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教学目录
1.课堂基础训练
2.培优提高训练
◆ 课堂基础训练 ◆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解释) “一国两制”构想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是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一次天才式创造。首次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的历史问题是 ( D )
A.西藏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香港问题
2.(史料实证) 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北京已保证……在接收后50年内不变更现有经济体系及法律制度”。材料说明香港回归后将 ( C )
A.设立香港经济特区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D.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3.(史料实证) 下图澳门生产总值增长说明 ( D )
A.广东与澳门联系加强
B.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C.澳门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D.“一国两制”助推澳门发展
4.(史料实证)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指 ( D )
A.西藏和平解放
B.新中国成立
C.民族区域自治
D.香港、澳门回归
5.(历史解释) 邓小平说,“一国两制”之所以能够行得通,“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可见,香港、澳门的回归根本得益于 ( C )
A.“一国两制”适合国情
B.港澳同胞回归心切
C.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
D.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
6.(史料实证)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图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 D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科学发展观 D.“一国两制”构想
7.(时空观念) 一名警察对记者说:“几个小时前我还是一个皇家警察,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香港警察。”他说这番话的背景是 ( B )
A.香港经济特区的设立
B.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C.澳门经济特区的设立
D.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8.(时空观念) 如图所示是1982年9月邓小平在北京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一张照片,请你选择最恰当的语句为这次会谈中最核心问题的邓小平配音 ( A )
A.“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9.(历史解释) 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B )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
10. (历史解释)“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也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典范。下列选项中属于成功运用此方针的“典范”是 ( D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澳门回归
二、综合题
11.(时空观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材料一中的“黄豹”和“海狮”分别特指什么?
答:“黄豹”指香港;“海狮”指英国殖民者。
材料二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材料二中的“妈港”是指什么?“妈港”是被谁掳去的?
?
答:“妈港”是指澳门;“妈港”是被葡萄牙掳去的。
(3)“黄豹” “妈港”分别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方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答:“黄豹”——1997年7月1日;“妈港”——1999年12月20日;“一国两制”的方针。
?
(4)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答:邓小平;台湾。
◆ 培优提高训练 ◆
一、单项选择题
1.(时空观念) 1984年,邓小平曾说:“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以上讲话主要阐述 ( B )
A.在香港设立自治区
B.“一国两制”构想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历史解释) 根据中国的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这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D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政治制度
B.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3.(时空观念)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举行,伴随着《天佑女王》的乐曲,降下了英国国旗。这一瞬间标志着 ( A )
A.“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日益提高
D.香港不再是国际自由港
4.(历史解释)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 A )
A.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
B.都有自己的法律
C.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D.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5.(历史解释)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 ( C )
A.使我国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B.推动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C.在香港和澳门得到成功实践
D.开放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6.(史料实证) 澳门的经济总量从原来1999年的1 025亿增长到2018年的5 400亿,翻了5.2倍,经济有很大飞跃。澳门老百姓感受到了幸福感,65岁以上的居民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医疗。这种变化可用来证明 ( A )
A.“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B.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
C.澳门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7.(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B )
A.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历史解释) 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回归2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指出,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不断塑造自己的现代化风貌,“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澳门回归后社会发生的根本变化是 ( B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主权归属的变化
C.经济制度的变化
D.生活方式的变化
9.(历史解释) 下面的纪念币中有“一国两制”的字样,你对这一字样的认识
是 ( C )
①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 ②前提是一个中国 ③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④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暂时的过渡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历史解释) 林郑月娥于2017年3月26日正式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经国务院批准于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宣誓就职。香港回归祖国 ( A )
①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
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1.(历史解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4年,邓小平曾对英国外交大臣说:“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
(1)材料一中为和平“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
答:“一国两制”。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会见香港人士时说:“我国政府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香港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北京除了派军队外,不向香港派出干部、不干涉香港的内部事务。”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提出的这一伟大构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材料三
(3)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分别展示的是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时的政权交接场景?两个地区成功回归祖国,用实践证明了邓小平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同时也为我国现今解决哪一地区问题创造了条件?
答:图一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二是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台湾地区。
?
?
(4)结合香港、澳门两个地区的发展现状,谈一谈你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伟大构想的感想。
?
答:香港、澳门的繁荣表明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性。(言之有理即可)
感谢观看^_^
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