(共16张PPT)
骑桶者
卡夫卡
杭州求是高级中学语文组
开
端:
严寒威逼,决定借煤;
发
展:
骑桶飞翔,借煤失败;
高潮和结局:扇至冰山,不复再见。
整体感知,概括情节
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人骑着煤桶飞着去向煤店老板借煤,结果他不但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娘用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
思考:“我”为什么要去赊煤?
再读文本,研读探究
自身的穷困潦倒:煤桶空了(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
外界环境的冷酷:四周是挥之不去的冷酷,没有丝毫温暖
强烈的求生欲: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迫切想要逃离寒冷。
思考:“我”为什么以骑桶飞的方式赊煤?
1)骑着桶去速度快。可见,我骑着去是为了早点赊到煤,快马加鞭,迫切想要逃离寒冷。
2)能博得同情。骑着桶去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我真的已经一无所有,贫困潦倒。引起同情,获得施舍。
老板和老板娘究竟有没有听到“我”的乞求声?
(1)听到了
“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从中可见,老板娘看到了“我”,但是拒绝了。
听到了却当作没有听到,“我”被拒绝,被“扇走”
——缺乏同情心,人生的凄凉。
(2)没有听到
·“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老板娘上来后,不可能朝空中看,因此她看不见“我”。
·“我”的喊声和钟声混合在了一起,老板娘以为“我”的喊声就是钟声。
·文中三次强调没有听到,“外面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
为什么老板娘用围裙就能把“我”及煤桶扇走?
木桶不是真正的飞行器
桶的浮升不由自主
“我”一无所有,木桶空空如也
“我”为什么以“浮升”到冰山区域的方式消失?怎么理解“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无法唤起现实世界对“我”的关注
被疏离和被驱赶
被隔离
逃避到一个比这更寒冷的神秘地方——冰山区域
表达了与这个世界的决裂
最后升腾,走向另一种绝望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
(1)用第一人称叙述,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
(2)心理逻辑的真实。它是木头的、空的,它太轻了,同时它承载的其实是人类最可怜和最基本的希求和愿望,是匮乏时代的象征。而木桶空到可以腾空的地步也可以看做是用夸张的手法写极度的匮乏。
(3)生活细节的真实。A、“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B、“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
(4)环境与心理的真实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有着生存的强烈愿望
(5)语言的真实。“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
这个故事是不真实的吗?
(1)“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我因此骑着煤桶前去。”
(2)“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3)“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
总体上说是荒诞的、夸张变形的。
细节的现实主义
“卡夫卡的作品的整体上的荒谬和荒诞是以细节描写的现实主义基础为前提的。”
卡夫卡的作品能让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真实,一切都变成了现实的,可触摸到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甚至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这种真实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一种更为深刻的真实。
总结
情节是虚构荒诞的,但是虚构背后“我”的内心世界是真实的,艺术虚构表现心灵的真实,凸显人物形象和心理,骑桶者是一个彻底的孤独者形象,小说揭示了小人物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的生存困境和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看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以待毙。
《审判》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明其妙被“捕”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