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导入新课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诗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和具体的时间。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背景资料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阳,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朗读诗歌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句解读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
家
玉
笛
暗
飞
声,
散
入
春
风
满
洛
城。
此
夜
曲
中
闻
折
柳,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洛阳城。
故乡,家乡。
悄悄地飘来声音。
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
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句解】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的家中飘出?(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扬柳》,有谁能不萌发思乡之情呢?
分析诗歌
前两句(叙事):
客居洛城,
春夜闻笛。
后两句(抒情):
夜闻《折柳》,
触景思乡。
《春夜洛城闻笛》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哪两句?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杨柳》后怎样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表达了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1.《春夜洛城闻笛》中触发诗人故园之念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请简析这一句。
品味赏析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发了思想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夸张。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玉笛之声的悠远绵长,体现了诗人对故乡思想之情的深远。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客居洛阳城时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重点赏析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起句从笛声落笔。深夜时分,诗人难以成寐,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几缕笛声,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次句着意渲染笛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后两句写诗人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针对
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而言,为结句蓄势。“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是主观情感的推演,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古诗欣赏。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