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和农业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和农业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21 11:0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在第五章我们刚刚学完四大区域的划分以及划分的依据,在这一章,我们就重点学习北方地区。这一节课的一些知识点,在上一节课和上册中都有涉及,所以难度不大。
学情分析: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在上册的农业部分已经学习了一些北方的知识,所以今天要学的内容不是很生涩难懂。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教学难点:
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北方的图片,问学生,你们能说出这些图片是南方还是北方吗?你们还能说出那些北方所具有的特色的东西?好,那么,今天我们就开始走进北方地区,去看看四大区域之一的北方有哪些内容。
新授:
上节课我们划分了四大区域,今天我们先来看看北方具体的位置。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找出北方的范围。重点请学生指图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位置: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我们知道北方的位置了,再来找出北方的主要地形。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请学生指图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地形。
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一下地形。
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
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脉以东。
再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北方的气候:
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由于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北方地区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
土壤:“黑土地”和“黄土地”
承转:由于北方地区的这种自然特征深刻的影响了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例如北方地区的农业就形成了明显得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特点。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北方地区具有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夏季雨热同期等发展农业生产大的优势,但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有极大的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明确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课堂检测:
1.在干旱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棉花 D、甘蔗
2.北方地区农村发展水利灌溉,其水源主要来自( )。
A、河流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雨水
3.下列土壤类型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
A、红壤 B、黑土 C、漠土 D、黄土
4.干旱频率较高的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板书设计: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位置、范围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3.温带季风气候
4、“黑土地”和“黄土地”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农业发展的条件
2、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3、华北平原的春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