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整理和复习——多边形的内角和》 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整理和复习——多边形的内角和》 西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22 17:0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整理和复习——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关于四边形的内角和,学生的真实起点在哪里?如何引导学生对转化的思想本质有深刻的体会?如何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磨课要点:
1.起点: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经历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的方法。
2.终点:经历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的学习过程,掌握求四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
3.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单,并通过分析、讨论,把握学生的真实起点,通过让学生不断质疑、思辨,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推理,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在反复对比,找出“变与不变”,引导学生感悟变中不变、转化数学思想,使学生真正开展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教学内容:
人教版《西师大版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9页
教学目标:
1.运用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经验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掌握求四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能利用量、拼、转化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一系列活动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学习过程,感悟转化、数形结合、变中不变等数学思想方法,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建立优化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唤起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探索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难点:将四边形转化成三角形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多边形图形、预学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师:(出示三角形)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猜一猜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学生猜测
2.引出课题:整理和复习——四边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点变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形的变化,既唤醒学生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一)导学反馈
预 学 单
你觉得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请画一个任意四边形,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我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1.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预设:
画特殊图形:画正方形和长方形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量一量:量四边形的内角并算一算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剪拼法:把四个内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周角刚好是360°
④分一分: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2=360°。
3.比较验证方法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预习,交流预习成果,让学生以已经学过的知识为依托,得出四边形内角和是360°,感悟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学习探究,体会思想
1.寻找联系
师:(出示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的方法)
你对这种分法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
师:分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原来四边形的内角有什么联系?
预设: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分开分别变成了两个三角形的六个内角。
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四边形的内角和相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一般的四边形,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理达成共识,归纳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体会变中不变的思想。】
2.修正分法
引导没用分一分的方法的同学尝试分一分。已经使用分一分的方法的同学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分法。
3.变式练习
四边形分成了四个三角形后,哪些是四边形的内角和?
4.引出学法
师:利用转化的方法,把四边形的内角和转化成以前学过的三
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通过再画一条线,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哪些是四边形的内角”展开讨论,在进一步分析与推理的过程中明晰概念,深入理解内角和,在体验中感受转化思想。】
三、学以致用,迁移学法
(一)小组合作探究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预设:
五边形的分法:
1.分成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2.分成三个三角形
3.分成两个四边形
六边形的分法:
1.分成两个四边形
2.分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3.分成四个三角形
4.分成六个三角形
得出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
(三)比较分法,感受异同,进一步感受转化思想。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利用已有的求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四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与结论分组合作探究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通过练习,迁移学法,拓宽思维,感受转化法的直观性和简捷性,促使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全课回顾,总结收获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电子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