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1 08:31: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课时练习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韩休为相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始,嵩以休恬和,谓其易制,故引之。及与共事,休守正不阿,嵩渐恶之。宋璟叹曰:“不意韩休乃能如是!”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尝临镜默然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1)下列画线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矜、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
B.女有归(妇:女子出嫁)
C.上尝临镜(临:面对)
D.何不逐之(逐:追赶)
(2)下列画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
A.天下为公/韩休为相
B.不意韩休乃能如是/乃不知有汉
C.一食或尽粟一石/上或宫中宴乐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嵩渐恶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甲】文中认为大同社会的特征是: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们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B.【甲】文末句是全文的结论,将现实与理想社会作对比,从而得出现实中的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局面。
C.【乙】文中,因为有韩休这样刚正不阿,常常直言进谏的臣子存在,唐玄宗常常寝食难安。
D.【乙】文中,通过唐玄宗与左右的对话,可看出他是个懂得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的君主。?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列句子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
??
遂与外人间隔
B.讲信修睦
?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女有归
?
??
壮士十年归
D.幼有所长
?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下列句子画线词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
?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故人不独亲其亲
?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货恶其弃于地也
?
骈死于槽枥之间
D.是故谋闭而不兴
?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假借孔子名义表达了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出现的感情。
B.本文从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个方面入手,多角度、全方面的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C.本文采用排比、对偶的手法,使得文章结构整齐,语势增强,朗朗上口,很好地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
D.大道的内涵是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大道”即“大同”,本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列画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

A.不知其旨也(味美)
B.学学半(学习)
C.故人不独亲其亲(亲人)
D.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
(2)对选文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

A.
选文(一)告诉我们教给别人知识也是学习的好方法。
B.
选文(一)中“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强调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理念。
C.
选文(二)中的“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D.
选文(二)中的“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3)对选文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

A.
两篇选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B.
选文(一)运用对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C.选文(二)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作对比,突出了太平盛世的理想生活状态。
D.
选文(二)是总分总结构,运用排比,展开合理想象语言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富于哲理。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选贤与能
?
与:通“举”,推荐,选举
B.不独子其子
?
子:儿子
C.男有分?
??分:职业,职守
D.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兴起
(2)下列各项中画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大道之行也
?
?
?
?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B.天下为公
?
?
?
?
山峦为晴雪所洗
C.是故谋闭而不兴
?
?
?
出淤泥而不染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
安陵君其许寡人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句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B.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人受关爱;人人安居乐业;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C.结尾用现实社会跟“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社会不可能实现。
D.陶渊明笔下的?
“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
5.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A]?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渔人甚异之。(

②寻病终。(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

(2)后人根据这两段总结出两好多成语,请在横线上任意写出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盗窃乱贼而不作。
(4)你读了这两段选文,你认为桃花源人的生活和大同社会的生活各有什么特点?
?
6.
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①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_______)
②不独子其子(子:_______)
③矜、寡、孤、独(孤:_______)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贼:_______)
(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①大道:_______
②大同:_______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4)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释】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女有归
归:_______
②鳏、寡、孤、独、废疾者
孤:_______
③故制礼义以分之
故:_______
④以养人之欲
以: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②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3)【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_______,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_______。
(4)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
参考答案
1.
(1)D
(2)A
(3)①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②我外貌上虽然瘦了,但天下必定富裕了。
(4)C
【解答】
(1)D项,句意:为什么不(赶走)罢免他!逐:赶走。
(2)A项,是/担任。
B项,竟然。
C项,有时。
D项,厌恶。
故选A。
(3)①第一个“亲”: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第一个“子”: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②貌:外貌。肥:富裕。
(4)C项,从“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可知,是因为萧嵩禀报事情常常顺从旨意,他退下以后,唐玄宗无法安睡。
2.
(1)B
(2)C
(3)D
【解答】
(1)A项,与:同“举”,推举/和。
B项,“信”的意思都是“诚信”。
C项,归:女子出嫁/返回。
D项,长:成长/与短相对。
故选B。
(2)A项,为:动词,是/介词,对、向。
B项,其:代词/表示选择。
C项,“于”,介词,意思都是“在”。
D项,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故选C。
(3)D项,表述错误,“大道”非“大同”,“大道”是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大同”是指理想社会。
3.
(1)C
(2)B
(3)B
【解答】
(1)C项,句意: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2)B项,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这句话强调的是“学然后知不足”的观点。
(3)B项,“运用对比的手法”有误,选文(一)以“嘉肴”和“至道”作类比,运用的是类比的手法。
4.
(1)B
(2)A
(3)C
【解答】
(1)B项,句意: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第一个“子”作动词,以……为子。
(2)A项,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B项,为:动词,是/介词,被;
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D项,代词,指力/语气副词,表示祈使语气。
故选A。
(3)C项,“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社会不可能实现”理解错误。文章中没有提到这一点,属于无中生有。对比的目的是强调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5.
(1)①对...感到诧异②不久③憎恶④兴起
(2)世外桃源无人问津怡然自乐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老有所终等。
(3)①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②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4)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优美,和平宁静,人民热情好客,生活富足安康,稳定,快乐。大同社会的生活: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力。
【解答】
(1)“异”,
形容词动用:感到奇怪;“寻”
在古文中有“最终、不久”“寻找”等义,本句是为“不久”;”“恶”,
形容词动用:憎恶;“作”
在古文中有“发起、兴起”"写”“作为”
“当作”等义,本句为“兴起”。
(2)根据积累来拟写,有的成语直接从文字中选出,有的是对内容的概括,比如“世外桃源”。
(3)“好”“绝境”“间隔”,今异义要注意,而古文中大多是一字-
-义的。
“乱”
,形容词动用:作乱;“贼”
,名词动用:做贼干坏事,“作”,
发生。
(4)抓住第一文第二段的第-
句来理解桃花源的生活,而第二
文的第一
句话即说出了“大同”的含义。
6.
(1)和睦,....为子.,幼而无父的人,指害人
(2)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指理想社会
(3)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4)有三方面: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货尽其用,人尽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解答】
(1)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指理想社会
(2)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3)有三面: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好;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货尽其用,人尽助,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点评]
这就要求学生牢记课内文言文内容
,同时在
(4)题解答时一
定要注意审清题意,是原文原句。
7.
(1)女好出嫁,幼而无父,所以,来
(2)①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②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4)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解答】
(1)女好出嫁;幼而无父;所以;来
(2)①使老年人能够善終,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②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4)避兔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试卷第2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