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平均数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页例1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的求法。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联系生活,情境激趣
教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一些数据,请同学们来读一读生:.........
教师:这几句话中,关键词是?
生:平均身高、平均人数、......
师:像平均身高、平均人数这样的词,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平均数”,谁还知道其他的平均数?
生:平均成绩、平均体重、平均价格
师:看来,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
师:关于平均数,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生:.........
师:同学们太棒了,关于这么一个课题,引发我们这么丰富的联想,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通常研究问题都从简单的例子开始,老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
教师:
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看,学校环保小队的同学正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废弃的矿泉水瓶呢!
(
出示例1主题图)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
这是环保小队收集水瓶的情况图,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的练习纸,仔细观察,
请看这边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呢?
生:小红收集了14瓶子,小兰收集了12个瓶子,小亮收集了11个瓶子,小明收集了15个瓶子
教师:真细心,通过观察,他发现了每个人收集水瓶的数量;还有其他信息吗?
学生:小红比小兰多了2个水瓶,小兰比小亮多了1个水瓶,小明比小亮多了4个水瓶。
教师:太棒了,他通过比较,又发现了新信息,还有没有要说的?
学生:小亮收集的最少,小明收集的最多
教师:太棒了,通过这样一副图,我们能发现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这个环保小队人数是几人?“4人”;
你们收集的14个、12个、11个、15个,就是他们分别收集的瓶子的数量,对吗?“对”
你能根据你们发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提出很多问题,求总数的、比大小、比多少的)
师:非常棒,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生:会
学生:
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板书,问题)
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大家都会解答;现在我们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尝试解答吗?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1)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练习纸上,请开始。
(2)汇报交流,理解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
①“移多补少”的方法。
教师:
如果不用计算,你们能求出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瓶子吗?
(师提醒:有这么多瓶子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办?你会不会移下来?请大家在练习纸上移一移)
生:可以;平均数是?“13”;
教师:
13是怎么来的?
大家都同意这个答案吗?
(生:上台移瓶子)
教师:为什么要把小红的水瓶移1个给小兰,小明的水瓶移给小亮2个呢?
学生:为了让他们水瓶一样多
教师:
谁听懂了这种方法?你来说一下。
教师:
这个方法真奇妙,实际上这个方法就是:用多的补给少的,使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做
“移多补少”法。
(板书,移多补少)
教师:还有谁用了移多补少法?你是怎么移的?还有不一样的吗?没有了,那老师这里有不一样的移法,请大家来判断,可不可以这样移动?
(教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移动的方式?)
教师:既然是移多补少?我能不能先把15个瓶子中的一个给小兰,一个给小亮;然后再把小红的14个瓶子中的1个给小亮?
教师:这样移动之后,瓶子的数量?“一样多”,无论是两个两个的移,还是把最多的瓶子一个一个移给少的,目的都是让他们的数量一样多,只是这样没有刚才那么简便!
(通过课件再演示一次“移多补少”)
②先合并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教师:
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学生:
(14+12+11+15)÷4=13
(个)
(板书:算式)
教师:你能列综合算式吗?
第一步先求的是什么?
学生:求的是4个同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水瓶,
教师:说得太好了,那为什么除以4呢?
学生:
把总数平均分成4份;就是把4个人收集瓶子的总数52,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得到的就是13个水瓶。
教师:
像这样先把每个人收集的水瓶数量合起来,再除以4,也能算出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3)深刻理解“平均数”
教师:谁能再来说一说,这个13表示什么意思?
生:13表示这4个数的平均数
教师:我们求得的13个是实际收集水瓶的数量吗?
学生:不是
教师:那13是谁收集的?是小红吗?是小兰吗?是小亮?还是小明?
生:都不是
平均数并不是每个同学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4个同学收集到的水瓶总数平均分成4份得到的数,它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
教师:我们看,这道题平均数是?13,那就说明平均数可以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板书)
教师:我们再来仔细观察,小红收集的14个瓶子,和平均数13比较,谁比较大?
生:14,(师:板书:13<14)
教师:平均数13和小兰收集的比较呢?
(
12<13
)小亮呢?(
11<13
),小明呢?(13<15)
教师:也就是说
每个人收集水瓶的数量有的比平均数13多,有的比13少。
说明它是在什么范围之内?
所以,最小值<平均数<最大值
(板书)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学均数的方法,还有平均数代表的意义,海之达了平均的所在的范围,现在,你敢挑战一下练习吗?
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教师: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没有,接下来,就运用对平均数的理解来判断:
1.(1)李强所在的小学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李强的身高一定是160cm.
(
)
(2)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
)
【教师:为什么呢?学生:平均身高是160cm,实际身高不一定是160厘米,也许比160厘米高,也许比160厘米矮,也许就是160厘米。】
表扬: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学习能力都很强,已经基本掌握了平均数的知识,现在我们再来挑战一道题。
(3.)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
学游泳,不会有危险。
(
)
所以我们儿童游泳的时候,要在浅水区域游泳,而且还有在有大人的陪同情况下游泳!要注意预防溺水!
2.
学校举办了踢毽选拔赛,分成男生队和女生队,请问哪个队的成绩好?
男生队
女生队
姓名
踢毽个数
王晓飞
19
刘东
15
李雷
16
谢明明
20
姓名
踢毽个数
杨羽
18
曾诗涵
20
李玲
19
张倩
19
教师:男生有几人?女生呢?在人数一样的情况下,哪个队成绩好?为什么?用什么来比较?
姓名
踢毽个数
王晓飞
19
刘东
15
李雷
16
谢明明
20
孙
奇
15
姓名
踢毽个数
杨羽
18
曾诗涵
20
李玲
19
张倩
19
教师:请同学们来做一次裁判,看一看这两个队哪个对的成绩好呢?
请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纸上。
汇报展示
教师:我看到大家有两种不同的比较方法,先看第一种,
85>76
谁看懂了?他们在比较什么?
学生:比较的是踢毽的总数
教师:用比总数的方法裁定,谁成绩好,合理吗?为什么?
学生:不合理,因为男生队的人数多,人数不同,不公平
教师:若是人数相同可以用总数来比较吗?“可以”
但是,现在人数不用,我们在来看一下另一种方法,17<19,这是在比什么呢?
学生:比较平均数,17是男生的平均数,19是女生的平均数
学生讲解,教师板书!
(19+15+16+20+15=85
85÷5=17
18+20+19+19=76
76÷4=19)
教师:19+15+16+20+15=85
表示什么?85÷5=17
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教师:表扬你们,会用刚刚我们学的平均数的知识来解决。
哪个数可以代表男生队的整体水平?
学生:平均数
小结:
这道题,也是用了刚才我们学均数来解决。
总结与收获
教师:
今天的学习已经告一段落了,同学们回顾一些课前我们提出的问题,你得到解决了吗?
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结语:
太棒了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而且很好的理解了每个平均数的具体含义,知道了他在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又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知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