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宝典】第9课《短诗三首》 两课时 教学设计+课件+课时练(共25+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宝典】第9课《短诗三首》 两课时 教学设计+课件+课时练(共25+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6 11:49:54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9
短诗三首
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下
新知讲解
复习词语
繁星
漫灭
藤萝
膝下
波涛
躲藏
第二课时
新知讲解
读三首短诗,说说这些诗的特点。
朗读《繁星》(一三一),发现
“诗韵”。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韵脚“ɑnɡ”
ɡuānɡ
xiānɡ
xiǎnɡ
句式相仿,排比。
一次又一次地问,一次又一次地想。
朗朗上口
新知讲解
自由朗读第一首诗,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
依恋和母爱的温馨。
新知讲解
《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指诗人幼时与母亲在一起的旧事。
让我联想到了与母亲在一起的一幕幕场景:我牵着母亲的手,一起在月下散步;坐在藤萝的叶下,和母亲一起乘凉;趴在母亲的膝下,听他讲故事……
新知讲解
《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诗人用三组结构相同的短语,营造出具体的情景,一方面将回忆的场景具体化,另一方面为回忆的内容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和母爱的温馨。
排比
新知讲解
朗读这首诗应该用缓慢、深情地语气,表现出深深的怀念。
朗读指导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朗读第二首诗,思考: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作者由大海想到了什么?
新知讲解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表达了作者对浩瀚的大海
由衷的赞美之情。
新知讲解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体现诗人对于大海的情感,就如同星星有光辉,花儿有香气一样是自然而然、始终如一的。
排比
反问
新知讲解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由波澜壮阔的大海想到了浩瀚的宇宙,想到了自己的胸怀,想到了人类的博大和宽广。
作者由大海想到了什么?
新知讲解
朗读这首诗要读得舒缓、深情,句末的“光”“香”“响”形成押韵。
朗读指导
新知讲解
仿写小诗
母亲啊!
哪一个春没有花,
哪一个夜没有星,
哪一次我的回忆里,
没有你慈爱的叮咛?
新知讲解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
依恋与感激之情。
新知讲解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把自己比作小鸟,把母亲的怀抱比作鸟巢,并由自然界的“风雨”过渡到“心中的风雨”,当“风雨”来临,心底最无助的时候,母亲的怀抱便是自己的依靠,说明母亲永远是自己心灵的温暖港湾。
比喻
新知讲解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指的是大自然中的风雨来了,这时鸟儿归巢避雨。
指的是在生活中挫折、不顺引起的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
指心灵受到打击时,向母亲倾诉寻求慰藉。
说明当困难来临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母亲。
说明母亲是“我”心中唯一的保护伞。
新知讲解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能说说当时的心情吗?
新知讲解
第一句是深情的呼唤,读得缓慢一点。“风雨”读得稍重,“你的怀里”语速渐慢,语气轻柔,表现出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朗读指导
拓展延伸
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她把一切都给了子女,她的爱在一声声叮嘱里,她的爱在一次次抚摸中,她的爱在一顿顿早餐里……回忆一下,生活中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与大家交流。
拓展延伸
诗歌短小精悍,语言自然朴实,我们也像作者那样,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下来吧。
祖国啊!
哪一片云彩不飘向远方?
哪一只鸟儿不飞返故乡?
哪一个游子的幽梦里,
不浮现你山河的雄壮?
父亲啊!
萧瑟的秋风来了,
叶儿与大树隔离;
心中的秋风来了,
我只到你腋下求庇。
拓展延伸
阅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部分,本课的“活动提示”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第一个活动,一起来看看此次活动的提示内容吧!
拓展延伸
活动提示
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让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
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准备一个摘抄本,把它们工整地抄写下来,注意写清楚作者和出处。
收集诗歌,整理资料
拓展延伸
一起来交流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吧!
1.搜集诗歌
报纸
网络
书籍
拓展延伸
2.整理诗歌
写景
写人
家乡
……
中国
德国
……
拓展延伸
3.摘抄诗歌
建立目录
注意格式
注明作者和出处
雨很甜
云很柔
风很香
哦,三月
三月深处是淋湿了的故乡
——汪国真《三月》
拓展延伸
推荐课后读物
阅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摘录其他你喜爱的现代诗,和同学或朋友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繁星》(七一)
回忆
短诗三首
《繁星》(一三一)
《繁星》(一五九)
园中
叶下
膝上
怀念母亲
星——光
花——香
“我”的思潮
——大海的波涛
鸟巢
母亲的怀抱
热爱自然
依恋母亲
主题概括
本文的三首短诗均出自冰心的第一部诗集《繁星》,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繁星》(七一)紧扣“
”一词展开,体现了诗人对
的依恋和
的温馨。《繁星》(一三一)表达了诗人对
的挚爱之情。《繁星》(一五九)表达了诗人对
的依恋与
之情。
回忆
母亲
母爱
大海
母亲
感激
课堂总结
一首首小诗,虽然短小,却饱含深情,意蕴丰富,充满了画面感。读着这三首短诗,我们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我们在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温馨之时,也感受到了诗歌语言强大的魅力。
课后习题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这三首短诗,清新、细腻、淡远而不乏深沉。朗读的时候注意语速适中,饱含深情。读《繁星》(一三一)中的反问句时,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表达出对大海的向往和热爱,由此引起读者的共鸣。
理解每篇诗歌的意思和抒发的感情,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
课后习题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在反复朗读、理解体悟的基础上,找到适宜的方法,背诵积累这三首短诗。第一首短诗可以边想象画面边背诵,第二首短诗可以借助列举的事物来背诵,第三首短诗可以抓住关键词来背诵。
背诵指导
课后习题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让我想起了儿时的快乐时光。月光下和母亲在园中散步,午饭后和母亲在藤萝的阴凉下闲聊,睡觉前趴在母亲的膝盖上听她讲故事……儿童的快乐,母亲的呵护陪伴,一一展现在眼前。
指导
课后习题
朗读第2首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同学交流。
这首诗写的是冰心对大海的感受,是对大海的歌颂。诗人运用排比和连续的反问,加强了抒情的效果。由波澜壮阔的大海想到了浩瀚的宇宙,想到了自己的胸怀,想到了人类的博大和宽广。
指导
课后习题
第3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第一个“风雨”是指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第二个“风雨”是指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苦难。
指导

)的回忆

)的清响

)的叶下

)的园中

)的膝上

)的风雨
课堂练习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美好
波涛
藤萝
月明
母亲
骄傲
仿写:

,




例: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叮,
母亲的膝上。
课堂练习
二、照样子写一写。
辽阔
海上
颠簸
船里
母亲
身旁
1.《繁星》的作者是我国著名儿童作家
,她还有一部写给儿童的通讯散文集,名字叫《
》。
2.从本文节选的三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经常歌咏的主题有:

课堂练习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冰心
寄小读者
母爱、自然、童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25张PPT)
9
短诗三首
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下
新知导入
第一课时
朝阳含笑
微风轻盈
花儿自在争芳
蜜蜂快乐耕耘
其实,他们在倾诉
新知导入
好的诗歌中应闪烁着启迪灵性的光芒。冰心的小诗如繁星一样晶莹璀璨,总会给凝望者带来很多思考。今天,我们撷取其中的三颗,共同欣赏。
短诗三首
新知导入



fán
下面是“糸”,不是“系”。
新知导入


再读诗题“繁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一首诗的题目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繁星,多而密的星星,让我们感受到了夜晚的美好。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小桔灯》等。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冰心写作《繁星》和《春水》的时候,正值“五四”新文学活动的高潮期至高潮刚刚过去之后。《繁星》共164首,《春水》共182首,小诗均无单独标题,1923年两组诗歌先后结集。
创作背景
新知讲解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新知讲解
解决字词


繁星
fán
màn
miè
我会写


膝盖


躲藏
téng
luó


tāo
cáng
新知讲解
识字方法
加一加
—+火=灭
氵+寿=涛
身+朵=躲
换一换


新知讲解
看图识记
识字方法
藤萝
膝盖
孩子在妈妈的膝盖上高兴地玩耍。
茂密的藤萝蓊蓊郁郁地爬满了藏书楼的西侧。
新知讲解
识字游戏



摘星星





新知讲解
朗读课文,注意“啊”的读音。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ya
hǎi
ɑ
i+ɑ?yɑ
qin
ɑ
n+ɑ?nɑ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na
课堂小结
作者在这三首小诗中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新知讲解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诗中的会写字吧!
我会写
fán
màn
miè



téng

luó

tāo



duǒ

新知讲解
造句:消防员正在灭火。

miè
横画不宜过长。
灭火
新知讲解
造句:院子里的架子上爬满了藤萝。

téng
下面是“氺”,不是“水”。
藤萝
新知讲解
造句:小刚的膝盖不小心碰伤了。


下面是“氺”,不是“水”。
膝盖
新知讲解
造句:大海上波涛翻滚。

tāo
右边“寿”的四横间距相当。
波涛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这些生字吧!
我会写
fán
màn
miè



téng

luó

tāo



duǒ

课堂练习
一、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màn

)灭
快(


)延

)山遍野

téng

)萝

)飞

)痛

)条
tāo
波(

浪(


)出

)(

不绝












课堂练习
二、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qī)上。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tāo)的清响。
C.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cháo)里。
A
课堂练习
三、给下列加点词语换一个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1.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2.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磨灭
思绪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短诗三首》是冰心的作品,由《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组成。《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五九》表达的是对母爱的赞颂。《繁星(一三一)》表达的是对大海的赞美。这三首短诗语句优美,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冰心诗歌的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冰心的了解较少,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冰心的诗歌短小精悍,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诗歌字面的意思,但理解诗歌的内涵可能有些难度,要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诗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能在阅读过程中感悟诗歌的韵味。
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新词,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阅读《繁星》《春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今天,上班途中见到这样的景致:
朝阳含笑
微风轻盈
花儿自在争芳
蜜蜂快乐耕耘
其实,他们在倾诉
(学生初次接触诗歌,可引导学生说说“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老师以小诗的形式表达,你觉得写得如何?
2.学生点评。
3.好的诗歌中应闪烁着启迪灵性的光芒。冰心的小诗如繁星一样晶莹璀璨,总会给凝望者带来很多思考。今天,我们撷取其中的三颗,共同欣赏。
4.释义诗题。
(1)板书课题:短诗三首。(师指名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诗有短有长,其中篇幅不超过14行的诗可以称为短诗。
(2)了解“繁星”,指导书写。
①师:看看课文,我们将要学习的三首短诗的诗题是什么?谁来读读诗题?(预设:繁星)
②指导书写“繁”字。(出示课件)
③解释“繁星”。
a.师:再读诗题“繁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b.示例:密密麻麻的星星、满天的星星……
师:一首诗的题目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繁星,多而密的星星,让我们感受到了夜晚的美好。(生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的观察习作中试着通过景物体会氛围,联想画面,为深入赏析《繁星》三首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了解作者。
将课前对“冰心”的资料收集做汇报。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小桔灯》等。
2.介绍冰心创作背景。
冰心写作《繁星》和《春水》的时候,正值“五四”新文学活动的高潮期至高潮刚刚过去之后。《繁星》共164首,《春水》共182首,小诗均无单独标题,1923年两组诗歌先后结集。
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她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这时她偶然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连载,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她心里一动,觉得自己记在笔记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录出来。在抄的时候,她选择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命名为《繁星》。
3.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伴合作,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认读。
(2)说一说识记方法。
(3)学生汇报交流,重点识记。
“藤”“萝”:借助图片,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
繁:拆分“敏-幺-小”,上下结构,下部不是“系”。
漫:与“慢”区分记忆。
灭:字理图帮助记忆。
膝:“月”与身体的某一部分有关,右部与“漆”的右部相同。
躲:形声字“身”为形,“朵”为声。本义为隐藏。
把这些会写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流利地读一读吗?
出示词语:
藤萝 繁星 漫灭 膝盖 躲藏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3)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3.过渡: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你们真了不起,相信读句子也难不倒大家。
出示句子:
(1)永不漫灭的回忆
(2)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并且在识记生字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内化记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良好语感。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
2.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3.小组比赛读,要注意读准字音和正确停顿。
4.师指导诗中“啊”的发音:“啊”的发音要联系语境,也就是将前一个字韵母中的最后一个字母变为声母,与“a”相拼,例如“大海啊!”中的“啊”应该读作“ya”,“母亲啊!”中的“啊”应该读作“na”。
5.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小诗。
6.作者在这三首小诗中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地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
2.师讲解重难点字,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3.师范写难写字。
4.学生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5.指导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并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冰心的《繁星》。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把自己的课堂学习分享给家长,体验学习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读三首短诗,说说这些诗的特点。朗读《繁星》(一三一),发现
“诗韵”。
(特点:朗朗上口。句式相同,句末韵脚相同,都是“ang”。)
二、品读诗句,领悟情感
(一)学习第一首诗
1.自由朗读第一首诗,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这首诗作者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母爱的依恋和母爱的温馨。)
2.“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作者心中永不漫灭的回忆指的是什么?
(预设:“这些事”指诗人幼时与母亲在一起的旧事。)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预设:让我联想到了与母亲在一起的一幕幕场景:我牵着母亲的手,一起在月下散步;坐在藤萝的叶下,和母亲一起乘凉;趴在母亲的膝下,听他讲故事……)
4.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
5.指导朗读。朗读这首诗应该用缓慢、深情地语气,表现出深深的怀念。
(二)学习第二首诗
1.小组合作:用学习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二首诗。
2.交流汇报。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浩瀚的大海由衷的赞美之情。)
(2)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作者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体现诗人对于大海的情感,就如同星星有光辉,花儿有香气一样是自然而然、始终如一的。)
(3)作者由大海想到了什么?
(由波澜壮阔的大海想到了浩瀚的宇宙,想到了自己的胸怀,想到了人类的博大和宽广。)
(4)指导朗读。
3.拓展练习:仿写小诗。
示例:母亲啊,哪一个春没有花,哪一个夜没有星,哪一次我的回忆里,没有你慈爱的叮咛?
(三)学习第三首诗
1.齐读第三首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与感激之情。)
2.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小鸟,把母亲的怀抱比作鸟巢,并由自然界的“风雨”过渡到“心中的风雨”,当“风雨”来临,心底最无助的时候,母亲的怀抱便是自己的依靠,说明母亲永远是自己心灵的温暖港湾。)
3.再读诗歌,思考:
(1)“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各指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3)学生交流汇报。
①“天上的风雨来了”指的是大自然中的风雨来了,这时鸟儿归巢避雨。“心中的风雨来了”指的是在生活中挫折、不顺引起的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
②“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指心灵受到打击时,向母亲倾诉寻求慰藉。“只”字说明当困难来临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母亲;“躲”字说明母亲是“我”心中唯一的保护伞。
4.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能说说当时的心情吗?
5.指导朗读。第一句是深情的呼唤,读得缓慢一点。“风雨”读得稍重,“你的怀里”语速渐慢,语气轻柔,表现出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抓手,从诗歌中的意象入手,展开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诗歌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情感的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总结想象,升华情感
1.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她把一切都给了子女,她的爱在一声声叮嘱里,她的爱在一次次抚摸中,她的爱在一顿顿早餐里……回忆一下,生活中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与大家交流。
2.全班齐读诗歌。
3.诗歌短小精悍,语言自然朴实,我们也像作者那样,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下来吧。 
4.
把创作的小诗与大家分享。
5.阅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部分,本课的“活动提示”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第一个活动,一起来看看此次活动的提示内容吧!
(1)出示“活动提示”。
(2)交流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①搜集诗歌。
②整理诗歌。
③摘抄诗歌。
6.拓展延伸。
(1)推荐阅读《繁星》。
(2)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设计意图]
仿写现代诗,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激发他们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生活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注意朗读的教学。
通过有梯度、有层次地探究式学习,读出节奏,感受现代诗的音乐性;读出想象,体会现代诗的艺术性;读出情感,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
2.注意读写训练。
学习现代诗的特点,将习得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鼓励孩子大胆创作,激发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到生活中。
不足之处:
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以,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
课时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fán
màn
miè
téng
luó

)星

)长
消(




tāo
duǒ

)下
波(


)藏
二、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màn]

)灭
快(


)延

)山遍野
[téng]

)萝

)飞

)痛

)条
[tāo]
波(

浪(


)出

)(
)不绝
[duǒ]

)藏

)避
花(

云(

三、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qī)上。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tāo)的清响。
C.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cháo)里。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回忆

)的清响

)的叶下

)的园中

)的膝上

)的风雨
五、根据例句,补全现代诗。
例:秋天的田野里,稻穗笑弯了腰,“簌簌”,这是对农民伯伯的感谢。
秋天的田野里,



秋天的
里,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冰心,原名
,中国诗人、

,她的笔名“冰心”取自“
”这句诗。
2.从本文节选的三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经常歌咏的主题有:

3.
《繁星(七一)》表达了作者对
的赞扬、歌颂。《繁星(一三
一)》表达了作者对
的赞扬。《繁星(一五九)》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

七、课内阅读。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给短诗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这首诗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作者把
比作鸟儿,把
比作鸟巢。
3.诗中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八、课外阅读。
(一)
(二)
张继楼
林清泉
萤火虫,夜夜红,飞到西,飞到东,
夜里,静静的原野,萤火虫在草丛
一闪一闪像支小电筒。
提着灯笼捉迷藏。天上的星星,
“你拿电筒去照啥?”
低头一看,诧异的说:
“隔壁纺织娘,半夜回娘家,我去送送她。”
“我们的同伴什么时候掉下去了?”
1.第一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萤火虫比作
;第二首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说萤火虫在捉迷藏。
2.两首诗中引号里面的话分别是

说的。
3.两首小诗都抓住了萤火虫
的特点。
4.在晴朗的夏夜,你有和小伙伴去野外捉萤火虫的经历吗?想一想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繁


藤萝



二、漫










滔滔




三、A
四、美好
波涛
藤萝
月明
母亲
柔和
五、层层麦浪翻滚
“哗哗”
这是一首丰收的赞歌
果园
水果你挤我碰
“莎莎”
这是成熟的果实洒下的阵阵欢笑
六、1.谢婉莹
作家
翻译家
一片冰心在玉壶
2.母爱、童真、自然
3.母爱
大海
感激
七、1.!




2.比喻
母亲
母亲的怀抱
3.“天上的风雨”指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心中的风雨”指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苦难。
八、1.小电筒
拟人
2.萤火虫
星星
3.闪亮光
4.示例:夏夜,我常常约了小伙伴们提上用麦秤编织的小提篮,去捉萤火虫。那小提篮也就巴掌大小,留点儿缝隙用来把萤火虫放进去,而麦杆之间的缝隙正好可以用来透射萤火虫的微光。萤火虫有时候在空中飞,有时候停留在地上。当萤火虫落在田域的杂草里,我们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双手一扑抓个正着,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小提篮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