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
课题
《月球-地球的卫星》
课时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五课
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目标与重难点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2.
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科学探究目标1.
观察对比图片,发现月球的特征。2.
学会查找资料、整理信息。3.
能模拟制作环形山,认识环形山特点。科学态度目标1.
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2.
积极搜索整理信息资料,乐于与同学分享。3.
接纳别人的观点,善于分享和敢于修正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2.
认识到月球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进而更加珍惜爱护地球环境。【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比较照片、查找资料和模拟实验三种方式去更加深入地了解月球。难点:探索环形山的成因,清楚模拟的对象是什么,实验结果是如何证明环形山成因的,更加透彻地掌握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
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教学课件等。
预设流程
一、新课聚焦1.教师: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2.教师: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球——地球的卫星》。(板书课题)二、探索新课1.探索一: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1)课件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师:简单对比一下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你观察到了什么?(2)学生观察照片后回答。预设:正面有很多坑坑洼洼,背面则要少很多。教师进一步展示月球资料卡。①月球的地形主要有两种:月海和环形山。②月海,是指月球月面上比较低洼的平原。用肉眼遥望月球有些黑暗色斑块,这些大面积的阴暗区就叫做月海。③环形山,是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圆形凹坑,又叫“月坑”。(4)播放视频,提问:从视频中又了解月球哪些知识?记录在月球的小档案里。(5)学生整理月球小档案2.探索二:模拟制造环形山(1)教师明确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围绕几个问题展开思考: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托盘和细沙——模拟月球、大小不同的求——模拟陨石、流星(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制作步骤:①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②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③试着撞击出大小重叠的“环形山”④借助镊子等轻轻取出大大小小的球(3)学生分小组合作制作“环形山”。(4)交流实验结果。(5)实验现象小结:托盘的细沙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坑,有的大坑套小坑,有的坑与坑是重叠的。实验结论:月球上的环形山有可能是小行星、彗星、陨石等撞击形成的。3.探索三:比较月球与太阳的特征(1)教师课件出示太阳和月球表面的图片,学生观察后在维恩图中填写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指名学生展示交流自己填写的维恩图,教师适当改正补充。研讨总结月球的特征。1.教师指名学生根据所学汇报月球特征。2.教师汇总后修改补充。提问:根据我们现在对月球的了解,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在
科学探究中,观察对比图片,发现月球的特征;学会查找资料、整理信息;能模拟制造环形山,认识环形山特点,激发了探索月球秘密的兴趣。
作业设计
完成作业本的练习
板书设计
月球—地球的卫星1.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2.成因:撞击说(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环节上,在了解月球科学知识的同时,我更加着重于对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和对信息的分析比较整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课前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这就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了许多知识,但还有很多知识我们没了解到,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观察月球并且有计划的记录,多查阅课外资料。在这节课中,我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基本的资料的判断有误,对学生的能力作了过高的评价。这说明自己在备课这个环节上还应该下功夫,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将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反思,总结自己的得失,努力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共16张PPT)
月球--地球的卫星
月球,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星球。通过观察,你对月球了解了哪些?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一直都以正面对着地球,它的背面始终是“神秘”的。
2019年,中国“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为人类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月球有哪些秘密呢?
观察月球
借助照片,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观察月球。
简单对比一下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正面有很多坑坑洼洼,背面则要少很多。
查阅有关资料,对月球的基本情况又有哪些了解。
1.
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约为3500千米。
2.
月球的年龄约为45亿年。
3.与地球的距离约为38万千米。
月球的地形
环形山
月海盆地(黑色部分)
月球的地形主要有两种:月海和环形山。
月海,是指月球月面上比较低洼的平原。用肉眼遥望月球有些黑暗色斑块,这些大面积的阴暗区就叫做月海。
环形山,是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圆形凹坑,又叫“月坑”。
了解环形山
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实验:模拟制造环形山
实验材料
思考:这些材料用来模拟什么?
模拟月球
模拟小行星、彗星等
实验过程
①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
②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
③试着撞击出大小重叠的“环形山”
④借助镊子等轻轻取出大大小小的球
月球
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你的发现
托盘的细沙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坑,有的大坑套小坑,有的坑与坑是重叠的。
记录环形山模拟实验后的“月球表面”
把制造的环形山与真实环形山比一比,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月球上的环形山有可能是小行星、彗星、陨石等撞击形成的。
关于月球,我们还关心什么问题?
我想知道月球的
背面到底有什么?
如果没有月球,地
球会有什么变化呢?
太阳还能发光、
发热多少年呢?
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
第一,水、氧气、温度、食物等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源都不具备。第二,昼夜温差很大,可达三百多度。第三,没有大气层。第四,受地球引力而来的小行星会直击月球。
人类不适合在月球生存。
月球除了夜晚给地球提供“光明”之外,还有哪些影响?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许多方面,一个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是潮汐。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平面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
引力就是物体之间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