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人民日报》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五计划的背景和目的,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2.掌握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3.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内容和影响
4.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学习重点:
1.第一个五年计划
2.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难点:
理解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壹
贰
叁
目录
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一个五年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标志
壹:国民经济的恢复
国统区经济的崩溃
1948年5月,上海街头卖纱巾的母女
1947年12月,借住在棺材铺的小孩
国统区经济的崩溃
1947年,在河边贫民窟凉晒衣服的女人
1948年,便衣警察棒打偷棉花的老太
据统计,1947年,法币发行量达30多万亿元,为1946年的10倍,比1945年则增加25倍;截至1948年的第二个季度,已发行法币660万亿元,3年猛增1180倍,相当于抗战前夕发行额的47万倍;截至1948年8月19日,法币发行额累计为663694.6亿元,相当于1945年8月发行额的1192倍,发行指数为470705.39,而同期上海物价指数为5714270.30。
国统区货币贬值,
经济崩溃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统区经济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战争的破坏
帝国主义的掠夺
国民政府搜刮
国统区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新中国成立初,国民经济面临严重衰退和全面萎缩的严峻形势,农业减产,工厂倒闭,交通梗阻,物资奇缺,物价飞涨,失业众多。1949年全国生产同历史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值下降50%,其中重工业下降70%,轻工业下降30%。农业总产值下降25%,粮食总产量11318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的国民经济是怎样的情形,中国共产党需要担负怎样的重任?
国民经济崩溃,中国共产党担负着恢复国民经济恢复的艰巨任务。
土地改革
调整工商业
三反、五反运动
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建国前最高水平增长20%,三年中平均递增率21.1%,其中工业总产值349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145.1%,平均增长递增率为34.8%,农业总产值461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53.3%,平均递增率14.1%钢产量135万吨,比建国前最高水平增长了46.3%发电量73亿度,增长率21.7%,国家财政收支平衡,金融物价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农业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标志
贰:第一个五年计划
项目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949千瓦时
中国、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上面二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
我国时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许多工业产品人均拥有量低于其他国家,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自主学习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结果: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影响:
1953年——1957年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通过什么道路来实现工业化,这是当时面临的首要问题,从世界历史来看,不外乎有两条道路:一条时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花了50年到100年才是先工业化。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这是苏联走过的,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在较短时间内就实现了工业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上述两条道路中我们最好的选择是什么?它的最显著特征是什么?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所以最后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最显著特征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上图是一五计划期间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沈阳飞机制造厂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
沈阳第一机床厂
问题思考
大家有没有发现,鞍山,长春,沈阳等这些城市都位于东北地区,为什么大部分工业工厂都选址在东北?
东北地区有较好的工业基础,是老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东北地区背靠苏联,可以更好的接受苏联的援助
工业方面:
主要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等。
交通运输业:
主要成就:宝成铁路,鹰厦铁路等30条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机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在交通运输业中,我们重点是修建到西藏的道路,这是为什么?
密切祖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联系,巩固我国的西南、西北边防,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问题思考
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
内容: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选举朱德为副主席
选举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影响: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投票
通过
颁布
临时宪法
正式宪法
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是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经济上: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有了根本好转
我国工业水平落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1953——1957年
基本任务: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培养建设人才
结果:1957年各项指标大幅度完成
影响: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民主政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
内容: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选举朱德为副主席
选举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影响: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
A.1953—1957年 B.1957—1965年
C.1966—1976 年 D.1978—2000年
2.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