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数、观察、交流等发现两个数的特殊关系及认识倒数的过程。
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能写一个数的倒数。
2、在认识倒数的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倒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探究
1、课前带学生唱“找朋友”歌,做“找朋友”的游戏
师:生1请问你找到的朋友是谁?
生1:生2
师:生2你愿意做生1的朋友吗?
生2:愿意
师:生1和生2互为朋友。(板书互为)
师:谁来理解一下这句话?
生:生1是生2的朋友,生2是生1的朋友。
师:能不能单独说生1是朋友,或者生2是朋友呢?
生:不能,只能说谁是谁的朋友。
师:类似这样的互为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
生:同桌关系、邻居关系、兄弟关系……这些关系都是相互的。
师:在数学王国中是否也存在这种互为关系呢?比如……
生:约数和倍数的关系、互质关系……
今天我们学习的倒数,也是属于这种互为关系。(板书倒数)
设计意图:“学生是带着全部的丰富性进入课堂的,这不仅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还包括学生的经验、学生的困惑、学生的情感等。”因此,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在导入环节摸清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索新知
1、打开书54页,看书上的数形图,让学生观察每个同样颜色平行四边形中的两个数,说说发现了什么?
2、写出乘积是1的乘法算式。
3、这么多乘积是1的算式呀!你真棒!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发现两个数的乘积是1,为接下来学习倒数做铺垫。
4、观察每一对数字好朋友,你发现了什么?
1和1 8和1/8 60和1/60 2/3和3/2 4/5和5/4 7/9和9/7
5、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思考:我们可以说6/5是倒数或 5/6是倒数吗?为什么?应该怎样叙述他们的关系。
7、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呢?让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归类研究一下吧!
生:(1)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可以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整数、带分数、小数都化成真分数或假分数形式,再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8、1的倒数是几?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9、总结:求一个数( 0除外)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环节要给与学生充分的讨论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求倒数的方法,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增强实践性,拓宽活动空间,为每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途径。
我的发现
先找出每组数中各数的倒数,再看看能发现什么 ?
真分数的倒数一定大于 1 。
大于 1 的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 1 。
分子是1的分数的倒数一定是整数 。
设计意图:善于发现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这个环节增强孩子的成就感。
三、课堂练习
学生口答第1、2题。独立计算第3、4、5题,并汇报
1、填一填
找朋友
3、马小虎日记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请你们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五、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设计意图:这样简洁的板书设计清晰明了,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六、课后作业
教材54页练一练习题第1、2题
七、教学反思
1、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学倒数的意义时,先让每一个学生根据例1的口算、观察、同桌讨论找出这些式子有什么规律?给这些数起一个你喜欢的名字。由此引出课题和倒数的意义。很自然的把学生带入今天的知识 通过学生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导数的意义“乘积是1怎么理解”,又通过举例说清“谁是谁的倒数”。这样学生对倒数的意义理解十分到位,十分透彻。
2、让学生在碰撞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对于两个特例“1”和“0”,在教学“1的倒数是1时”,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可以是两个整数吗,然后小组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得出1的倒数是1,让后再让学生找另外一个特殊的数“0”,探讨交流得出“0没有倒数”。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增添了课堂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了快乐。
3、学生研讨氛围浓厚,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们都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特别是在研究求倒数的方法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经过独立思考、小组探究想出了好几种有效的方法,最后总结出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研讨氛围非常浓厚,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