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平均分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平均分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20 09:5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其实“除”就是“分”,“分”的方法有很多种,“平均分”是多种方法中的一种。因此,本节课通过希沃白板以及智慧课堂的平板互动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谈话:星期天,小猴去山上的桃园里摘桃子,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媒体应用说明:播放动画,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心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感受平均分
例1:把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先用圆片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1.小猴子想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请大家拿出圆片代替桃子在桌上分一分,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分法。
2.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拍照。
3.展示学生成果。
4.师指出:用数学语言来说,一堆就是一份,这里把6个桃分成两堆就是分成了两份。
5.小猴子想把这些桃分给它的两个好朋友,你们觉得它会选择哪一种分法?为什么?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叫做平均分。
6.另外两种分法是平均分吗?说一说理由。
7.这6个桃除了平均分成两份,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
请大家用刚才的圆片继续分一分,并用把你们的结果用平板拍下来。
8.学生拍照,展示所有同学的分法。
9.小结三种分法感受平均分。
10.揭示课题。
想想做做1:
(1)出示题目。
(2)查看选择情况。
(3)拓展:你有办法使萝卜变成平均分吗?
小结:不管添上还是减去,只要使每份萝卜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媒体应用说明:用希沃授课助手从孩子们的成果中选择教师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使课堂生成更真实,更自然;让孩子们用智慧课堂的平板把自己的动手操作的成果拍照上传,可以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用平板完成选择题,通过柱状图能立刻了解学生练习的正确率错误率,并根据完成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过程。通过操作和交流,进一步明确平均分德概念。
三、每几个一份的分
例2: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1.出示题目。
2.提问:每个小朋友分2个,就是把每几个桃分为一份?
3.请一位同学上台分桃子。
4.在图上你会分一分吗?可以怎样分? (圈一圈)
5.集体反馈。
媒体应用说明:用展台演示学生分圆片的过程,使学习过程更直观,更有示范性。学生用智慧课堂平板完成练习,教师可以了解所有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留出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又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2。
(1)抢答示范完成第1题,先圈一圈,再填空。
(2)反馈。
(3)在平板完成第2、3两题。
2.想想做做3。
(1)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2)利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来解决,并用平板拍照上传。
(3)查看结果。
媒体应用说明:利用智慧课堂的抢答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充分感知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分的过程,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文化渗透
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平均分的现象,比如今天咱们经历的分桃子,分饼干,还有许许多多,咱们一起看一看,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平均分。
课后大家也可以再回去找一找生活中的平均分。
媒体应用说明: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