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中考专项复习名著阅读篇
——《西游记》
1.在孙悟空的经历中,菩提祖师传给他长生之道、
、筋斗云;
菩萨规劝他改邪归正,皈依佛门;唐僧带领他去西天取经,修成正果。(2分)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6分)
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儿,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此生得一个小女,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行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去,却又不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地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1)上面文字选自吴承恩的《西游记》,这部小说被魯迅先生称为“
”。(1分)
(2)选文是《西游记》中一个精彩故事的片段,这个故事是
(1分)
(3)读《西游记》最宜精读和跳读并用。比如通过仔细揣摩选文中悟空的言行举止,可知悟空的性格特征是
(一种即可)这样的读书方法就叫
。(2分)
(4)《西游记》和《水浒传》都是中国古代经典名著。下列关于这两部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个个本领高强。大徒弟孙悟空会三十六般变化,筋斗云一翻就是十万八千里。
B.《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行历经千难万险终得正果,唐僧、孙悟空分别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和斗战胜佛。
C.《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D.《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梁山好汉形象,尤以宋江、吴用、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人最具神采。
3.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5)题。(18分)
材料一:
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ト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材料二:
悟空道:“我也不记寿数几何,且只消了名字便罢!取笔过来!”那判官慌忙棒笔,饱浓墨悟空拿过簿子,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下簿子道:“了帐!了帐!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那十王不敢相近,都去翠云宫,同拜地藏王菩萨,商量启表,奏闻上天,不在话下。
材料三: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处,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馋言冷语,屡次逐我。”
材料四:
不知孙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便问:“那班部中乱拜的是个夷人。是那里来的?拿上来!”说不了,那些小猴,一窝蜂,把个八戒推将上来,按倒在地。行者道:“你是那里来的夷人?”八戒低着头道:“不敢,承问了;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行者道:“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既是别处来的,若要投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在这随班点扎。若不留你,你敢在这里乱拜!”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不羞!就拿出这副嘴脸来了!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又推认不得,说是甚么夷人!”行者笑道;抬起头来我看。”那呆子把嘴往上一伸道:“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行者忍不住笑道:“猪八戒。”他听见一声叫,就一辘跳将起来道:“正是!正是!我是猪八戒!”他又思量道:“认得就好说话了。”
行者道:“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来了?有甚贬书,拿来我看。”八戒道:“不曾冲撞他,他也没甚么贬书,也不曾赶我。”行者道:“既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八戒道:“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
(1)以上四则材料节选自明朝
(填作者)的《
》。(2分)
(2)分析材料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4分)
(3)下面的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是(
)(3分)
A.佛祖与孙悟空打赌,如果能一筋斗打出他的手掌心,就让玉帝让位。
B.孙悟空虽然仅仅是个石猴,但是却有着通天的本领,如他勾销在地府的生死簿。
C.孙悟空最终没能逃出佛祖的手掌心,被压在五行山下。
D.猪八戒到积雷山请孙悟空去降服黄袍怪。
(4)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不羞!就拿出这副嘴脸来了!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又推认不得,说是甚么夷人!”
(5)请结合原著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给以下关于孙悟空的称谓排序,并任选其中一个说说它的来历。(5分)
①孙行者
②斗战胜佛
③弼马温
④美猴王
⑤齐天大圣
排序:
来历:
参考答案
1.(2分)七十二般变化
观世音(或:观音)(每空1分)
2.(6分)(1)神魔小说(1分)
(2)三打白骨精(1分)
(3)机智勇敢(有勇有谋、本领高强等)
精读(2分。每空1分)
(4)A(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大徒弟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故选A项。
3.(18分)(1)吴承恩
西游记(2分每空1分)
(2)反抗叛逆,桀骜不驯,善于识别妖魔诡计,机智,勇敢。(4分)
(3)D(3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积雷山是与牛魔王交好的玉面狐狸所居之处,原著中八戒去花果山请悟空降服黄袍怪。故选D项。
(4)综合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通过描写猪八戒的神态和俏皮的语言,突出猪八戒的外貌特征,表现出其憨厚可爱的性格特点,让人忍俊不禁。(4分。“描写方法”2分;“表达效果”2分)
(5)排序:④③⑤①②
来历示例:①美猴王:在花果山上,众猴约定,谁敢先进水帘洞,就拜谁为王。结果孙悟空率先进去,又把众猴都带了进去,所以众猴拜他为“美猴王”。②弼马温:孙悟空从龙宫得了金箍棒,到幽冥界的生死簿上除了名,被龙王和冥王告上天庭。玉帝接受太白金星的建议,招安孙悟空上天,封他官职为“弼马温”,让他掌管天马。③齐天大圣:孙悟空因不满在天庭只做“弼马温”,打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接受独角鬼王的建议,自封为“齐天大圣”。④孙行者: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孙悟空,听说他已有“孙悟空”的法名,看他的模样像个小头陀,就给他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即“孙行者”。⑤斗战胜佛:唐僧师徒取经功德圆满,如来佛为他们授职,因孙悟空降妖除怪有功,封他为“斗战胜佛”。(5分。“排序”2分;“来历”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