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 练案二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二)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 练案二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0 09:5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练案二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二)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谭鑫培的唱腔,其感情上的描绘,尺寸上的操持,长短腔的安排,都是章法分明,秋毫无犯。《空城计》散板前六句用腔简捷,到第七句腔调迂回曲折,如行云流水,悦耳动听,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化境。有时轻描淡写,耐人寻味;有时浓墨一挥,气象万千。听之似乎无板眼之拘;细拍之则丝丝入扣,意到神随,美不胜收。
A.秋毫无犯       B.行云流水
C.炉火纯青
D.丝丝入扣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莎士比亚说:“富有升平喂养懦夫,坚苦是意志之母。”但生为现代人既不能浑浑噩噩,沦为物质的奴仆,也不能为了理想不顾生计,如何选择一个精神与物质都不贫乏的局面,不锦衣玉食,能有栖身之所,维持生计,进一步追求精神的富足,这样的社会才能达到安贫乐道的程度。
A.浑浑噩噩
B.贫乏
C.锦衣玉食
D.安贫乐道
3.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战争和苦难已经进入史书,成为记忆和传说。长城御敌的实用功能早已丧失殆尽,而成为审美观照的目标,历史认知的参照。承平日久,难免让人觉得心安理得,其实这样的状态却曾经是多少代的人们梦寐以求而不能如愿的。是哪一位西方人说过的,“和平不过是战争的间隙”,未免残酷,却是不争的事实。所幸的是,我们这几代人诞生和成长于和平的时代,得以充分享受生活的安详和美好。
A.承平日久
B.丧失殆尽
C.心安理得
D.梦寐以求
4.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辛公的背后,悬挂一大型匾额。书写龙飞凤舞,气势磅礴。我一时竟认不出内容。好在自己背诵过不少辛词,根据几个容易辨识的字体,倒也顺理成章连成了稼轩长短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辛词中脍炙人口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站在塑像面前,我暗自嗟叹,也暗自庆幸。嗟叹辛公作为男儿,骨子里有忠君爱民思想,却不被重用,以致赍志而殁。庆幸辛公在逆境中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化悲痛为诗词,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汗牛充栋的篇章。
A.龙飞凤舞
B.顺理成章
C.赍志而殁
D.汗牛充栋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家庭成员个性各异,但都互敬互爱,大家相处得一团和气,连口角都很少发生。
②在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重磅法治节目《今日说法》上,主持人的开场白犹如晨钟暮鼓,引起了观众的深思。
③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专注与恒心而不是泛而不专。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工匠精神,这样才不会歧路亡羊。
④一场误会让他与老师反目成仇。近日,他专程上门表达歉意,程门立雪,最终以诚意获得了老师的原谅。
⑤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补鞋子、修钢笔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老行业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⑥他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的流行歌曲,对庄重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以不懈的努力换得政治清明、河清海晏。
②西街村城隍庙会上,锣鼓震天,瓦釜雷鸣,河洛大鼓传人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四面八方前来赶会的群众。
③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对美好的、高尚的力量,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出言讥讽,要么肆意打压,而对负面的信息则摇旗鼓噪,如蚁附膻。
④王教授年近九十,还在整理《古文尚书》,皓首穷经,为青年学者之楷模。
⑤他这人平素爱出风头,工作华而不实,喜欢夸夸其谈,我任他自言自语,不落言筌,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⑥《国家宝藏》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在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成为一档网红节目,一时间去各大博物馆参观的人趋之若鹜。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②③④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近年来,绿色建筑项目在我国呈几何式增长,各种节能、低碳建筑比肩接踵,评价标准也层出不穷。
②答对了,就手舞足蹈;答错一道题,与奖金失之交臂就情绪崩溃,哀鸿遍野,其实我们应理性对待直播答题游戏。
③他们急于回家,于是放弃熟悉的路而另辟蹊径,直接穿越山林,不料中途迷路,只好等待救援。
④与家人团聚看春晚是许多中国人的幸福记忆,许多节目金句频出,每到精彩之处便引得围坐的家人拍手称快。
⑤一位专家在各种电视节目中推荐的药品、保健品、食品屡上消费黑榜,这位假专家被揭穿后,注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⑥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中国这些“创新奇迹”让世人刮目相看。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胆囊结石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可高达20%,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胆囊结石,即便在体检中发现,觉得平时不痛便置若罔闻,不予治疗。
②近些年来,路人对遇险者作壁上观的情形反复上演,“扶不扶”似乎成了一个困扰人们多年的中国式难题。
③现实生活中,全才同完人一样既难遇也难得,倘能把有个性的偏才搭配起来,珠联璧合,其作用也许会胜过全才。
④所谓情商是指一种情绪智慧,最终会体现在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上。但指责怀瑾握瑜、不屑随波逐流的高洁之士情商不高,显然是表错了情。
⑤陈邦彦书法洒落劲健,如兔起鹘落,气贯长虹,字里行间奔突着一股清刚俊逸又不失法度的气息。
⑥大坪村以前非常贫困落后,筚路蓝缕,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精准扶贫实施以后,这个村的贫困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A.①④⑥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      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不仅书法是写字,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要想      ,就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      ,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      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被拆解,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它不仅仅是艺术
B.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
C.不仅仅它是艺术,首先因为书法是中国的文字
D.它首先因为是中国的文字,而不仅仅是艺术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独一无二 薪火相传 推陈出新 水乳交融
B.独树一帜
生生不息
推陈出新
合而为一
C.独一无二
薪火相传
坚持不懈
合而为一
D.独树一帜
生生不息
坚持不懈
水乳交融
1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仅书法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
B.书法不仅是写字,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标杆。
C.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
D.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
练案二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二)
1.A 解析:“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此处不符合语境,可用“有条不紊”。
2.D 解析:“安贫乐道”,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语境中没有“乐道”的内容。可换为“安居乐业”。
3.C 解析:“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词语强调的重点是“做事”的心理,与语境不符,可用“天经地义”。
4.D 解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不能修饰“篇章”,也不能受“无数”修饰。可用“光辉灿烂”“字字珠玑”等词。
5.D 解析:①“一团和气”,原指和蔼可亲,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望文生义。②“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使用正确。③“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使用正确。④“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求教。此句想表达向老师诚心道歉。此成语不合语境。⑤“休戚相关”,彼此间福祸互相关联。句中并没有涉及“祸福”,使用不正确。⑥“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庄重的交响乐”不属于艰难、痛苦,使用不正确。
6.B 解析:①“河清海晏”,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使用正确。②“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能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使用错误。③“如蚁附膻”,像蚂蚁附着在有膻味的东西上,形容许多人纷纷追求某种恶劣的事物或依附有钱有势的人。使用正确。④“皓首穷经”,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使用正确。⑤“不落言筌”,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而有言外之意。褒贬失当。⑥“趋之若鹜”,本意是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是贬义词,此处不合语境。
7.A 解析:①“比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适用对象错误。②“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使用不正确。③“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新路。也比喻另创一种新方法或新风格。使用正确。④“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感彩不当。⑤“众矢之的”,比喻大家共同攻击的对象。使用正确。⑥“刮目相看”,改变旧的印象,用新眼光看人。使用正确。
8.B 解析:①“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应为“置之不理”。②“作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此处望文生义。③“珠联璧合”,珍珠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块儿。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此处使用正确。④“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高贵纯洁的品德。此处使用正确。⑤“兔起鹘落”,常用来比喻写字、作画或写文章下笔迅速,中间无停顿。此处使用正确。⑥“筚路蓝缕”,意思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此处望文生义。
9.B 解析:上句的陈述对象是“书法”,这里衔接的应是用代词“它”指代,所以排除A、C两项,下一句衔接的主语是“文字”,本句落脚到“文字”与下句衔接,所以排除D项。
10.C 解析: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这里选“独一无二”。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这里选“薪火相传”。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坚持不懈:形容做事有恒心,有毅力。这里选“坚持不懈”。合而为一:指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水乳交融: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这里选“合而为一”。
11.D 解析:A项语序不当。“书法”应放在“不仅”前,后面两个分句顺序应从低级到高级,“一种”应放在“睿智”之前。B项语序不当,“其深层所蕴含的”应放在“是中国古人”前。C项后面两个分句顺序颠倒;“一种”应放在“睿智”之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