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掌握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的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
2、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教学难点:
1、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
2、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指出:同学们,前面,我们去过了白雪皑皑的东北三省,也去过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今天,我们将去我国的南方地区去看看。在你们的印象里,南方地区是戴望舒的雨巷里的撑着油纸伞的南方美女,还是漂亮的苏州园林,还是有众多的爱情传说的西湖,对于吃货来说,还是众多的热带水果?也许不止这些,但是你们知道南方地区的具体的位置和范围吗?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南方地区的具体的吸引我们的内容。
新授:
教师出示南方地区的地形图,让学生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位置和范围: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地形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沿江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地形类型:西部是高原、盆地;东部是平原、丘陵。
典型的地形区:
四川盆地:分布有富含磷、钾等矿物养料的紫色土壤。成为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还盛产油桐籽、甘蔗、柑橘等多种亚热带农产品,物品极为富饶。
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形成喀斯特地形。这里,山奇水秀,但是雨水易渗漏,土表易流失,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
气候、植被、土壤:
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成为“红土地”。
让学生结合南方地区地形和冬季风示意图,探究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请从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
四川盆地北面分布着秦岭、大巴山脉等山脉,对来自北方的冬季风、寒潮有阻挡或减弱作用。而大致位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面则没有高大山脉,冬季风和寒潮能长驱南下。所以冬季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没有四川盆地温暖。
2、冬季,西双版纳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请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西双版纳北面的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潮。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面南岭等山地的海拔相对较低,且彼此间断,对来自北方的寒潮削弱作用较小,使广州仍能受到寒潮的影响。所以西双版纳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水田: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农产品:这里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南方地区盛产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课堂小结:
美丽的南方纬度较低,气候湿热,植被常绿,这里的红土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主要种植水稻,下节课,我们就其“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去看看。
课堂检测:
南方地区气候 ,耕地多为 ,主要的粮食作物为
。
2、有关我国南方地区内部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台湾山脉等地原始森林广布,树种丰富
B.四川盆地气候湿润,红土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C.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被称为“鱼米之乡”
D.幽深的溶洞、陡峻的石林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并存于云贵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板书设计
位置和范围: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地形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沿江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地形类型:西部是高原、盆地;东部是平原、丘陵。
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土壤:红土地,紫色土壤(四川盆地)
农业:水田农业区
农作物:水稻、小麦、油菜、甘蔗、柑橘、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