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2 10:0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 6 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原因+过程)
第 7 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影响)
人类历史发展存在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
一,人类历史发展存在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指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横向发展指人类历史从原始的、相对孤立与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相辅相成,前者推动后者发展,后者的发展对前者也具有反作用。
二,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即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中是一个重要节点。新航路的开辟以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发展,越来越使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人们越来越从全球的视角而不是以某个地区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历史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世界历史因此,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
全球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第 7 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15-19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
材料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人口迁移
阅读教材并结合上面材料,找出人口迁移的背景、表现、特点、影响?
特点:1.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2.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
3.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人口。
影响:
积极:1.改变人口地理分布;2.出现族群混合现象;
3.促进世界物种交换;4.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
消极:
1.欧洲人对美洲殖民掠夺;2.印第安人灭顶之灾;
3.黑奴贸易罪恶深重;4.各种疾病传播蔓延。
2.物种交换和疾病传播
阅读教材并结合上面图示,简单概括物种交换和疾病传播概况?
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
传染病以及思想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 在人类史上,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许多项目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这种生态学上的变革,有人称之为“全球物种大交换”,也有人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
全球物种大交换
根据下列史料分析全球物种大交换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一:如果川菜没有辣椒,它的风味会减少几分?如果土豆没有走出安第斯山区,麦当劳、KFC还能以炸薯条实现全球产业化吗?蓝山咖啡的原产地其实在非洲,后来才成了牙买加出品;亚马逊流域驯化的木薯,则成了非洲热带地区的主粮……这种现象叫做“哥伦布大交换”。 ——林颐《开启物种大交换时代》
材料二: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积极:促进了全球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的经济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交融。
消极: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
●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西




根据图示及教材,思考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印度洋贸易:
2.大西洋贸易:
3.太平洋贸易:
具体表现:
欧洲商人在于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主导国家
中转站
商品贸易
对中国影响
葡萄牙
澳 门
生丝、瓷器——白银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西班牙
马尼拉
丝、棉、瓷——白银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影响:
①对非洲:黑奴贸易对非洲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的精壮劳动力。
客观上,为非洲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非洲的发展和进步。
②对美洲:黑奴贸易为美洲的开发提供了大批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③对欧洲: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随着海上航路的扩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世界市场——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
三、早期殖民扩张
阅读教材并结合下图,找出早期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及概况?
探究:早期殖民扩张产生了那些影响?
材料一:在三个世纪里,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
材料二:美国学者杜波伊斯估计:16-18世纪欧洲奴隶贩子向美洲大陆贩运的黑奴共计1500万人。他认为,每运一个黑人到美洲,至少有5个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加上贩运到其他地区的黑人,总计使非洲损失了一亿精壮人口,相当于1800年时非洲人口的总和,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1)对非洲、美洲、亚洲:
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话?
对殖民地(亚非拉美)
破坏:是灾难,造成经济破坏和贫穷落后。
重建:殖民者带来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2)对欧洲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社会革命
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
新的经营方式: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
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金银大量流入欧洲
货币贬值
物价上升
金银价格下降
收取固定货币地租者(地主)财力地位——下降
拥有大量商品的商人(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强
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注册白银和200吨注册黄金……大量的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这次物价上涨涉及了工业和农业的各种商品,上涨幅度前所未有,在时间上持续了一个世纪,所以在经济史上被称为“价格革命”。 ——摘编自吴于瑾、齐世荣《世界通史》
价格革命
社会革命
对于欧洲而言,殖民扩张引发了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推动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增强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的同时削弱了封建领主的社会地位,这一结果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欧洲社会的转型,使欧洲迅速崛起。
全 球 航 路 开 辟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世界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改变世界格局和历史进程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人文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
和文明格局
世界
经济格局
人口的迁移与物种交换
商品的
世界性流动
早期
殖民扩张
推 动
推 动
推 动
课堂实战
1.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移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美洲有大量人口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 A )
A.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B.有利于世界殖民体系的创建
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
2.到了18世纪,在欧亚人民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C )A.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人民的社会生活D.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
3.“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许多人都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该文中“人”的航程的起点与终点是 ( B )A.欧洲、非洲 B.欧洲、亚洲C.亚洲、美洲 D.非洲、美洲
4.关于奴隶贸易转化成资本,马克思有一句经典的论断:“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这种“关系”是指( A )
A.奴隶贸易的背景
B.奴隶贸易的利润
C.奴隶贸易的影响
D.奴隶贸易的结果
6.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一般生活用品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多,在欧洲其他地区物价也上涨了2倍左右。这一现象导致了 ( B )A.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5.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有这样的论述:“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一论述表明 (D )A.马克思没有看清西方国家殖民主义的本质B.马克思已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C.亚非拉国家应尽早进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D.西方扩张推动世界近代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饮食生活发生变化。美洲的可可,印度和马鲁古的香料、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阿拉伯人的咖啡,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大米、白糖等都是大量贸易的重要商品,都出现在欧洲的餐桌上。欧洲人第一次接触咖啡时,称这种诱人的饮料为“阿拉伯酒”。1615年,咖啡由埃塞俄比亚传到威尼斯,1643年传入巴黎,1650年传入英国,1686年传入荷兰。168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订购 7.5~ 8万磅咖啡,1695年增加到 30 ~40万磅。——摘编自朱基福《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餐桌上的饮食日益“世界化”了,你从史料中能获得什么依据? (2)咖啡传入欧洲的数量有什么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
(1)食品来自世界各地,餐具来自于中国。(2)商品流通量成倍增长,说明世界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材料二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上述材料均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1)从材料一中找出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成为大国的不同途径。(2)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说明荷兰和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相似的优势条件有哪些。(3)你认为成为一个大国,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结合材料二,说说英国的异军突起带给我们的启示。
(1)不同途径:葡萄牙和西班牙凭借赤裸裸的财富掠夺成为大国,荷兰通过商业贸易成为大国。(2)优势条件:都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都重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经济实力雄厚;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远洋航海;政府支持对外殖民扩张。(3)条件: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上具有吸引力,军事实力强大,内部凝聚力强等。启示:把握机遇,抢占先机,摆脱落后观念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