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小学六年级语文
家乡的风俗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风俗就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利用网络查阅资料。
请长辈讲一讲他们小时候的风俗习惯。
搜集资料 丰实素材
介绍一种风俗
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北京的春节》
不同质地的灯
不同图案的灯
不同样式的灯
元宵节
(重点)
火炽而美丽
(特点)
挂花灯
(重点)
吃元宵
街上的灯
(重点)
家里的灯
盼粥——兴奋
分粥——狡黠
猜粥——急切
看粥——惊异
等粥(重点)
喝粥
《腊八粥》
温馨
甜蜜
(特点)
小试牛刀 自定提纲
介绍一种风俗
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抓住重点 写出特点
家乡的风俗
去年春节,我同爸爸妈妈回乡下老家过年。家家户户窗上那鲜红的窗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天早晨,我看见奶奶翻箱倒柜地找出一大沓红纸、铅笔和小刻刀。奶奶这是要做什么?只见奶奶坐在桌前,灵巧地叠纸,然后裁成正方形,接着拿起笔仔细地描画着,最后用刻刀灵活地刻起来,不一会儿就刻出了一张“八仙拜寿”图案的窗花。
“真好看啊!我也来刻一张!”我从奶奶手里接过刻刀,认真刻起来。可是,刻刀到了我的手里却不听话了,不是刻掉了纸边儿,就是切断了图案。奶奶在一旁笑道:“还是我帮你来完成吧!”不一会儿的功夫,一幅生动的画面便映入眼帘。
“啊!太棒了!我看出来了这是肥猪送来聚宝盆!”
“这叫做‘金猪送财’!”奶奶笑着说。口上说着,手却不停,不一会儿一张张窗花摆上了桌面:有的左面是张牙舞爪的金龙,右边是展开尾羽的凤凰;有的上面是当空的圆月,下面是满地的繁花,有的是松树下昂首远望的仙鹤,有的是彩云上飞向月宫的嫦娥……
我坐在一旁,不住地赞叹,心中羡慕不已。
这时,爸爸走进来,问:“刻好了吗?邻居们都在贴窗花呢!”
奶奶笑着答道:“刻好啦!”
我高兴得跳起来:“贴窗花去了!”
我和奶奶一起把窗花端端正正地贴在洁净光亮的玻璃窗正中。明亮的窗子顿时像升起一片红霞,一片喜气洋洋。
站在我们身旁的爸爸,笑意盈盈地说:“走,我带你去看看邻居家的窗花!”爸爸边走边讲,兴味盎然:“咱们家乡从老辈就有春节刻窗花、贴窗花的习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听着爸爸的讲解,望着满村窗上那火红的窗花,我感到心里满是喜庆、祥和和欢乐……
刻窗花
贴窗花
看窗花
(重点)
刻窗花
(重点)
怎样做准备
怎样刻窗花
窗花的图案
(重点)
奶奶接过我的“半成品”,轻快地刻起来。那刻刀像听话的孩子,又像冰上的舞者,在纸面上轻轻滑动。只见奶奶时而快速雕刻,时而精雕细琢,动物身上的花纹渐渐显露形状。不一会儿红色的纸面上,神奇地出现了一只小猪圆圆的脑袋,猪鼻朝上,还顶着一个大元宝。接着是肥胖的身子还有短短的四肢,憨态可掬。最后小猪一条打着弯儿的小尾巴也长了出来,似乎还在摇动。奶奶又在猪背上刻了一个升腾着火焰的聚宝盆。
刻窗花
(重点)
怎样刻窗花
窗花的图案
技艺娴熟
(特点)
贴窗花
看窗花
(重点)
刻窗花
我们慢慢地走着,一家家地看着,爸爸边看,边给我讲解:“这个喜鹊站在梅花枝头吟唱,叫做‘喜上眉梢’。这个鲤鱼越过海上闸门,叫做‘鱼跃龙门’。那个八仙踏浪而来,手捧仙桃,叫做‘八仙贺寿’,还有帆船乘风破浪叫做‘一帆风顺’……”听着爸爸地讲解,我连连点头:“哦,我知道了。这些窗花都有着美好的寓意,期盼着吉祥!”
看窗花
(重点)
窗花的样子
我的感受
喜上眉梢
鱼跃龙门
八仙贺寿
一帆风顺
样式众多
寓意美好
(特点)
1.介绍一种风俗,或者写一写自己参加的一种风俗活动的经历。完成本次习作。
2.习作写好后,可以读给家长听。
3.预习《鲁滨逊漂流记》,思考课后问题。
作业: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