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同步备课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同步备课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1 18:1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言课
《中外历史纲要》
(下册)
15世纪前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一、什么是世界史?
欧 洲
非 洲
亚 洲
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一、什么是世界史?
美洲
一、什么是世界史?
世界历史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势。
交流、融合、侵略、反侵略、战争
1、内涵:
2、特征:
所谓历史的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而言。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总序》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古代史
近代史
现代史
资本主义社会
二、教材结构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世界古代史:人类各地基本处在相互隔绝和孤立分散状态,但也通过战争、贸易等途径建立了初步的联系。
世界近代史:西方通过殖民征服,逐步把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到19世纪末,终于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各地均被纳入该体系之中。
世界现代史:人类社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战争浩劫和取得空前发展的世纪。
书籍推荐: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德】伯恩德尔:《图说世界史》
【英】乔治·威尔斯:《全球通史:从史前文明到现代世界》
【中】龚勋:《世界上下五千年》
推荐视频:
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世界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古代文明

产生发展
古代文明的产生
与早期发展
古代世界的帝国
与文明的交流
重要前提:
最初文明:
文明特点:
农业畜牧业产生
①西亚两河流域
②北非尼罗河流域
③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④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⑤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
和爱琴海地区
多元发展
帝国崛起:
帝国交流:
① 波斯帝国
② 亚历山大帝国
③ 罗马帝国
文明区域连接
汉朝与罗马帝国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文结构:
第一目
人类文明的产生
第二目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楔形文字

象形文字
印章文字
腓尼基字母文字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文明的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或科学,等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历史学领域的文明内涵,是一个综合指标,泛指原始社会之后的漫长历史阶段。文明与原始相对应,意味文明社会较原始社会有巨大的社会进步。
——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一、文明的产生
生产力进步
原始社会:采集渔猎
文明社会:栽培谷物,驯养牲畜
1.原因:
农业和畜牧业产生(文明产生的前提)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者)
定居
早期城市
手工业、商业发展
国家
政府—政治制度
军队—强制机关
生产率提高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制出现
阶级
文字
(记事管理)
上层(统治者)
下层(被统治者)

西亚:麦、豆; 南亚:芋头;
中国:稻、粟
美洲:玉米、南瓜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文明区域 2、政治制度 3、文明特征
西亚两河流域
东亚黄河、长江流域
欧洲巴尔干半岛
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北非尼罗河流域
南亚印度河
恒河流域
2、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3、文明特征:
基本独立发展,多元文明并立
阿拉伯
小亚细亚山地
西亚两河流域
(今伊拉克)
伊朗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文明表现
——西亚两河流域
(1) 地理位置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文明表现
太阳神沙玛什
汉谟拉比王
权柄





口述史料
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
记录了方舟故事的楔形文字泥版
《吉尔伽美什》——世界上现今残存最古老的一部史诗。这部史诗包含了许多神话故事,起源于苏美尔人统治时期,原本只是口耳相传,后来用楔形文字记录在泥板上得以保存,全部史诗载于12块泥版,总共3500行。
君权神授
——西亚两河流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文明表现
——西亚两河流域
西亚两河流域
时间:
政治:
文化:
军事:
前3500年左右
①统一:苏美尔城市国家→古巴比伦王国;
②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③法律:《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苏美尔人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①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②文学: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③传说:洪水和方舟传说
④数学:发明了60进位制
第6条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
保护私有财产
维护奴隶主利益
同态复仇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文明表现
——东北非古埃及文明
莎草
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的木乃伊
胡夫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口中,认知在你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法老至上的权威
纸草文书
东北非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时间:
政治:
文化:
前3500年左右
统一:前3100年左右
制度: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至上的权威
①文学:神话和文学故事。
②文字:象形文字
③历法: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④建筑:金字塔(体现建筑和数学水平)
⑤造纸:莎草纸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文明表现
——东北非古埃及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文明表现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章文字
达罗毗荼人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印度河
流域文明
时间:
成就:
前3千纪
印章文字
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2001-3000)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文明表现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梵文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尊称 “释迦牟尼”)
雅利安人入侵
恒河流域文明
《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
贝叶经
几乎没有权利
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
干最低贱的职业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文明表现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恒河流域文明
婆罗门(第一等级)
贵族掌握神权
刹帝利(第二等级)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国王、武士、官吏)
吠舍(第三等级)
(农民、牧民、
手工业者、商人)
(祭司)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
供养一、二等级
首陀罗(第四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贱民”
(不可接触者)
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2.影响:
有一个理发师之子爱上了离车族(译为“边地主”)的一个少女。他的父亲劝告他说:“我的儿子,你不要把愿望执著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匠之子,属低级种姓(首陀罗),而离车族之女属高级出身,乃刹帝利之女,因而她是不能和你匹配的。我给你找另外一个与你属同一种姓和家庭之女。”理发师的儿子由于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忧郁而死。
——《佛本生经》
1.特点: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文明表现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恒河流域文明
2016年2月21日,印度北部哈里亚纳邦警方与要求增加种姓配额的贾特人(属于刹帝利)示威者发生冲突,有10人死亡,另有150人受伤。
当今的印度政府为了促进社会公平与减少对低种姓人口的歧视,在公共部门给予底层种姓族群一定配额的工作,不过这也引起其他一些高种姓族群的不满。
甘地曾说:“我想建立一个连穷人也承认的自己国家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人们无高低贵贱之分,所有人都可以自己自由接触”
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①宗教:佛教
②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
③自然科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
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
按位计值的方法。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文明表现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文明
时间:
成就:
前3千纪
印章文字
恒河流域
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文明表现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文明
克里特岛
迈锡尼
雅典
斯巴达
海洋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
大河文明
爱琴海
巴尔干半岛
特洛伊
地形:
经济:
政治:
多山少平原
不利于大国兴起
手工业
商业
民主政治
地理环境 ≠ 决定因素
民主政治
寡头政治
克里特
迈锡尼文明
爱琴文明
希腊文明
欧洲文明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
①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实质);
② 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③ 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斥在外;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文明表现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文明
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公民直接参政
进步性:
局限性:
陶片放逐法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文明表现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文明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之死》(油画)
古希腊哲学
柏拉图
苏格拉底
古希腊哲文学、史学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文明表现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文明
神话
希罗多德
(“史学之父”)
修昔底德
《历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政治史传统奠基人)
古代希腊文明(海洋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文明表现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文明
地域范围:
自然环境:
兴起
过程:
文明
成就:
①文学:神话、悲剧、喜剧;
②史学:希罗多德
修昔底德
③哲学: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部分岛屿
多山少平原 ,不利于大国兴起
公元前2前纪,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
兴起:
发展:
前8-6世纪
城邦制度
小国寡民
公民直接参政
雅典—民主政治
斯巴达—寡头政治
奠定了西方
哲学的基础
《历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政治史传统
奠基人
—“史学之父”
总结: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产生: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民主政治
前提: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生产力发展)
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特点:
多元
发展
大河
文明
海洋
文明
环境:
大河流域,水源充足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经济:
农业发达
政治:
代表:
①西亚两河流域
②北非尼罗河流域
③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④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环境:
经济:
政治:
多山 少平原 ,不利于大国兴起
工商业发达
代表:
巴尔干半岛南部
爱琴海中部分岛屿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文明
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重要影响,但非决定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