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五单元
第十九课
登勃朗峰
马克?吐温
2020-202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调整心态,进入情景
学习活动(一)
第一课时
巍峨壮观的阿尔卑斯山,风景秀丽的勃朗峰一直是世界奇观,今天,我们就跟随马克?吐温先生去登临勃朗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点击观看视频《勃朗峰风光》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2.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体会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3.欣赏课文的语言,品味“马克?吐温式的幽默”。
学海导航,明确目标
学习活动(二)
作家作品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其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学习活动(三)
写作背景
《登勃朗峰》选自马克?吐温的《海外愚夫》,是一篇“勃朗峰游记”。文章出色地描述了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勃朗峰雄伟壮丽的景色,生动地刻画了勃朗峰人——“车夫之王”的豪爽乐观的性格。这篇散文堪称西方游记文学中的名篇,同时也集中体现了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风格。《海外愚夫》是一部写作者旅游时的种种趣闻逸事的作品。
读读写写
翌日
隧道
俯瞰
巉峻
独踞
皑皑
缭绕
妩媚
蔓延
颠簸
沟壑
打嗝
拾级而上
yì
kàn
ái
liáo
wǔ
chán
jù
yán
bǒ
hè
gé
shè
suì
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学习活动(四)
陡qiào(
)
wēi(
)峨
轻歌màn(
)舞
纷至tà(
)来
名fù(
)其实
峭
巍
曼
沓
副
记记背背
1.翌日:
2.巉峻:
3.拾级:
4.络绎不绝:
5.轻歌曼舞:
次日。
险峻陡峭。
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
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例句:攀登黄山的人络绎不绝。
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6.瞬息万变:
7.纷至沓来:
8.名副其实:
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例句:妈妈说六月的天气瞬息万变,出门时要带上雨伞。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例句:他得奖的消息一经传开,人们纷至沓来表示祝贺。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例句:经过接触,人们认为他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家。
听读课文
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活动(五)
整体感知
1.速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合作交流】是以作者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所见所感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作者的游览线路是怎样的?
【合作交流】作者在前往勃朗峰的途中,首先坐火车到了马蒂尼;然后取道黑首;逗留高地,抵达阿冉提村;到达沙蒙尼。
3.作者在前往勃朗峰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美景?遇到了哪些趣事?
【合作交流】作者在前往勃朗峰的过程中,沿途不乏秀色美景,如“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在抵达阿冉村前目睹了“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看到勃朗峰周围一些奇形怪状的山峰;向山下阿冉村进发前,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色彩斑斓,妩媚动人。在阿冉村遇上了奇人“车王”,感受了车王疯狂的车技,虽有颠簸之苦,也有意外之喜,住上了上等房间。
1.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合作交流】乘车骑骡的游客暴晒于烈日之下,还不能休息,作者一行人徒步上山,既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又可稍作休息。
学习活动(六)
品读课文,赏析语句
第二课时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情况。
【合作交流】路上行人众多,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当。
3.第②段,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合作交流】从视觉角度描绘岩壁峻峭,丘岗葱绿的特点,从听觉角度描绘路途瀑布轰鸣的特点,表现了勃朗峰的山中美不胜收的奇景。
4.第⑤段中“稍作”“顷刻”“骤然”
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合作交流】“稍作”“顷刻”“骤然”等词表明时间之短,形象地表现出了勃朗峰光影斑驳、变幻无穷的情状,勾勒出了一幅光与影变化多端的美丽图景。
5.“洁白轻薄的云朵……纯洁的天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合作交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洁白轻薄的云朵比作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勃朗峰云朵的轻柔纯净的特点。
6.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的表达效果。
【合作交流】运用语言描写,准确细腻地写出了车夫车技的娴熟及狂妄自信的性格,为后文写下山的惊险旅途埋下伏笔。
7.分析“一概不顾”“腾空而起”的表达效果。
【合作交流】“一概不顾”写出了马车的速度之快,“腾空而起”写出了行进路途的危险,两个词形象地表现了“我们”在下山途中路途惊险刺激的情形。
8.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车夫的性格特点。
【合作交流】自信、幽默的性格以及镇定的特点
【合作交流】作者在前半部分主要描绘了勃朗峰的三处奇美景色:峡谷峰顶,景色奇美;嶙峋的怪石,形态各异;山上的光影,多彩斑斓。这些美景令人感觉美不胜收。在写景的基础上,作者在后半部分又叙述了下山过程中遇见的奇人奇事和惊险经历,这样,增强了游勃朗峰的趣味性,让读者觉得,勃朗峰不仅景物优美,还富有传奇色彩。
9.
从文章题目“登勃朗峰”看,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为什么还要花很大的篇幅写下山时遇见的奇人奇事呢?
【合作交流】
(1)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如第⑤段“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的比喻,把白云写得富有美感。
(2)大量短句的使用,让语言富有美感。如第⑤段“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
,节奏整齐,音律和谐。
10.
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请举例分析。
1.作者为什么用整整一段去写“肥皂泡”?这样写有何妙处?
【合作交流】“肥皂泡”是作者由峰巅的云彩引发的联想。人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肥皂泡能够摄入各种景物,而且只要人的视点稍加变换,肥皂泡中的景物形态就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而肥皂泡本身在阳光下也呈现出七彩光华。这与课文第5段所写云彩的五光十色、变幻无定颇有相似、相通之处。因此,这一段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写景,其实也是对景物描写的一种补充,这种补充诉诸读者的生活经验,留下了比较大的自主想象空间。写“肥皂泡”,更重要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感慨。峰巅云朵那亦幻亦真的光影、色彩、形状,美丽异常,却
研读课文,突破难点
学习活动(七)
也变化无定,瞬息即逝,就像那“最美丽最精致”却又随时会破裂的肥皂泡。基于此,作者做了一个奇妙的设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其潜在的感慨可以这么理解:至精至美者,往往不能长久,因而尤足珍视。这是作者由眼前景物得来的感悟,同样也是对景物之美的高度赞赏。作者的情感与遐思都借“肥皂泡”来表达,既含蓄又富有意趣。
2.本文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合作交流】作者在文中讥讽那些骑骡乘车的游人,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晴日挨晒,而是因为他们的本意雇佣车马为己所用,其实反被车马所限制从而丧失了游山玩水的自由。作者用漫画式的手法表现“车王”和“勃朗队长”,把这两个人写得颇为可笑,但“车王”的奇言奇行是建立在他高超的驾车技巧和对路况的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的,他并非嗜酒莽撞、荒诞可笑,实是自信、热情、洒脱;“勃朗队长”虽然有点“颠三倒四”,却也同样自信而热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这两个人的欣赏之意,是因为他们表现出的对待生活、对待自我的态度与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有许多契合之处。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吐温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他警惕甚至批评生活中过于“文明化”、过分优雅的东西,赞同富有活力、简单自由的生活理念,即使这种生活理念有时会体现为粗憨、荒唐、缺少节制,也并不会改变马克?叶温对它的态度。
进而言之,马克?吐温的生活态度植根于当时正处于蓬勃上升阶段的美国文化中,代表了这种文化的精神。正如有的学者说的那样,“通情达理、富有活力、刻意进取、爱好幽默以及讲究实利这些最基本的美国人素质几乎能从他的书页中呼之欲出。他充分地暴露了我们的不足,充分地暴露了我们对某些美好的事物所缺乏的欣赏;他也充分地刻画了我们的更加粗俗但也更为成功的那些品质”(威廉莱昂?菲利普斯《论马克?吐温》)。马克?吐温的生活态度对那些在过度成熟的文化中慢慢变得油腻的人,是一张很好的药方。
中心意思
本文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重点描绘了勃朗峰的美景及富有传奇色彩的趣闻逸事,表达了作者对勃朗峰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通读课文,归纳中心
学习活动(八)
1.大量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传神。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来写景,所绘的景物富有情味。如第⑤段把“洁白轻薄的云朵”比作“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显得新颖、贴切。
2.文章笔法多变,充满诗情画意。
作者写上山所见之景时,运用散文化的笔法,或浓墨重彩绘景,或简单勾勒景物,所写景物层次丰富。写下山,则用小说的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旅途,所叙的车夫性格鲜明,所述的事件富有传奇色彩。多变的笔法,令全文充满诗情画意。
通读课文,总结写法
学习活动(九)
实践活动:登山运动
八年级(1)班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登山运动”社团,请你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社团活动吧。
(1)【登山常识】“登山”是指在特定要求下,运动员徒手或使用专门装备,从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活动。你知道这项运动分为哪几种吗?
(2)【文艺修养】
①请说出含有下面歌词的歌曲名称以及原始演唱者。
你高耸在人心中,你屹立在蓝天下,你用爱的阳光抚育格桑花,你把美的月光洒满喜马拉雅。
②请写出两句与登山有关的古诗,并说明作者和诗名。
读写活动,拓展迁移
学习活动(十)
【参考答案】(1)登山运动可分为登山探险(也称高山探险)、竞技攀登(包括攀岩、攀冰等)和健身性登山。
(2)①《珠穆朗玛》,演唱者:彭丽媛
②【示例】①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作者杨万里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作者杜甫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