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口容量 培优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人口容量 培优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20 15:1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读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完成下题。
要提高该岛人口的环境承载力,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数量 B.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
C.厉行节约,降低人均需求量 D.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
2.木桶效应原理即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回答下题。
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6 000、4 500、10 0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
A.耕地 B.森林 C.淡水 D.矿产
3.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
A.Z>Y>X B.X>Y>Z C.Y>Z>X D.Z>X>Y
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4.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5.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人口容量不具有相对确定性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合理容量
C.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3亿人
D.环境人口容量的确定性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是绝对的
6.与上海相比,限制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为( )
A.水资源 B.矿产资源 C.消费水平 D.科技条件
7.复活节岛是一个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与最近陆地的直线距离超过1 900千米。考古发现,大约在公元600年左右,该岛开始出现人类活动。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 000人
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8.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这反映了人口容量具有( )
A.警戒性 B.相对性 C.临界性 D.差异性
9.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B.科技越发达,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D.地域越开放,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10.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11.我国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根据“木桶效应”,影响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为突出的是______资源(按人均量最少计)的短缺 ( )
A.土地(尤其是耕地) B.淡水
C.矿产 D.森林
12.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应在 ( )
A.60亿左右 B.100亿左右 C.110亿左右 D.150亿左右
北京所在的华北地区是我国水源短缺、矿产富饶的地区。近年来,北京市设定了人口“天花板”,计划2020年的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以内。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北京市设定人口“天花板”的最主要限制性资源是
A.水资源 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14.为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北京市可采取的对策是
A.实行跨流域调水 B.推行严格的积分落户制度
C.控制用地规模 D.提高城市人均消费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经历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的规模也持续加大。
读下图回答问题。
15.据图分析,我国2011-2015年
A.天津市年均净迁入人口数量最多 B.迁入人口比迁出多的省区占多数
C.沿海省区对迁入人口较具吸引力 D.西部省区因经济因素人口净迁出
16.图中各地区
A.城镇人口和土地增长比较均衡 B.甲地区应控制中小城市的规模
C.乙地区的资源型城镇面临转型 D.丙地区的人口环境承载力较大
17.某岛国最多能供养45万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为25万,2006年实际人口数量30万,预计2011年人口达到35万。该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二、综合题
18.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四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它们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是:①纬度位置方面,______________;②海陆位置方面,______________;③地形方面,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2)试分析图中E、F、G、H四地人口稀少的原因。
(3)由以上两题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你认为能否通过人口迁移的方式使世界人口均匀分布?请说明理由。
19.读漫画,完成下列问题。
失衡的天平
(1)漫画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2)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3)试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如何增加我国的人口容量。
20.结合表1、表2和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1 未来某地区环境承载力的最低资源消耗量
耕地
森林
淡水(平均)
0.1 hm 2
0.1 hm 2
2 000 m 3
表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
总面积
耕地
森林
年径流量
6 200万
22万km 2
8万km 2
7.5万km 2
5 105亿km 3
材料: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人口将达到9 000万,同时,现有耕地将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还湖减少8 000平方千米,水资源因外调减少25亿立方米,新造林面积1万平方千米。
(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大的资源因素是________,解决问题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小的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这种资源利用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2.C3.D4.B5.D6.A7.B8.A9.A10.D11.B12.B13.A14.A15.C16.C17.A
18.(1)A B C D 都在中低纬度 都濒临海洋 都以平原为主 A B C D
(2)E地气候干旱,沙漠广布;F地地处热带雨林区,气候湿热;G地气候酷寒,冰川广布;H地地处高寒地带。
(3)极不平衡
(4)不能。因为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环境人口容量各异。许多地方环境脆弱,甚至不适合人类居住,如果过多的人口迁入,将导致生态环境的崩溃,引发更大的环境问题。
19.(1)人口与资源的深刻矛盾,且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2)资源
(3)开源节流,改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
20.(1)0.13公顷/人 0.12公顷/人
(2)耕地 ①在工厂、城市等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质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3)淡水 要调整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防止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