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洲人眼中的世界;
2、各大洲是相互隔绝的、相互封闭的;
3、每个国家都以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1482年欧洲人根据古罗马地理学家托勒密的著述而绘制的世界地图。当时欧洲人认识的世界由亚洲、欧洲、非洲构成。欧洲的西边海洋拥有尽头,亚洲的最远处是陆地的尽头。
地中海
14世纪前后亚欧主要商路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扩张过程中,控制商路。
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阿拉伯人海上商路
什么是旧航路?
存在的问题
1.东西方陆路漫长交往不便
2.海上交往限于地中海周边、印度洋和东南亚
3.大西洋的海上活动极其有限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全球航海,使全球联系从此建立并带来了人类历史全方位的变革。因此,本专题的题目以“全球联系的建立”命名
Contents
目录
【课程标准】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因素和客观条件。
2.知道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基本航海历程及结果。
3.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二、新航路开辟过程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壹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阅读教材并结合资料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动因
经济动因: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商路受阻:奥斯曼帝国威胁东西方商路,对市场需求日益迫切。
精神动力:传播基督教。
人文主义思想倡导追求现世幸福的价值观,推动了西欧人向海外发展。
《马可·波罗行纪》的描述引发“黄金热”。
条件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指南针的传入。
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
对黄金的追求:欧洲商品货币关系日益发展,对金银货币的需求日益迫切。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航海家的探险精神以及个人努力。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
(自给自足)
生产力水平提高
耕地面积增加
粮食产量增加
人口迅速增多
工商业从农业
中分离出来
工商业
发展迅速
(城市兴起)
手工工场、租地农场出现
农业、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庄园逐渐解体
货币取代土地成为财富标志
欧洲本土金银产量有限
欧洲对亚洲贸易逆差
寻求金银
开拓新市场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如何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如何推动新航路开辟?
社会分工扩大
材料1: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尤其是香料……当时比今天显得更为重要。配药,保存肉类,例如制造香肠,都需要使用这些香料。
——摘编自帕尔默等著《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2:西方人得到香料的途径是这样的:阿拉伯人从印度洋把香料及其他商品运送到地中海东岸(列万特或黎凡特),意大利商人,主要是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在这里设有专门的仓库或转运站,收购阿拉伯商人运来的货物,再把它们转运到欧洲。从十字军东征以来,东西方的经济关系就是这样。由于西方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卖给东方,由此便出现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西方贵金属源源不断地东流。
——王加丰《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问题》
西方人生活中需要香料,香料来自东方→贵金属大量流入东方
哪里有黄金呢?
材料4:必须牢牢记住的是,整个11世纪到15世纪期间,贵重金属的供应似乎未能跟上货币需求增长的步伐……不管是从长远来看,还是从短期来看,中世纪社会都一直收到货币短缺的威胁。 ——《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3:中世纪(约5世纪至15世纪)的骑士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商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能够出产供他和他的家人吃喝穿的的一切物品。
——房龙《人类的故事》
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加,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于是,欧洲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发疯似的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形成一股贵金属热。 ——王斯德《世界通史》
西方本身贵金属不足
商品经济发展增加货币的需求量
寻金热
阅读教材P36“史料阅读” :马克·波罗这样描述元朝一个藩王的宫殿:宫甚壮丽,在一大平原中,周围有川湖泉水不少,高大墙垣环之,周围约五哩(一哩约等于1.6千米)墙内即王宫所在,其壮丽之甚,布置之佳,罕有与比。宫内有美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意]马可波罗著,冯承译《马可·波罗行纪》
思考:从中你得到什么信息?材料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影响?
信息:中国元朝一座藩王宫殿富丽堂景像
说明:中国对西方人有吸引力
影响:引起欧洲人对东方黄金和贵金属的狂热追求
2.阅读教材P36“史料阅读”
思考:从中你得到什么信息?材料说明了什么?
信息:印第安人的特点
美洲的特产
说明: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真实目的:传播基督教、获取财富
2.阅读教材P36“学思之窗”
思考:从中你得到什么信息?材料说明了什么?
信息:1.时间——麦哲伦出发之前
2.西班牙国王授予他发现大陆和岛屿的权利
说明:麦哲伦探险的直接动力——获取财富
葡萄牙亲王亨利王子(1394年—1460年)因设立航海学校、奖励航海事业而被称为“航海者”。在他的支持下,葡萄牙成了欧洲的航海中心,他们建立起了庞大的船队,拥有优秀的造船技术,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探险家或航海家。
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多二世与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于1492年1月收复了伊比利亚半岛最后一块被穆斯林占领的领土后,立即着手准备哥伦布船队的远航,女王不仅掏净了国库,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在国王和王后的鼎力支持下,8月份,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了远航。
为什么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
1.有利的地理位置:
大西洋沿岸
2.掌握先进的航海和造船技术
3.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有能力支持和供应抱定洋航行必须的装备和费用
4.宗教热情强烈,弘扬基督教的信念是推动他们积极寻求新航路的精神动力。
史料一:“发明的力量、效能和后果,是会充分看得到的,这从古人所不知且来源不明的俨然是较近的三项发明中表现得再明显不过了,这就是印刷术、火药和磁针。因为这三项发明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态。第一项发明表现在学术方面,第二项在战争方面,第三项在航海方面
——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论》
史料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中国哪项科技成就对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
指南针
贰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二、新航路的开辟
时间
航海家
(船队)
国籍
航 线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2年
哥伦布
意大利
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1497—
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开辟了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
1519—
1522年
麦哲伦
船队
葡萄牙
到达菲律宾群岛,其同伴们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叁
其它航路的开辟
①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通往亚洲的航路
1497年,英国人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
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荷兰人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
②探索南半球的新世界
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项目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的开辟
目的
性质
背景
影响
消极
积极
1、宣扬国威
2、获得珍宝特产
3、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等
1、掠夺财富;
2、扩张领土,占有市场
3、传播基督教等
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朝贡贸易
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
君主专制强化;
小农经济占主导;
海禁和闭关锁国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文精神影响
国力不堪重负,远洋航海业衰落
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
欧洲:开始崛起 世界:走向会合
(1)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这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损耗重大,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对国家造成重大损耗。
根据教材P38“问题探究” 根据梁启超的观点,尝试回答梁启超提出的问题。
(2)西方新航路的开辟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15--16世纪之交,西欧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家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打破了各大洲孤立分散、封闭隔绝的状态,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全球航路的开辟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黄金、商品、传教等
造船、航海、地理等
西、葡等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
其他航路的开辟
动力
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