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青山处处埋忠骨(含第9课生字)课件(3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含第9课生字)课件(31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2 14:1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五年级 语文
我会读
拟定
参谋
损失
锻炼
情不自禁
慰问
眷恋
奔赴
繁忙
特殊
尊重
签字
下意识


忠骨
花骨朵儿
朝鲜
新鲜


xiǎn
xiān
多音字

情不自禁
jīn
禁止
j?n















我会写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上半部共有两横
上半部分不要漏写短横
下半部是目
理解词语
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黯然:
踌躇:
思考: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毛主席看到有关________________的电报后,心情________;
第二部分写毛主席在面对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问题时,内心经历了艰难的抉择,最后作出了_______________的决定。
思考: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毛主席看到有关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的 电报后,心情无比悲痛;
第二部分写毛主席在面对毛岸英遗骨是否归葬这一问题时,内心经历了艰难的抉择,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 的决定。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动作描写
毛主席心中悲痛万分,难以言表。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
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深情呼唤
神态描写
一位父亲痛失爱子的心情。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表现出了毛主席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复杂心情。
以国家为重,为革命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
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表现出毛主席是伟人,也是凡人。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我想到了_毛主席听闻儿子牺牲的噩耗,内心极度痛苦,泪水潸潸而下_;
我感受到_毛主席对儿子无限的爱与眷恋,也感受到他痛失爱子的心情_。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尸身是否要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学习古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仞 岳 蓟 涕 裳 襄
仞 岳 蓟 涕 裳 襄
仞 岳 摩 遗 涕 巫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1.历史上有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请同学们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2.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
3.预习第11课《军神》和第12课《清贫》。
作 业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