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你了解抗美援朝吗?
走进抗美援朝的历史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接受联合国军旗,领命干涉朝鲜内政。
1950年6月2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
美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军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主席发表讲话:打败美国侵略者的任何挑衅!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渡过鸭绿江,抗美援朝。
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幸福的花中勇士而开》,诗集《两年》,《不断集》,短篇小说《老烟筒》,长篇小说《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走近作者
整 体 感 知
本文是什么文体?
通讯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
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事、文艺通讯、主题通讯、旅游通讯;
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知识链接
课文一共讲了几个故事?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救朝鲜儿童
作者和战士的谈话
这三个事例有什么内在联系?
共同表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事 例
侧重点
1.松骨峰战斗
2.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3.防空洞中的谈话
对敌人的狠
对朝鲜人民的爱
以上二者的思想基础
这三个事例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
不能。志愿军出国作战,首要的使命是打击侵略者,“松骨峰战斗”理应放在首位。狠狠打击敌人是因为同情热爱朝鲜人民,“马玉祥火中教小孩”是这层意义的直接体现,应紧随其后,放在第二位。两个事例,一恨一爱,深层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呢?思想基础在“防空洞中的谈话”这一事例中揭示了出来,即深厚的爱国主义。这三个事例不是孤立的,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谁是最可爱的人
开 头 的 议论抒情
三个典型事 例
结 尾 的 议论抒情
松骨峰 战 斗
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防空洞中的谈话
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梳理结构
合作探究
第三段中用了两个冒号,他们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冒号,是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第二个冒号,是用于总括性话语之前,总结上文
第五段主要描写了哪两个场面?有什么作用?
一个是直接叙述描写战斗搏杀的场面;另一个是引述营长的话,间接描写战后阵地上壮烈的场景。两个场面集中表现出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仇恨,体现出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九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十四段连用四个感叹句有什么作用?
连用四个感叹句,强而有力地抒发了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第一流”“优秀”等词语直抒胸臆,使作者的感情彻底迸发
结尾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它起什么作用?
议论和抒情。
总结三个事例,赞扬战士可爱,引起读者共鸣。
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点题和呼应开头的是哪一句?
——“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突出中心
写作特色
文章紧紧围绕“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首先,标题以提问的形式直接切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接着,用饱含激情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概括地写出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可爱,给读者一个总的认识。然后,具体生动地记叙了三个典型事例,即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小孩和防空洞中的谈话,歌颂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最后,再- -次强调主题,并向读者提出了热切的希望和要求:要意识到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要爱我们最可爱的人。
(1)主题鲜明,选材典型。
本文以记叙为主,穿插着议论、抒情。第一部分,作者首先抒发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又以“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作为记叙、议论的中心;接着用一个气势磅礴的排比句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风貌,为文章具体事例的叙述做了思想认识方面的提示和感情的铺垫。第二部分,文章以记叙为主,具体叙述了三个典型事例。在叙述完每一个事例后, 文章都穿插了议论.抒情。这些议论、抒情,既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第三部分,作者直抒胸臆,告诉人们要珍惜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全文没有单调枯燥的说教,而是用.朋友之间恳谈的方式来启迪人们要意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理解我们的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补充材料
丹东 抗美援朝纪念馆
邱少云,血肉之躯在烈火中焚烧。
黄继光
用胸膛堵住
喷火的枪眼
连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也牺牲在前线
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