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1 18:2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津巴布韦
玛雅文明
古代的非洲与美洲
第5课
印象中的非洲和美洲
“2006年中非峰会前后,《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次调查牵涉到5080名受访的中国人。在他们对于非洲的理解中,‘饥饿’、‘原始’、‘战乱’排在第一位,然后才是‘友好’、‘热情’和‘活力’。这种看法到现在仍未有多少变化。”
——北京大学李安山教授(2018)
多元联系的非洲文明
(一)古代非洲文明
非洲文明的开创者—班图人
铁的冶炼和使用,使非洲人在前人没有耕种过的土地上耕种,在没有人传授他们如何采矿的地方开采矿物;他们发现了有价值的药物;他们善于灌溉梯田和在陡峭的山坡上保持水土;他们建立了新的复杂的社会制度……发展起非洲独有的文明。
——英国非洲史学家巴兹尔·戴维逊
多元联系的非洲文明
1、古代非洲文明—东非(阿克苏姆王国——公元前后)
阿克苏姆金币
(黑非洲最早铸币的国家)
阿克苏姆方尖碑
阿克苏姆国家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也很兴旺,每年从红海的国际贸易获得巨额收入。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多元联系的非洲文明
1、古代非洲文明—东非(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10c—15c)
(摩加迪沙)是一个大得没边的城镇。它的居民有很多骆驼和绵羊,他们每天要杀上百头骆驼。它的居民是有能力的商人。这座城市有无与伦比的手工制作的布匹,这些布匹以这个城市命名,被运到远至埃及和其他地区。
——《伊本白图泰游记》
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
非 洲
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
黄金、象牙和奴隶
阿拉伯商人
多元联系的非洲文明
2、古代非洲文明—西非
1324年,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带领庞大商队前往麦加朝圣,其中用100头骆驼驮黄金 。到开罗后,他分发黄金,导致当地金价下降。
廷巴克图
多元联系的非洲文明
【自主探究】根据课本内容,试分角度叙述古代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时期的社会状况,分析促进这些国家走向鼎盛的原因。
材料一:马里很多奴隶都是在扩张战争中俘获的。作为劳动力,奴隶是经济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们在穿越撒哈拉商道的贸易中被出卖时也能带来财富,……象牙、奴隶、盐、和动物皮毛在穿越撒哈拉贸易中十分重要,但黄金是最重要的物品。
早在13世纪,马里的统治者开始成为穆斯林。萨曼?穆萨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麦加朝觐之行以及在开罗随之而来的知名度,让马里在北非、中东甚至欧洲名声鹊起,大批学者、商人定期到访马里。
——据【美】戴维?C?康德拉《中世纪西非诸帝国》整理
材料三:大学培养出的一批文人,可以组成有效的帝国官僚机构……桑海帝国比前两个帝国更复杂。全国明确划为几个省,每个省设一名长期任职的省长。帝国还有早期职业军队,甚至还有几个部,分管财政、司法、国务、农业等。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材料二: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大帝是桑海帝国最伟大的君主。他将众多的王子、贵族吸引到廷巴克图留学,使得廷巴克图成为盛极一时的学术之都,“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这句流传至今西非谚语,生动描述了廷巴克图学术之盛。全盛时期的廷巴克图有十几所大学和120座图书馆,大学里不但教授古兰经,还有历史、天文甚至逻辑学。
——据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整理
经济上:奴隶制经济;与先进文明区域的经济贸易往来繁荣
文化上:吸收外来文化,与先进文明区域文化交流频繁
思想学术上:统治者重视文化教育,学术兴盛,人才众多
政治上:国家行政架构相对完善,分工明确,提升行政效率
多元联系的非洲文明
3、古代非洲文明—南非
大津巴布韦遗址
大津巴布韦的建筑风格丝毫没有古代欧洲任何时期的痕迹,它只能是出自非洲原居民之手。
——英国考古学家戴维·兰道尔-麦基弗
多元联系的非洲文明
【归纳提升】根据所学,完成表格。分析古代非洲文明的特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区域
国家
时间
国家形态
文明发展
特点
东非
西非
南非
摩加
迪沙等
奴隶、园艺业、对外贸易发达(瓷器-黄金)、城市繁荣
10-15C
地域广大王国
加纳马里桑海
城市国家
地域广大王国
津巴布韦
阿克苏姆
中央集权帝国
黄金资源、控制商路、外贸兴盛、中央集权、奴隶、文化繁荣
8-16C
14-15C鼎盛
4C鼎盛
石头城
兼收并蓄的混合型文明
桑海帝国代表着古代黑人文明的最高成就和最后的辉煌
隔绝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文明
多元联系的非洲文明
【合作探究】
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既不能进步,也不能教育,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他们从来就是这样”,“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历史哲学》
一、你同意以下观点吗?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二、非洲文明丰富多彩、斑驳陆离。对于非洲文明的特点有如下两点认识。请分别概括二者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观点1:历史上,非洲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程度十分严重。这一与世隔绝至今仍是非洲大陆发展中的一个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
观点2: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自7世纪以来,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开始增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005年版)
多元联系的美洲文明
(一)古代美洲文明
美洲印第安人是富于创造性的勤劳的人民,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驯化了多种野生动物,培育出大量的农作物,……当今世界广泛生产的玉米、马铃薯、番茄、可可、咖啡、向日葵、辣椒、花生、烟草、橡胶等几十种农作物,都来自美洲印第安人创造性的劳动。……美洲印第安人很早就懂得了养蜂和驯化野生动物。他们培育出了火鸡、鸭、鸽和鹅等家禽。此外还培育出了像愈疮木那样可以健身治病的药草和植物1200多种,丰富了人类医药宝库。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美洲文明开端——印第安人
多元联系的美洲文明
1、古代美洲
玛雅文明
古玛雅城市遗址
库库尔坎金字塔(金字塔)
尤卡坦半岛
多元联系的美洲文明
2、古代美洲——阿兹特克文明(14c)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思考:阿兹特克文明的特点
阿兹特克人的势力建立在持久备战的基础上。所有男人都要携带武器;国家军火库始终备有武器,供需要时使用。凭借有效的军事机器,阿兹特克人从其臣民那里榨取到数量惊人的贡物。……但在整个帝国范围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行政管理制度,也不在被征服地区驻防军队,而由他们自己管理地方事务并负责征收贡赋。
——林被甸 董经胜《拉丁美洲史》
特诺奇蒂特兰城复原图
“浮动园地”即在用芦苇编成的芦筏上堆积泥土,浮在水面,然后在这新造的土地上种植作物和果树,利用树根来巩固这些人造浮动园圃。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高。“浮动园地”使阿兹特克人口和财富不断剧增。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墨西哥“浮动园地”
多元联系的美洲文明
3、古代美洲——印加文明(12c建国)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思考:印加人怎样统治庞大的帝国?依据材料概括印加的文明成就有哪些?
印加马丘皮丘城遗
印加人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种玉米、南瓜、菜豆,公元前3000年开始种棉花。印加人种植马铃薯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800年。他们还能修建梯田,用巨石砌边;同时修建复杂的水利灌溉系统,把水引入梯田。印加人还精于多种手工工艺,会用陶土制造纱锭织布,能烧制陶器,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印加人又修建了纵贯南北的沿海大道和高原大道,路宽3.54.5米,两条大道全程2000多公里,每过二三十里均建驿站。印加人通过观察月亮圆缺,编制了太阳历。印加人认识很多植物,能用草药治病,并会使用麻醉剂。他们还掌握了脑外科手术,在壁画中有剖脑治疗的画面。
——摘编自田德全主编的《世界古代史》
多元联系的美洲文明
【自主学习】依据材料探讨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
材料一 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不仅美洲印第安文明同其他大陆各文明没有形成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局面,而且各印第安文明彼此之间也在很大程度上互不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原因:疾病、瘟疫等灾害,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与世隔绝、缺少交流
多元联系的美洲文明
【合作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西非桑海帝国和印加帝国有何异同?结合地理环境特点分析两国经济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
材料1:伊斯兰教促进苏丹(黑人之国)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在廷巴克图的大学里从事最高深的研究,自由出入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大学……此外,西非帝国的行政管理较为先进,其中,桑海帝国最为突出,它划分为界限明确的几个省,各省均设有总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2:印加人在全国修建密集道路网,全长一万多公里…凭借崇山峻岭建成梯田系统,培育出多种农作物,掌握纺织技术,能用浇铸法制造金属器具……同时,他们研究天文历法,采用“结绳记事”,设立“知识之家”教育体系……1533年,西班牙殖民武装攻占库斯科,印加帝国逐渐走向灭亡……
——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桑海帝国
印加帝国
相同
不同
1.历史发展:16世纪初鼎盛,后遇入侵渐衰
2.历史地位:强大帝国
3.政治:中央集权,地方划区,设官;最高统治者为国王
4.社会:重视公共设施建设,完善道路系统
5.文化:注重教育,文化繁荣
经济上重视对外贸易,控制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
经济上凭借环境优势发展农业、手工业;政治上,国家权力更为集中
历史环境影响文明的发展。西非气候干旱,不宜发展农业。桑海帝国靠近撒哈拉沙漠,黄金资源丰富,因此控制沙漠商路和黄金交易,以对外贸易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美洲印加帝国气候湿润,借崇山峻岭开发梯田,农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
二者地理环境不同导致生产方式不同,最终导致两国选择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
课堂总结
东非:阿克苏姆王国、摩加迪沙等
西非:加纳、马里、桑海
南部非洲:津巴布韦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非洲、美洲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文明,同亚欧文明共同展现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单元提升
1.简述中古时期欧洲、亚洲、非洲与美洲的各自历史发展状况?
2.说明中古时期各大洲分别与其他大洲存在哪些联系?
3.分析世界整体文明具有怎样的特点?
根据上图,回顾本单元所有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