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2 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苦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宋王朝腐朽软弱、不修武备、消极御敌的愤懑不平。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词人为朝廷效命的坚定决心,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朝廷重用自己的愿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追忆了词人当年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其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满江红(小住京华)》:这首词是词人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词作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眼前景物和悲愤心境的描写,直面自己作为女性的不幸地位,抒写了抗争命运、不愿虚度年华、不甘屈服于封建礼教的炽热情怀,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愿为救国事业献身的爱国热情。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塞下(sài)
千嶂(zhàng)
浊酒(zhuó)
B.未勒(lè)
羌管(qiāng)
擎苍(qíng)
C.貂裘(qiú)
酒酣(hān)
鬓(bīn)
D.燕然(yān)
麾下(huī)
胸襟(jīn)
C
【解析】C项,鬓(bìn)。
2.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________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塞下秋来风景异
长烟落日孤城闭
老夫聊发少年狂
千骑卷平冈
(5)__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__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8)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醉里挑灯看剑
赢得生前身后名
俗子胸襟谁识我
八年风味徒思浙
(9)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了戍边将士思乡盼归,却又无法还乡之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1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1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场面,从气氛上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1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直接抒发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兵士们在秋高气爽时节接受检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沙场秋点兵
3.下列对《渔家傲·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C
【解析】“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有误。
4.下列对《渔家傲·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用近乎白描的方式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笛瑟悲凉的边塞风光图。
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一到秋天,衡阳的大雁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生动表现了征人的内心感受。
C.“将军白发征夫泪”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爱国热情、浓重相思兼而有之,构成将军、征夫复杂矛盾的情绪。
D.这首词将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读来真实感人。
B
【解析】“衡阳的大雁奋翅南飞”,属于理解错误。文中“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5.下列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下阕都用了一个“射”字,前者表现的是作者的少年狂气,后者抒发的是作者内心的狂躁不满。
B.上阕一个“卷”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了随猎者矫健的身姿和如虹的气势。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A
6.下列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词描绘冬猎盛况,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B.写作此词时,作者刚刚四十岁,而词中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
C.词中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D.季羡林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苏轼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词的创作上,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解析】B项中作者关于自称为“老夫”的说法不准确,恰恰表明作者不服老,希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B
7.下列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醉里挑灯看剑”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意味无穷。
B.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实写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虚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
B
C.“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将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现了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解析】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
8.下列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作者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解析】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
9.下列对《满江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词开篇写秋色,主要用来表现冲破牢笼后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愁苦的心理。
B.“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引用了汉军破楚的故事,比喻自己终于冲破了家庭牢笼。
C.“殊未屑”表达了作者对贵妇人生活的留恋。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是写作者离家之后,在大千世界里,不知去何处寻找知音。
【解析】不但不留恋,还很蔑视。
C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