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3-20 15:3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学科探究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化学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新型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教师不能以教的过程代替学生的学;可以创设情境,搭建台阶,让学生试着学或者通过小组讨论,满足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需要,共同完成学习。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化学
上册》(人教版)的第六单元的第3个课题。二氧化碳是在继氧气之后的另一非常重要的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固体干冰等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与石灰水反应的原理等,这些知识和自然界的生命活动、日常生活都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本节课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学会怎样用化学的眼光去探究一种新物质,了解掌握该物质的性质、在现实生活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氧气,对于研究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路已有一定基础。本课内容,学生在小学自然中已经知道它参与光合作用、温室效应、可以充入饮料、可以灭火;在学习氧气时已经知道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等知识。本节课重在帮助学生形成研究物质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在学生形成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过程,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根据已有知识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明确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2、通过对实验现象描述、分析、归纳,体会学习化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运用化学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CO2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的分析和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投影演示与讲述、科学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先简要介绍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然后重点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同时结合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
1.探究实验法:教学中突出化学学科的特色——实验,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象科学家一样,应用化学实验研究化学问题,学习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引领学生探究,体会探究模式,采用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2.情景教学法:心理实验表明,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最活跃,接受最快,记忆最好。所以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重要。本课题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与生活和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资料的形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教学资源应用,恰当的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信息资源,设计实验方案,创设自主学习环境,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保证。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多媒体环境下的实验探究性教学。
五、学习方法
1.探究学习法: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的描述,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自主学习法:利用资料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是学生在相互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取知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电脑引领、实验探究)
创设情境—→分析讨论—→推测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
环节一: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环节二:联系实际,感知化学
环节三: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环节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环节五:揭示问题,拓展提高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来创设情境
引入:小组代表一句话发言:“我认识的二氧化碳”,播放视频——“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播放视频:“死狗洞之谜”。引入:为什么科学家波漫尔认为:屠狗妖是二氧化碳。引导学生象科学家一样,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回顾已有知识,激发探究欲望创设探究情境,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联系实     际感知化学
引导学生实验:猜想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相比,设计实验验证。学生演示:[实验一]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比较步骤及装置现象分析与判断将等大的、球皮质量相等的氢气球、二氧化碳气球、空气球同时抛向空中,观察气球的飘浮情况。氢气球向
运动。空气球向
运动,速度
(快或慢)二氧化碳气球向
运动,速度
(快或慢)。本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学的主体直观再现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搭建平台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质
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生实验并分析:[实验二]溶解性实验步骤装置现 象分析与判断1、向集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约1/2体积的水。2、立即旋紧瓶盖。3、振荡。矿泉水瓶的外形
变化的原因?
实验说明
设疑: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投影:[实验三]与水反应步骤及装置现
象分析与问题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紫色石蕊。2、向其中的一支试管中加入塑料瓶中的液体约2mL,对比观察液体的颜色。加入塑料瓶中的液体后,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小资料:紫色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有
学生实验并交流结果:见附1、实验四: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探究和水反应:CO2+H2O

H2CO3附2
、实验五:加热变红的小花
H2CO3→H2O
+
CO2↑
学生实验:[实验六]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讲解: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是不溶于水的碳酸钙。Ca(OH)2+CO2→CaCO3↓+
H2O(检验二氧化碳)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解释应用:1.
死狗洞之谜
学生回答:追问:像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枯井,也常发生死人的事故。怎样做才更安全呢? 视频:
灯火实验2.石灰浆刷出白墙,搬来炉火墙出汗小组合作闯关:〈1〉设计如何检验可乐或啤酒中溶有二氧化碳。〈2〉人进入菜窖会遇到什么危险?如何采取措施?依据是什么?模拟菜窖实验。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评价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提高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揭示问题拓展提高
过渡:对于二氧化碳还有许多未解之迷。视频:温室效应和光合作用。
结束语:对于二氧化碳我们不应局限于这节课的探究。希望同学们继续探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作业:1、查阅资料,撰写《二氧化碳的功与过》论文,演讲比赛并以《二氧化碳的功与过》为主题,设计一期我们班的板报。
改善学习环境,为学生表达思想、观点提供交流的平台
七、板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CO2的物理性质
2.CO2的化学性质
1)CO2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H2CO3==
CO2↑+H2O
2)CO2与石灰水的反应
Ca(OH)2+CO2==CaCO3↓+H2O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四、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