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Ⅱ环境类题__概括特点分析作用 课件(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Ⅱ环境类题__概括特点分析作用 课件(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0 09:3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环境类题——概括特点,分析作用
核心知识·思维导图
关键能力·靶向突破
【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10分)
身后的眼睛
曾 平
那是一头野猪。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地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
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孩子已经能嗅到扑面而来的野猪的臊气。
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去。尽管只有一小步,但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嗷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它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
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眼睛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亲母亲紧张的脸上,他们的担心暴露无遗。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有些时候了。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野猪和孩子对视着。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
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满獠牙的嘴。
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
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
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
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儿地跑了。
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儿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孩子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孩子依然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孩子似懂非懂。他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自己的啊?
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1.小说开头一、二段的环境描写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分攻略】
由环境描写的手法入手概括环境特点
【满分展示】
【参考答案】小说开头的环境具有宁静、温馨的特点。皎洁的月光、波澜起伏的苞谷地、熟透的苞谷、茂密的苞谷林,都给人以乡村野外特有的美感;哗啦哗啦吹响的山风,反衬了环境的宁静。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画线的四处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分攻略】
【满分展示】
环境描写
的作用 
文中依据
概括分析
交代故事发
生的背景。
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地
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
欲滴的野猪身上。
这里用白描的手法勾
勒了故事发生的背
景。
烘托气氛,奠
定基调。
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
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
渲染了当时环境的寂
静,烘托紧张气氛。
衬托或突出
人物的性
格、心理。
月光洒在孩子父亲母亲紧张的脸上,
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
衬托出了父母的紧张
和孩子的害怕。
【参考答案】①开头“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地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这里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天色已晚。②“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渲染了当时环境的寂静,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③“月光洒在孩子父亲母亲紧张的脸上”“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衬托出了父母的紧张和孩子的害怕。
一、(202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书匠(节选)
葛 亮
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板来。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
素养提升·类题精练
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
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
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
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老董说,咱们看秋去。
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
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
我问,橡碗是什么呢?
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
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
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
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
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不了。还是
原来那样吧,挺好。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龙与“我”父亲毛羽的电话,既介绍了本文故事发生的起因,表现了书匠老董的性格,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是老董生活现状、职业习惯的表现。
C.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D.“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老董却用传统工艺修复了稀见典籍,说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传统技艺仍有用武之地。
【解析】选C。“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理解错误。原文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老董把橡碗当成宝贝,而松鼠也是如此,烘托了橡碗在老董心目中的位置和分量,而不是“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名师点睛】综合性选择题的答题步骤
(1)快速浏览各个选项,将选项大致分成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和评价赏析两类。
(2)圈画出重点信息,如评价赏析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内容的名称术语。
(3)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筛选信息类的选项应注意是否改变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特别关注圈画的名称术语是否有原文依据。
(4)判断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2.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画线句子主要内容是老董带“我”找橡碗,同时对过去的时光进行回忆。分析人物的心情要抓住对人物的描写,对老董的描写有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表现了老董对自己职业起点的人生感慨。“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表现了老董对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静静地看着”“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表现了老董对老馆长的深切怀念。
答案:①多年后对自己职业起点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3.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目指向性明确。“匠人精神”的体现,首先明确“匠人精神”是什么?“匠人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老董不畏权威,省外的专家都提出将整页书皮换掉,而老董主张“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行业老规矩,要自己把书皮补上,体现了他坚守行业规矩。为了一本古书,即使再次失掉工作也在所不惜,认为“值得”,体现了老董恪守职业操守,热爱职业。为了染蓝绢,家里的沙发套、桌布、窗帘都被他当成了实验品,都变成了靛蓝色,体现了老董对工作精益求精。老董对工作非常执着,专注专业,淡泊名利。
答案: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不惧跟权威叫板。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实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6分)
老 爸 有 福
邹世奇
老爸是个有福之人,让我感触尤深的是在妹妹的婚礼上。
和妹妹、妹夫站在小城婚礼的红毯上,我作为主持人向来宾讲述这对新人在燕园相识、相知的经过时,现场起了一阵骚动,我清晰地听见,离舞台最近的人都在说着类似的话:“老邹命真好啊,有这样两个女儿。”“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呀?”我下意识在现场找了找老爸,他坐在主桌主位上满眼含笑注视着台上,笑容那叫一个满足。轮到他致辞时,他重复说了好几次:“我觉得自己很有福。”
在小城亲友眼中,读了名校博士便是“出息”了,当然我们自己心里清楚,还差得远呢。即便这样,我们仍然觉得老爸命好,这是因为,相对于这世上大多数父母的殚精竭虑,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投入几乎是事半功倍。
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妹妹是姥姥姥爷带大的,都是学龄前后才来到父母身边。那个年代不存在校外辅导班,父亲也从不辅导我们。我们做功课时,他在旁边看闲书。做完家庭作业,我们自觉检查一遍,确保无误后拿去给他签字,他拿过来用红笔草草写上一个“阅”,再签上日期,仅此而已。印象中他说的最多的话是:“学习是自己的事。”然后到了期中、期末考试,考好了不予置评、更不要说奖励,考不好、名次退步了却是要打要罚的。妹妹一次也没被罚过,我几次挨罚,那滋味,至今仍不堪回首。
在父亲“无为而治”的教育方法下,妹妹一路成绩优异,不仅考上北大,还成了核物理学博士。和妹妹比起来,我的学业可就逊色很多,唯一令我在她面前保持长姐尊严的,可能就是我的一点所谓的文学特长,这也是受老爸影响。
老爸曾在纸上用钢笔工楷写下一首首古诗词,教我们认字,后来是让我们照着练字。我对诗词、继而对文学的热爱,就是那时候播下的种子。后来,父亲变“俗”了,爱上了搓麻将,那是因为他眼花了,看字会重影。但骨子里,他始终是那个爱读书、一肚子诗词文章、一手琴棋书画的爸爸。也许因为他是那样的他,所以我才是这样的我。
而妹妹可能从另外一个方面受了父亲的影响。我们小时候,爸爸太爱看书了,家里的藏书多,爸爸还在源源不绝地从外面借书、租书。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爸爸都坐在椅子上静静看书。虽然看的都是些“闲书”,但在妹妹心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书是一件美好而重要的事,不然为什么爸爸每时每刻都在读呢?
爸爸就像《种树郭橐驼传》里那个善于种树的驼子,在最合适的时候给小树苗舒展了树根、培实了土,然后就拍拍手走开,任两棵小树沐天风浴海雨,自由、茁壮地成长。爸爸用的是巧劲。
老爸的福气,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福气呢?
(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他坐在主桌主位上满眼含笑注视着台上,笑容那叫一个满足。”这个情节说明老爸此时内心极大的满足和无尽的幸福。
B.“那个年代不存在校外辅导班,父亲也从不辅导我们。”这个情节与当今的教育方式有对比作用,目的是揭示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C.父亲的“无为而治”的教育方式,让我和妹妹都成为了别人眼中“有出息”的孩子,说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适时放手。
D.“也许因为他是那样的他,所以我才是这样的我。”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的重要影响。
【解析】选B。“目的是揭示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分析有误。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老爸是个有福之人”在文章中通过“我”之口、邻居之口和老爸之口反复出现,以此来串联小说情节和揭示小说主旨。
B.“我”是小说中的叙述人。既起到串联情节作用,又是小说中重要人物,“我”的所思所感,引发了读者对老爸教育方式的思考。
C.父亲在纸上用钢笔工楷书写古诗词的情景,描写细致,既与上文在家庭作业上草草写上一个“阅”字构成鲜明对比,又巧妙地衔接了后面的回忆内容。
D.文章引用了《种树郭橐驼传》,将爸爸教育孩子与郭橐驼种树的方法进行了对比,丰富了文章内涵,突出表现了爸爸教育孩子善用巧劲。
【解析】选D。“将爸爸教育孩子与郭橐驼种树的方法进行了对比”错误,应该是“类比”。
★6.小说开头描写妹妹的婚礼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描写婚礼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欢快喜悦的氛围,奠定了文章温馨幸福的基调。②小说开头描写妹妹的婚礼,直接点题,表现老爸是个有福之人。③通过妹妹婚礼中人们的议论,引出老爸的教育方式,即“学习是自己的事”和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言传身教。
7.小说以“老爸有福”为题目,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老爸有福,指亲朋好友对老爸的羡慕,老爸的两个女儿都很有出息,读了名校博士。②老爸有福,指老爸命好。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投入几乎是事半功倍。③老爸有福,老爸的“无为而治”的教育方法,让我们自由、茁壮地成长,是我们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