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29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3《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29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1 20:41:30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十三课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第四单元
2020-202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调整心态,进入情景
学习活动(一)
第一课时
点击观看视频片段《最后一次讲演访谈录》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到63年前,缅怀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用心去感受一位优秀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大勇的民主战士,为了追求真理、反对独裁而表现出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
学习目标
1.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3.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学海导航,明确目标
学习活动(二)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1946年7月15日被杀害。
作家作品
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学习活动(三)
写作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读读写写
诬蔑   
蛮横   恐怖
挑拨离间
召开
卑鄙
卑劣
miè
hèng
kǒng

zhào

jiàn
liè
wū(
)蔑
tú(
)杀


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学习活动(四)
记记背背
1.诬蔑:
2.赋予:
3.发扬:
4.代价:
5.卑鄙无耻:
6.挑拨离间: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给与。
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
①获得某种东西所付出的钱。②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
品行低下,不知廉耻。
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听读课文
学习活动(五)
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整体感知
1.初读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合作交流】
第一部分(1—3):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
第二部分(4—5):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2.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合作交流】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3.文章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崇高品质?
【合作交流】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1.“写写”“说说”“打”“杀”与“偷偷摸摸”这几个词有何表达效果?
【合作交流】“写写”“说说”和“打”“杀”分别用来描写李先生和反动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偷偷摸摸”是个贬义词,这些词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憎恶之情。
学习活动(六)
品读课文,赏析语句
第二课时
2.连用三个“无耻”有什么表达效果?
【合作交流】连用三个“无耻”,一个比一个语气重,从斥责到控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表达对敌人的蔑视和仇恨。同时用“无耻”反衬后句的“光荣”,爱憎分明,很有鼓动性。
3.第五段第一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交流】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战斗。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4.本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交流】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大力量的赞颂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5.④、⑤段中的“他们”“你们”“我们”分别指谁?不断变化人称表达了什么感情?
【合作交流】“他们”“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作者用不断变化的人称表达不同的情感。用“他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用“你们”,变成直接对反动派的揭露、痛斥,表现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用“我们”,表示讲演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6.
文章结尾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合作交流】抒情。既是对李先生的高度赞扬,也表达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合作交流】在讲演中使用的人称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示出讲演者的毫无畏惧;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轻蔑情绪。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时,更表达出讲演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
7.讲演者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这是为什么?
这篇演讲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合作交流】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上和用语上感彩截然不同说到李公朴先生,语气热情,满怀崇敬,反复称颂他“光荣,他的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他的血“不会白流”,他倒下了,“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歌颂人民的力量,语气更是洋溢着激情,再三强调“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并充满信心地指出“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而在斥责敌人时,语气则充满蔑视、愤怒和仇恨,说他们的心理,“在慌”,“在害怕”,“在恐怖”;说他们的罪行,“最卑劣最无耻”;说他们的结局,“还有几天?你们
研读课文,突破难点
学习活动(七)
完了,快完了!”在用语的感彩上,也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对人民,对先烈,他使用了不少褒义词语,如“光荣”“光明”“宝贵的生命”“无限的光荣”“强得很”等;对敌人,则使用了一系列贬义词语,如“卑劣”“无耻”“疯狂”“末日”“屠杀”“恐怖”等交替使用大量的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演讲中有多次设问和反问。设问句主要用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这些问句比普通的陈述句更能表达愤怒和斥责的情感。反问句主要用来揭露敌人无耻卑劣的行径,如:“这成什么
话?”“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这样的反问句语气凌厉,使敌人处于被告地位。感叹句是这篇讲演中用得最多的,这些感叹句,有的是对敌人罪行的谴责,如“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表现出一种面对面、短兵相接的气氛,把讲演者义正词严的指斥,反动家伙尴尬龟缩的情态表现得很充分;有的是对人民力量的赞颂,如“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有的是对胜利前景的展望,如“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有的是决心和号召,如“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这些句式又常常与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更增强了表达效果。
在演讲中不断变换人称,有力地配合讲演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出讲演者毫无畏惧,直接向敌人挑战,向敌人发起攻击。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出极其愤怒的感情和轻蔑的态度。鼓动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的、战友般的感情。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时,更显出讲演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如:“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中心意思
闻一多先生在即席讲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斗争精神。
通读课文,归纳中心
学习活动(八)
1.语言爱憎分明,充满激情,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
感叹句、反问句的使用,给讲演增加了强烈的表达效果,感叹句在文中用得最多,如“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为什么要打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打,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无耻啊!无耻啊!”等等,又如第四段“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运用反问句,指出了特务们将面对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感叹句和反问句的使用,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控诉的愤怒,讽刺的辛辣,对李先生的赞扬,对人民力量的歌颂,对光明前途的展望,都得到了很好的表达,有强烈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通读课文,总结写法
学习活动(九)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讲演者把不同的人物进行鲜明的对比,故意拉大两者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感彩,从而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如在第二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无耻”衬托李先生的“光荣”,又以李先生的“光荣”反衬反动派的“无耻”,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
3.运用口语及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情。
运用口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充分发挥语调抑扬顿挫的特点,可以用平实简洁的通俗语句收到斩钉截铁的效果。如第一段“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为什么要打杀……”,第二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这些句子都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敌人的愤慨、痛恨之情。?
读写迁移:演讲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演讲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请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课文片段】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写法分析】语段中的三个“你们……”构成排比,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质问的语气,让读者感觉有一股强大的愤怒的力量直入心扉。
读写活动,拓展迁移
学习活动(十)
【例文】读经诵典,“怎么读”重要,“读成什么样”也重要。在品味与诵读过程中,如果深切领悟到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品格,并能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就意味着读出了真意,读出了滋味。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