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课件——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课件——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1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0 19:49:5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5张PPT)
晚春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背景资料
本诗乃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49岁)。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所见后有所感悟而作。
诗句解读
晚春








归,






菲。






思,






飞。
指柳絮。
将结束。
才气、才华。
知道。
【句解】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纷纷争奇斗艳。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朗读指导
主旨归纳
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晚春》一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哪些字用得好?请赏析。
品味赏析
这首诗每两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开头两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是写花草树木探得消息,得知春天过不了多久就要离去了,为了将春天多留些时日,各自都使出了最大的本事,争芳吐艳,各显美丽姿色。霎时,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草树”,指各种花草树木。“不久归”,不久就要归去。
一个“知”字,一个“斗”字,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使那些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极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2.《晚春》中,诗人借“杨花榆荚”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杨花榆荚”虽然没有姿色,无法像其他花草那样呈现娇艳,吐露芳香,但是它们也不自卑,不藏匿自己的短处,而是加入了“百般红紫”的“斗芳菲”行列,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
“无才思”和“惟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进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
鉴赏评价
试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叹,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春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比较阅读韩愈的《晚春》与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拓展延伸
(1)两首诗中描绘的景物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同:都是描绘晚春景物。
异:钱诗描写的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景象。韩诗描绘的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杨花榆荚如雪花漫天飞舞的晚春繁丽景象。
(2)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
钱诗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始终如一忠于朋友与主人的品性。“待我归”是说幽竹保持着一竿绿阴等待“我”归来的亲情。“不改”与“待我”让人顿感一股真气扑面而来。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
韩诗把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拟人化,
描绘了他们虽无芳华,却不甘寂寞,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
为晚春增添一景,给人以满眼风光的印象。从而寄寓了诗人乘时而进,抓住时机,敢于创造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