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 练案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 练案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0 09:5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练案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注]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有删改)
注(jiǎng):明确。
1.(理解实词含义)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参始微时,与萧何善    微:地位卑贱
②及为将相,有卻
卻:隔阂
③一遵萧何约束
一:一定
④吏之言文刻深
刻深:言辞深奥
⑤从吏恶之,无如之何
恶:厌恶
⑥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按:处置
⑦至朝时,惠帝让参
让:责备
⑧乃者我使谏君也
乃者:往日,上次
⑨唯独参擅其名
擅:擅长
⑩然百姓离秦之酷后
离:离开
A.①④⑥⑧      B.②⑤⑥⑨
C.③④⑤⑩
D.②⑦⑧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侯,古爵位名,为五等爵的第二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史记·项羽本纪》:“未有封侯之赏。”
B.惠帝,是西汉刘盈的庙号。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的“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的“炀”就是谥号,乾隆皇帝的“乾隆”就是年号。
C.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位在丞相上,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公,写出了纪传体通史《史记》。
D.世家,《史记》中传记的一体,主要记叙世袭封国的诸侯事迹。因王侯开国,子孙世代承袭,故称世家。如留侯世家、绛侯周勃世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参当初地位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曹参做了将军,萧何做了相国后,他们的友情才有了嫌隙。但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后,做的事情都没有什么变更,全都遵循萧何制定的制度,而且整天痛饮美酒。许多官员见曹参不做事情,他们都一起来他家劝说他。
C.汉惠帝对相国不理政事感到奇怪,怀疑他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问他的父亲。结果,曹参的儿子被曹参狠狠地教训了一番,既挨打又挨骂。
D.司马迁认为曹参清静无为的治国策略符合当时的情况,有利于百姓的休养生息,所以受到天下人的赞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2)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武承嗣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之意。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①,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乾索及骑射,每陷陈,如鹘入乌群,所向披靡。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狄仁杰曰:“楷固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奏请赦之。所亲皆止之,仁杰曰:“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用其言,赦之。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太后欲造大像,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②,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人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遂罢其役。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二十三》,有删改)
注①司丞光嗣:狄仁杰的儿子狄光嗣,任司府丞官职。②伽蓝:梵语,译为佛教寺院。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B.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C.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D.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秦汉时始称“太庙”。太庙内只供奉本朝历代皇帝。
B.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C.契丹,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唐末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后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妃嫔、皇子、公主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狄仁杰坚持原则,直言敢谏。在立储问题上,不阿附太后,最终太后听从了他的意见。
B.狄仁杰公私兼顾,不避嫌忌。他举荐自己儿子为尚书郎,太后说他像祁奚一样顾念家人。
C.狄仁杰不计得失,为国荐贤。他知人敢任,力排众议,请求赦免并任用契丹降将李楷固。
D.狄仁杰反对奢华,爱惜民力。武则天要建造大佛像,狄仁杰极力谏阻,武则天停止了这项工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
(2)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
第二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练案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A 解析:③一:全部,一切。⑨擅:独占。⑩离:通“罹”,遭遇。
2.B 解析:B项,“惠帝,是西汉刘盈的庙号”不正确,“惠”,是西汉刘盈的谥号。
3.B 解析:B项,“许多官员见曹参不做事情,他们都一起来他家劝说他”不恰当,选项对应信息为“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来者”应是指来他家的人。
4.参考答案:
(1)曹参挑选各郡和诸侯国中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官员,以及很老实厚道的人,就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
(2)曹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怒,就打了曹窋二百板子。
解析:这两句的关键词句有:(1)“木”,质朴;“诎”,不善于文辞;“郡国吏木诎于文辞”,定语后置句,各郡和诸侯国中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官员;“除”,任命。(2)“洗沐”,休息时;“闲”,闲暇时;“谏”,规劝;“笞”,鞭打。
参考译文
平阳侯曹参,是沛县人。秦朝时曹参做沛县的狱掾,而萧何做主吏,他们在县里算是有权威的官吏了。曹参当初地位卑贱的时候,跟萧何关系很好;等到曹参、萧何分别做了将军、相国后,便有了隔阂。到萧何临终时,萧何向孝惠皇帝推荐的贤臣却只有曹参。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做事情没有任何变更,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曹参挑选各郡和诸侯国中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官员,以及很老实厚道的人,就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那些言语文字苛求深奥、想极力追求声誉的官吏,曹参就斥退撵走他们。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以及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上门来拜访的人都有话想说。(见到)这些到来的人,曹参就拿美酒给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再喝酒。这些人直到喝醉后离开,始终没能够有机会开口劝谏,如此习以为常。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在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叫。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没有处理的办法,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制止他们。曹参竟然反而叫人取来美酒、布设座席痛饮起来,也与那些官吏们高歌呼叫互相应和。曹参见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无事。曹参的儿子曹窋做中大夫。汉惠帝对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奇怪,认为“相国是在轻视自己吗?”于是对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着私下方便时问问你父亲:‘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即去世),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也不向皇上请示、处理政事,凭什么为国家担忧呢?’但不要说这些话是我告诉你的。”曹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怒,就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说:“赶快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谈论的。”到曹参上朝时,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么要惩罚曹窋呢?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您和高帝(即刘邦)谁更圣明英武呢?”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惠帝说:“您好像比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非常轻松地治理天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也可以吗?”惠帝说:“好。您休息去吧!”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有三年时间。他死了以后,谥号为懿侯。曹参之子曹窋接替了他父亲的侯爵之位。百姓们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曹参施行他那清静无为的政策,百姓因而安宁和谐。”太史公说:相国曹参攻城野战的战功这样多的原因,是他跟淮阴侯韩信一起共事。等到韩信被消灭,而位列侯爵成就功业的,唯独曹参专擅其名。曹参做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静无为的治国策略,极为符合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残酷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无为而治,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他的美德。
5.D 解析:“陛下立子”是主谓结构,且“则”是虚词,往往用在句子开头,因此在“则”前断开,排除A、C两项;“千秋万岁后”是时间状语,“后”字不能断到后面;“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中“则”是虚词,往往用在句子开头,因此在“则”前断开,排除B项。
6.A 解析:A项,“太庙内只供奉本朝历代皇帝”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本朝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7.B 解析:B项,“公私兼顾”“顾念家人”错误。原文有“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太后对狄仁杰的赞誉,不是说他“顾念家人”,而是说他像祁奚一样举贤不避亲。
8.(1)等到孙万荣死后,李楷固来投降唐朝,有关部门指责他来投降得太晚,上奏请求将他灭族。
(2)如今边境不安宁,如果为修建大佛像而耗费国库资财,又用尽民力,假如有一方有灾难,陛下将用什么去救援呢?
参考译文
武承嗣谋求充当太子,多次指使人劝说太后,说:“自古以来,天子没有以外姓人为继承人的。”太后拿不定主意。狄仁杰常从容不迫地对太后说:“高宗大帝将两个儿子托付给陛下。陛下现在却想将国家移交给外姓,这恐怕不符合上天的意思吧?况且姑侄与母子相比谁更亲?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祭太庙,代代相承,没有穷尽;立侄儿为太子,则未听说过侄儿当了天子而附祭姑姑于太庙的。”太后说:“这是朕家里的事,你不要参与。”狄仁杰说:“君王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谁不是臣妾,什么事不是陛下家里的事!君主是元首,臣下是辅佐帝王的大臣,从道理上如同一个整体,何况我凑数任宰相,哪能不参与呢!”太后心里稍微醒悟。有一天,太后又对狄仁杰说:“我梦见大鹦鹉的两个翅膀都折断了,这是什么意思?”狄仁杰回答说:“武是陛下的姓,两个翅膀是您的两个儿子。陛下若起用两个儿子,那么两个翅膀便振作起来了。”太后因此便打消了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意思。太后命令宰相各荐举尚书郎一人。狄仁杰荐举自己的儿子司府丞狄光嗣,后来他很胜任这个职务。太后高兴地说:“你可以继承祁奚了。”当初,契丹的将领李楷固,善于使用套绳和骑射,每次进入战阵,就好像鹘鸟进入乌鸦群中,所向无敌。等到孙万荣死后,李楷固来投降唐朝,有关部门指责他来投降得太晚,上奏请求将他灭族。狄仁杰说:“李楷固勇猛无比,既然能为他侍奉的主上尽力,也一定能为我们尽力,如果用恩德安抚他,就能为我所用。”于是上奏请求赦免他。他的亲属好友都劝他不要这样做,狄仁杰说:“如果有利于国家,难道还要为自己打算!”太后采纳他的意见,赦免了李楷固。他又请求授给李楷固官职,太后任命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派他领兵进击契丹余党,结果将契丹全部平定。武则天要建造一尊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阻,奏疏的大意是:“当今的佛教寺院,在建筑规模上已经超过皇帝的宫殿。营建这些寺院无法借助鬼神之力,只能依靠百姓出力,物资不会从天而降,终究来自地里。不靠损害百姓,那么又怎能得到这些东西呢?”他又说:“如来佛创立佛教,以大慈大悲为宗旨,哪里要劳民伤财,来设置浮华无实用的装饰!”又说:“近年来水旱灾害时有发生,如今边境不安宁,如果为修建大佛像而耗费国库资财,又用尽民力,假如有一方有灾难,陛下将用什么去救援呢?”武则天说:“您劝导我行善,我又怎么能违背您的意愿呢?”于是停止了修建大佛像的工程。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没有哪一个大臣能比得上,她常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杰习惯于在朝堂上当面直言规谏,武则天常常违背自己的本意而采纳他的建议。辛丑年,狄仁杰去世,武则天流着眼泪说:“朝堂上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