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件(共33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件(共33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1 20:24:33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十六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
复兴25周年
顾拜旦
第四单元
2020-202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调整心态,进入情景
学习活动(一)
第一课时
点击观看视频《顾拜旦》
点击观看视频《体育颂》
《奥林匹克宪章》中的“基本原则”部分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可高度概括为“和平、友谊、进步”。今天,我们就走进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在“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上的演讲。
学习目标
1.结合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历史和演讲的时代背景,把握演讲的内容。
2.梳理演讲的思路,理解演讲者阐述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3.感受演讲语言的庄重典雅风格,体会本文站位高、格局广的特点。
学海导航,明确目标
学习活动(二)
作家作品
顾拜旦(1863—1937),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学习活动(三)
写作背景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创办到1912年举行第5届奥运会前夕,暴露出了不少弊端。仅以1908年在伦敦举行的第4届奥运会为例,由于英国裁判偏袒本国选手引起其他国家选手,特别是美国选手的不满,致使美国选手弃权罢赛以示抗议。这类事情在顾拜旦看来显然都是完全违背了他所提倡的奥林匹克思想的。这使他深感忧虑不安,他敏锐地看到了当时社会出现的一些不利于体育健康发展的潜在危机。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定于1916年在柏林举办的第6届奥运会被迫取消。致使顾拜旦对奥林匹克精神做了更深入的思考,于是他作此演说以重申奥林匹克精神。
读读写写
浩劫
襁褓
崩溃
嵌入
绚丽
拙劣
束缚
行将就木
jié
qiǎng
kuì
xuàn
zhuō

qiàn
xíng
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学习活动(四)
qí(
)途
yíng(
)绕
diàn(
)定
jiā(
)锁
zhì(
)爱
暴风zhòu(
)雨
自yuán(
)其说







记记背背
1.萦绕:
萦回。
萦绕、缭绕辨析
同:都有围绕的意思。
异:“萦绕”多用于印象、情绪、念头等抽象事物。“缭绕”多用于云雾、烟气等具体事物。
例:(1)那歌声久久萦绕在小村庄周围。
(2)烟雾缭绕,好美的一幅画面。
2.襁褓:
3.指摘:
4.枷锁:
5.奠定:
6.行将就木:
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比喻束缚人的观念、制度等。
使稳固;使安定。
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木,指棺材。
例句:这位老人虽然行将就木,但他依然为慈善事业奔走。
7.乌托邦:
8.分崩离析:
9.相辅相成:
10.自圆其说:
泛指不能实现的愿望、计划等。
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
例句:集团因管理不当,面临分崩离析的结果。
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使自己的论断或谎话没有破绽。
例句:当领导问起为什么没有汇报时,他无法自圆其说。
听读课文
学习活动(五)
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整体感知
1.文中说的“5年前”是指哪一年?那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
【合作交流】“5年前”指的是1914年,这一年世界各国的代表们在法国巴黎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0周年。
2.顾拜旦是在什么社会及历史背景下重启奥林匹克主义的?
【合作交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整个世界分崩离析,人类缺乏自信与勇气,特别是青少年。在这重要的历史关头,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顾拜旦在瑞士洛桑倡导奥林匹克精神。
3.朗读课文,顾拜旦在这则演讲词中主要说了什么内容?
【合作交流】回顾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详细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区别;阐明以全新的理念来重开奥林匹克运动;阐述自己关于近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表示对纪念活动主办方的感谢;对奥林匹克运动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1.第①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合作交流】反衬。通过阐述1914至1919这五年间“世界分崩离析”的事实,反衬出奥林匹克主义“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所表现出的无所畏惧、无可指摘的魅力,和它将呈现出的更开阔的视野和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
学习活动(六)
品读课文,赏析语句
第二课时
2.“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自信”比作“良药”,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自信对于人类根除恐惧的巨大效用。将“自信”与“平和”赋予人的情态,“携手并进”写出了二者缺一不可。
3.第④段中,“两者区别”具体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合作交流】一般的体育运动是指运动员欣赏自己做出的努力,它是纯粹的竞技精神,只是自得其乐;奥林匹克主义是指将运动员内心的愉悦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合在一起感染人、鼓舞人。通过对比,让人们对奥林匹克主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其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4.“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交流】
①现在我们正处在历史的转折关头;②以前的人们虽渴望进步却误入歧途,原因是社会对于知识、思想、思维等脑力层面的进步的过分追求,而轻视对体格的训练;③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导致青少年被不正常的教育束缚,无法全面、健康、平衡地成长。因此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复兴体格训练十分必要,它的实现值得庆祝。层层递进,深入分析了重启奥林匹克时代、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的原因,论证有力,说服力强。
5.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是一种什么运动?
【合作交流】从前后文看,作者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不仅仅是少数几个人的运动,而应该是一项大众性的运动。这也是今天能够让全世界人民都关注奥运的原因。
6.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合作交流】结尾处运用了象征手法,“破晓的黎明”象征奥林匹克即将迎来崭新的明天,“天空必将万里无云”象征奥林匹克精神将影响全世界。这是作者对冷峻现实的认识,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作者含蓄地描绘出奥林匹克主义美好、光明的前景。这种对奥林匹克主义美好明天的憧憬与文章开头相照应,深化了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情感。
【合作交流】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过去5年的历史,接下来说明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不同之处,为全面阐述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作铺垫。接着,作者具体阐明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最后,作者表示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全文层次清楚,布局严谨。
7.本文的行文思路是什么?
1.如何理解作者在演讲中提到的“奥林匹克主义”?
【合作交流】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主义所下的定义是: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从这个定义可以明确几点:第一,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第二,奥林匹克主义强调人的和谐发展的关键是生活方式的改善;第三,奥林匹克主义将体育运动作为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途径;第四,为达到人的和谐发展的目的,体育运动必须与教育、文化相
研读课文,突破难点
学习活动(七)
结合。综合而言,奥林匹克主义试图给竞技运动以灵魂,它着力强调体育的真、善、美,强调体育的精神价值,强调体育的本质是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而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就是对人类社会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出现了“奥林匹克主义”和“奥林匹克精神”两种提法从本文的语境来看,两者可以理解为一个意思。
2.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点?
【合作交流】这是一篇在国际奥委会大会这样的庄重场合发表的演讲,体现出两大特点:
一是站位高,格局广。例如在演讲开头,演讲者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等重大事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剧变,以战略家的视野指出:“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在演讲中,演讲者一方面从人类文明的立场出发,阐述奥林匹克平和与自信的精神内涵,“古文明
的魅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另一方面还将奥林匹克运动与美和教育结合起来,赋予了奥林匹克崇高的使命和独特的价值。这些都集中反映出演讲者宏大的视野,以及对奥林匹克精神深刻的认知。
二是语言庄重、典雅。例如,在演讲结尾部分演讲者对出现大会来宾表示敬意:“本次庆典是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下举行的。古老的赫尔维蒂联邦最高委员会及其尊敬的主席,深得人类挚爱的瓦莱州派出的首席代表,这座美丽而又好客的城市的领导们,远近闻名的歌手,以及历经千挑万选、朝气蓬勃的体操团队,齐聚于此地,为这次盛会赋予
了历史自觉性、公民精神、自然性、青春、艺术性等五重声誉。”这体现出一种庄重和仪式感在阐述奥林匹克运动和一般体育运动的不同时演讲者则用典雅的语言来说明:“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许久以前,就是在这般情景下,古代奥林匹克主义的绚丽梦想在阿尔弗斯河的两岸诞生了。
中心意思
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使人平和、自信,包括并超越了竞技精神,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是属于大众的,可以促进社会和平、公平和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通读课文,归纳中心
学习活动(八)
1.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使行文流畅之中带有诗意,说理之中带有气势。
篇末揭示出对未来的畅想,表明自己的信心。
2.思想深邃,具有超前性。
如:在第②④⑤段中,作者论述奥林匹克精神包括自信与平和的品质,奥林匹克主义超越了一般的竞技精神,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使论述的内容清晰,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使作者所阐明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远远超出了他所处时代人们的认识,这一深邃的思想具有超前性,难能可贵。
通读课文,总结写法
学习活动(九)
读写迁移:奥林匹克精神
八年级(1)班将要举行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
(1)【标志探究】右图是代表奥林匹克精神的五环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口号积累】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活动形式,简称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奥运会都有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口号出现。请写出最少两届夏季奥运会的口号。
(3)【文化展示】我国成功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多方面展示了中国文化,其中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都展示了中国文化元素。请任选其一介绍它的构成及含义。
读写活动,拓展迁移
学习活动(十)
会徽:舞动的北京
吉祥物:福娃
【参考答案】(1)五个不同颜色的圆环代表了参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五大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每一个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国家都能在自己的国旗上至少找到一种五环上的颜色。
(2)【示例】①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9届) ②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激励一代人。(30届) ③2016年里约热内卢夏季奥运会:一个新世界。(31届)
(3)【示例一】“舞动的北京”由三个部分构成:①会徽最上部分是一个像人形的“京”字中国印,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
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着浓重的中国韵味。②中间汉语拼音“Beijing”和“2008”字样,表明奥运会的举办地点和时间。③最下方奥运五环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
【示例二】“福娃”是五个拟人化的娃娃[男(晶晶、欢欢、迎迎);女(贝贝、妮妮)],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运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灿烂和博大精深。吉祥物的每个娃娃都代表着一个美好的祝愿:贝贝象征繁荣、晶晶象征欢乐、欢欢象征激情、迎迎象征健康、妮妮象征好运。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