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
1、印度的文学成就?反应的主要内容?艺术、数学成就是什么?
2、印度文化的影响?
3、古代中朝交流的表现?
4、日本文化的主要成就(文学、建筑、艺术)
成功不会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走向胜利;
智慧不会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勤奋思索;
快乐不会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用心体验。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课程标准】
了解历史上跨州、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移;认识人口迁移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
【重点】印欧人早期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史实。
【难点】古代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1、结合【导学流程】基础感知,快速阅读课文(引言、大字、小字),标划问题答案。课本要有圈划和标注,独立思考,注意把握时间。
2、你在自学中存在哪些疑问?简单记录,在下一环节中讨论解决。
自主学习,用时10分钟
思、议、展
1、材料一: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是印欧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大迁徙。这次大迁徙使得除中国以外的三大古文明受到了冲击并开始走向衰落,也使得古代文明之间进行了融合。爱奥尼亚人在公元前两千纪初南下到了希腊地区。公元前1650年前后,另一支印欧种人阿卡亚人也到达了希腊本土,并创造了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3世纪后期,多利亚人进入了希腊,希腊历史进入荷马时代。约公元前2000年,印欧种赫梯人进入小亚细亚,并在公元前14世纪左右建立起赫梯帝国。之后另一支喀西特人建立了喀西特王朝。印欧中的雅利安人从中亚进入印度,原先的印度河文明逐渐衰亡。……这次全球大迁徙有三大成就:马拉车的推广、青铜工艺的推广、商路的扩大与延伸。
—摘编自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一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材料二: 到了公元前500年,欧亚范围内大规模的古印欧人各部落的迁徙浪潮终于渐渐平息,而此时的欧亚大平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从印度河流域直到不列颠岛,古印欧人唤醒了横跨东西上万公里的土地,将那里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些游牧的诗人们在不经意之间,创造了安纳托利亚文明、吠陀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文明、古日耳曼文明和凯尔特文明。整个欧亚大陆从此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印欧人的大迁徙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
①推动了欧亚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
②形成了新的族群:如雅利安人、赫梯人、希腊人等;
③战车和马匹使用推广,发明了骑兵,军队数量和机动性大为增强;
④铁器、青铜工艺的推广;
⑤交通发展;
2.阅读“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单位:千人)
朝代
黄河中下游
江淮地区
西南地区
两广及福建
西汉
38 256
7 871
4 364
698
唐朝
28 898
12 137
8 081
2 484
(1)西汉时期,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原因是什么?(4分)
(2)唐朝时期人口的分布与西汉时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显著变化?(4分)
(3)导致人口地理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迁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6分)
(4)简要分析人口迁徙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4分)
地区:黄河中下游。原因:黄河中下游开发早,经济发展较快。
变化:黄河中下游人口减少,江淮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及福建地
区人口增长很快。
影响:加快了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稳定;南方蕴含经济发展的潜力;南朝的统治者重视
情景探究:结合下列迁徙路线示意图,介绍印欧人迁徙的路线?
依据地图说历史
①前2000年,进入巴尔干半岛,演变成后世的希腊人;
②前17世纪,进入小亚细亚,发展为赫梯人;
③前6世纪,进入伊朗高原,发展为波斯人;
④ 进入印度河流域,被称为雅利安人;
⑤占领了西欧北部的广大地区,被称为凯尔特人。
①
③
②
④
⑤
5
1
2
3
4
古印欧人(印度欧罗巴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乌克兰平原),今印度人、欧洲人等的最初祖先之一。
印欧人
材料一: 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取主要生活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赵琳《文明融合与文化冲突》
史料探究:依据史料分析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
材料二: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的保持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民族喜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赵琳《文明融合与文化冲突》
材料三: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小亚细亚离亚欧大平原最近,而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正是公认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开始移民的时期。看来吸引他们的东西乃是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材料四: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他们也是难以进行跨越高山大河的集体性迁徙的。在拥有了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后,古印欧人大迁徙开始了。
—麟剑《人类源流史》
①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
②游牧民族的性格
③发达文明的吸引
④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
赫梯帝国(约前17-前8世纪),公元前17世纪,由赫梯人(迁徙到小亚细亚的古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而形成)建立的奴隶制帝国,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后被亚述帝国灭亡。
波斯帝国(大食):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迁徙到伊朗高原的古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而形成)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君主专制),并数次入侵希腊。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前330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攻陷波斯,帝国灭亡。224年,萨珊王朝成立,重建波斯帝国,651年亡于阿拉伯帝国。874年,萨曼王朝建立,波斯帝国再次重建,1935年改国名为伊朗。
③希腊: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④印度: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中国北方
①中国北方:亚欧大陆偏北的地区,生活着众多游牧部落。
在中国北方,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
大月氏人:在雅利安人生活的故乡——阿富汗高原,曾经有一支印欧人曾不可思议地翻越了高耸入云的葱岭(今喀喇昆仑山脉)和遍地黄沙的塔里木盆地,来到了今天中国甘肃的祁连山下,历史上第一次在古印欧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建立了联系,他们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大月氏人”,而在西方,他们又被称为吐火罗人。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欧洲
日耳曼人原居于多瑙河以北和莱茵河以东地区,以畜牧和打猎为生,其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阅读教材第36页的“史料阅读”,你认为2世纪左右,日耳曼人社会生活状况的特点和原因分别有哪些?
(1)特点:正处在跨入文明时代的前夜;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2)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但也有所发展;游牧经济的特性;获取财产及提升声誉的追求等。
2世纪左右,日耳曼人正处在跨入文明时代的前夜,塔西佗如此描述他那个时代日耳曼人的情况:如果他们的本土长年安静无事,那么很多高贵的青年就要自愿地去找寻那些正在发生战争的部落。一则因为他们的天性好动而恶静;再则因为他们在危难之中容易博得声誉;三则因为只有在干戈扰攘之中才能维持人数众多的侍从。
日耳曼人中,没有一个部落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就是个别的住宅也不容许彼此毗连。他们零星散落地逐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 ——[古罗马]塔西佗著,马雍等译《日耳曼尼亚志》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2)3-6世纪
①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同时,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410年,西哥特人攻陷罗马城。后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西哥特王国。随后,日耳曼人其他部落汪达尔人、勃艮第人、苏维汇人、法兰克人、东哥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也相继进入罗马帝国境内。476年,日耳曼雇佣军废除了西罗马皇帝,西罗马帝国灭亡。
②欧洲
(1)态度:最初强烈要求消除罗马,毁灭罗马文化,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后来他的态度发生转变,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恢复罗马之荣光,复兴罗马文化并传诸后世。
(2)原因:主要原因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必将导致国不成国,而罗马法对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法律规范,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道:
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摘译自《反异教徒历史七书》
根据上述材料,想一想: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从此,沙漠中的阿拉伯游牧民族开始征服之旅。
③西亚: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1)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例如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并进入封建社会。
(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3)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是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一次大冲击,在对后者造成一定冲击的同时,也有利于两个世界的交流,特别是相对落后的游牧世界学习吸收先进农耕世界的文化。
小结: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印欧人
2、印欧人迁徙的概况
3、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1、第一轮迁徙: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2、第二轮迁徙:3—6世纪
三、游牧民族大迁徙对世界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人口迁徙推动早期各区域文化的产生;
早期各区域文化的交流、交融推动区域文化的发展;
多元文化的共存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1)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族与西域之间的文化交融。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汉军在西域等地屯田时使用穿井术,习称“坎儿井”,在当地逐渐推广。此外,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著名。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铁器,后来汉的使臣和散兵把这些技术传了过去。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传,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吸收了汉族文化精华,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同时,汉民族也从中吸收了鲜卑族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1)原因:生存环境、经济发展、对外战争、政治局势等影响。
(2)在移民融入移入地区和国家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经历了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的认同过程。例如,伴随着亚历山大的远征,许多希腊人移民到了西亚,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人东方,同时西方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经这一途径,希腊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