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单元测试
一. 填空题:(35分)
1. 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面振动____________,锣声消失。
2. 如图所示,小明正在唱歌,他凭放在喉头上的手的感觉,认识到他的歌声是靠声带的_____________发声的。
3. 如图甲所示,抽去玻璃罩中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 这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 。但电铃仍然在 。如图乙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利用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4.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这样的情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气体中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5. 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 传播来的, 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 传播来的, 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从 传播来的。
6. 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听到原声和听到回声的时间差在 秒以上。人站在大楼前拍手0.3秒听到回声,人和大楼的水平距离是 。(3分)
7. 乐音具有 , 和 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 , 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 ,人们能把不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区分出来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 不同。
8. 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不同是____。一个同学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主要是他的声音的____不同。
9. _____ _、___ ___、___ ___、__ ____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
10.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北京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和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在 减弱噪声;在公路和住宅区内设置屏障墙和种草、植树,这是在 减弱噪声;“掩耳盗铃”,这是在 减弱噪声。
11. 蝙蝠在夜间活动,扑捉蛾子,蚊子等昆虫也不会碰到任何东西,是因为蝙蝠飞行时能发出 ,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制造出水声仪器— 。
12. 如图所示,在小车上放一个玩具小人,用手缓慢拉动小车,车上的小人随车一起向前运动,车上的玩具小人相对于车是_________的,小人相对于桌面是__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13. 小汽车在短时间内的速度可以变化很快。有些车几秒钟内车速就可以从0km/h急升到110km/h。如图是一辆车在10s内的车速变化情况,由图像可知第4s时车速为______km/h,从第2s到第4s过程中,车速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4分)
二. 选择题:(3分×13=39分)
14. 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作为声源的物体是:( )
A. 手指 B. 琴弦 C. 空气 D. 弦柱
15. 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 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 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 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 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16. 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
A. 用电话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手机显示信号,却听不到声音
B. 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C. 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敲鼓时看到泡沫球不停地跳动
D.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17. 关于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 一般正常人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约为85赫兹到1100赫兹
C.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在水中传播较快
D.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
18. 邮电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
A. 能较好地吸收声音 B. 能够发出声音
C. 不能传播声音 D. 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19. 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秒,所以要能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
A. 大于34米 B. 大于17米 C. 等于34米 D. 等于17米
20. 金帆乐队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出。演奏前,弦乐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传播方向
21.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关于二人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 “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C.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 “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22. 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是从( )
A. 噪声产生环节减弱噪声
B. 噪声传播环节减弱噪声
C. 噪声接收环节减弱噪声
D. 噪声产生、传播、接收三个环节减弱噪声
23.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
A. 85-1100Hz B.20-20000Hz C. 10-4000Hz D. 15-50000Hz
24. (多选)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
A. 夜深人静时忽然传来练钢琴的声音 B. 会场上大学生们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C. 图书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声 D. 演奏会里的摇滚乐曲声
25. (多选)下列现象中跟回声有关的是: ( )
A. 船只利用“声呐”测定海底中的暗礁
B. 雷雨天时听到轰隆隆的雷声
C. 蝙蝠利用超声波捕捉蚊虫
D. 夜深人静时说话特别响亮
26. (多选)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v2 >v1 ) : ( )
A. 钢轨的长为
B. 钢轨的长为 (v2- v1)t
C.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
D.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
三. 简答题:(6分)
27.请从图中选择一幅图片,根据图片情景提出2个物理问题,并作回答。
丙
示例:问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回答:小女孩与树的相对位置在改变,以树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
问题1:
回答1:
问题2:
回答2:
28.小明拎起水壶向暖瓶中灌开水,妈妈在一旁提醒他:小明快满了!说话间,水真的满了,小明奇怪地问:妈妈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妈妈说:“听出来的,” 小明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你能帮助他弄清其中的奥妙吗?
四. 实验题(5分)
29. 小明同学在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首先按甲图方式将两个完全一样的音叉以及泡沫塑料小球放好,当他按照乙图方式用小锤敲击右边的音叉时,悬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泡沫塑料小球被弹起。假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一下,悬挂的小球是否还会被弹起呢?写出你的判断,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判断:
判断依据:
五. 计算题:(共15分)
30. 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出信号,经过8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
31. 王刚和李勇同学做测定声音在铁轨中传播速度的实验,在距王刚730米处李勇用铁槌敲击铁轨,王刚用耳朵贴近铁轨时,听到两声敲击声。两声的时间间隔为2秒,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则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
32. 在人与山崖间有一条铁路穿过,一列火车在人与山之间拉响汽笛,人看见火车冒出烟1s后听到汽笛声,又经过2s后听到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则人与山距离多远?
【试题答案】
1. 停止 2. 振动 3. 介质 振动 发射
4. 大 5. 水管 自来水 空气;
6. 0.1 51米; 7. 音调 响度 音色,音调,响度,音色; 8. 音调 响度;
9. 水污染 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 10. 声源处 传播途径 人耳处;
11. 超声波 声呐 12. 静止 运动 13. 30,增加 14.A 15. D 16.B
17. C 18. D 19. B 20. A 21. A 22. B
23. B 24. BD 25. ABC 26. AC
27问题1: 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回答1: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问题2: 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声源是什么?
回答2: 猿声带的振动
诗句 跟这句诗相联系的物理知识
朝辞白帝彩云间 云——物态变化(液化)
千里江陵一日还 速度大;路程;时间
两岸猿声啼不住 振动发声;介质传声
轻舟已过万重山 相对运动;船受浮力
28. 当我们向暖瓶中灌水时,瓶内响声是由于瓶里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随着瓶内水的增多,瓶里空气柱越来越短,其振动频率也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知道这一规律就可以凭声音来判断暖瓶中水的多少。
29. 判断:悬挂的小球不会弹起。
判断依据:在空气中做这个实验,当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时,引起音叉的振动,音叉的振动又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引起左边音叉振动,使得小球弹起。月球上没有空气,缺少传播振动的介质,所以小球不会被弹起。
(说明:判断对了给2分;判断依据中如果只答出月球上不能传播声音给2分,能较详细地根据所学知识把问题说清楚给3分。)
30. 5800米。
31. 解:设声音在空气和铁轨中传播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传播时间分别为t1和t2,且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
依题意可有:
将(1)(2)两式代入(3)式中可得
分析: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因此第一声听到的是沿铁轨传来的敲击声。
32. 68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