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2 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2 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 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20 10:5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乘法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以后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在分数计算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不仅是分数乘法计算的核心知识点,而且也是列方程解决除法问题的核心知识点。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从分数乘法的教学实践看,因为现实生活中需要用分数乘法解答的实际问题很少,也就是说难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总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以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建构过程,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学会用不同的方法约分。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正确列出乘法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T: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咱们接龙开始哦。
(课件)×5= ×9= 15×= 6×= 12×=
二、情趣导入
T:看来大家掌握的都不错。最近天气总是忽冷忽热,而且比较干燥,大家一定要多吃蔬菜和水果。有一种水果被人们称为“果中皇后”,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S:草莓。
T:草莓的营养丰富,老少皆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一个和草莓有关的问题。(课件)每千克草莓 5 元。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S:2千克草莓多少元?
T:谁来列式计算。
S:5×2=10(元)
T:谁还想提问?
S:5千克草莓多少元?
T:谁来解答?
S:5×5=25元。
T:刚才在解题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数量关系?
S:单价×数量=总价
T:很好。红红也到水果店买草莓。(课件)买千克草莓应付多少元钱?谁来列式?
S:5×
T:这个算式求的是什么?(表示的意义)
S:求总价。也就是求5元的是多少。
T:语言非常准确。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咱们练习本上来解答。
(如果学生答不出,则以整数乘法的意义来引导。即5×2表示2个5元相加的和是多少,那5×呢?我们不说个5元,而是说求5元的是多少。)
S1:5×=(元)=2.5(元)(板书)
T:很好,上节课学习了分数乘整数,马上就学以致用了。
S2:5×=5×0.5=2.5(元)
T:也不错,是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再进行计算。
T:解决了红红的问题,咱们再帮丫丫算一算,购买千克草莓应付多少元呢?怎样列式呢?
S:5×
T:5×表示什么意思
S:求5元的是多少。
T: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帮忙列式计算.(学生板演、讲解)
S1:5×==2(元)
S2:5×=5×(约分)=2(元)
S3:5×=(约分)=2(元)
T:对于同学们的3种方法,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S:第一个同学先计算再约分,后两个同学都是先约分再计算,但约分方法不同。(意思对即可)
T:观察这两个算式,5×是求5元的是多少,5×是求5元的是多少,那求5元的怎么列式呢?
S:5×
T:8元的是多少?
S:8×
T:你能不能出一个类似这样的问题?
S:(出题)……
T: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 ?
S: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贴板书)
T:同桌互相读一遍。接下来咱们就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探索新知
T:“我爱祖国”作品展览(课件)。自己读题,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S:共收到45件作品,绘画作品占,赞美祖国文章占,各种图片占。
T:关于这道题,大家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T:(如果没有)老师有个小困惑,求“三种作品各有多少件,什么意思呢?
S:就是求绘画作品有多少件?赞美祖国的文章有多少件?各种图片有多少件?
T:要求绘画作品有多少件,怎么解答?
S:绘画作品占,也就是求45件的是多少,应该用乘法,列式45×。
T:接下来会做了吧。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做完之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做法。(投影汇报)
四、巩固练习
T:在学校,除了绘画作品展,读书小征文等活动外,还会有一些科技小制作的评比。(图片)这些都是科技小制作比较优秀的作品。认真读题,想一想,这道题有没有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S: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都是占80件的几分之几,而不是占356件的。
T:其他同学有没有问题?
S:为什么不是占 356 件的呢?
S:356 件是收到的作品,不是实际获奖的作品。实际获奖的作品是 80 件。
T:你很善于思考。的确,356 是一个多余条件。请同学们自己计算获一、二、三等奖的作品各有多少件? (学生做题时,教师注意了解学生做题的情况,个别指导。)
T:谁愿意把你列的算式给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T:刚才在做题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几个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小故事。(微视频)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呢?
S:……(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分东西等等)
作业布置
继续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书上剩下的练习题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