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1 11:0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
1. 下表中的数据来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的一份档案,分析这组数据,你认为小岗村农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元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2. 如图是“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这个纪念馆建在( )
A.深圳 B.凤阳 C.浦东 D.北京
?
3.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中共十四大作出了(? ? ? ?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决定
C.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 ? ? )
A.国有企业 B.沿海城市 C.经济特区 D.农村地区
?
5. 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这两家企业的改制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 )
A.增强企业活力 B.政企分开 C.公私合营 D.招商引资
?
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下表经济现象的变化表明( )
时间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的商品
计划供应出口商品
1985年
130种
188种
70种
1987年
60种
23种
36种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退出
?
7. 有学者在评述20世纪一段中国农村制度变革史时说:“在生产管理上,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他评述的是(? ? ? ?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乡镇企业
?
8. “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为改变这种模式,我国政府推行(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科学技术创新改革
?
9.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 ? ?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体制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
10.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 ? ? ? )
A.第一次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
?
1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一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 ? ?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12.
如图,这是中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1984年粮食产量达历史最高水平的直接原因是(? ? ? ? )
A.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
B.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到来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
13. 20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号角首先在哪里吹响( )
A.城市 B.农村 C.国有企业 D.政府机关
?
14. 一位农民1983年8月23日的日记是这样的:“今早开会,下午分自留地”.日记中“分自留地”应该指的是( )
A.农村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5. “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是( )
A.四川邛崃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
16. 城市经济改革的重点是(???)
A.外资企业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私营企业改革 D.合资企业改革
?
17. 198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
A.调整工业布局 B.实行政企分开 C.增强企业活力 D.鼓励租赁经营
?
18. 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时。所谓“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设立经济特区 B.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 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的伟大决策。为实现这一“伟大决策”,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包括( )
①实行“三大改造”
②实行“一五”计划
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④实行国有企业的改革。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
20. 20世纪80年代,胡耀邦曾说“包字进城,一包则灵”。与此相关的是(?)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C.浦东新区开放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1.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一代代领路人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奋斗。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标志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人们把1992年邓小平南巡形容为“春天的故事”,他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请列举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一个观点。

(3)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哪些努力?
?
22.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请回答:
(1)这位“老人”是指谁?怎样评价他?

(2)他划出一个“圈”是指什么?当时在广东划的“圈”总共有多少个?

(3)“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
2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既是历史问题,又是现实问题。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然后回答问题。
根据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1)国家对农村土地问题进行了调整,从图一、二、四的信息来看,它们都对社会经济具有相同的作用或意义。请把它们写出来。

(2)上面哪幅图片反映的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3)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农村改革的成功,带动了城市改革的展开,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4)我国在对外开放中,要引进国外的哪些东西?你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什么体会?
?
24. 在20世纪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对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开创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取得怎样效果?

(2)20世纪三十年代,面对严重危机,美国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请指出“新”在哪里?对战后西方经济运行机制产生怎样影响?

(3)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标志是什么?我国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4)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认识。
?
25. 骄傲的中华文明:同学们,你们好!我叫《史记》,自从上了历史课,你一定会经常遇到我,我们应该是老朋友了。因为我出生在西汉年间,所以我们是“有朋自远方来来,不亦乐乎”啊!我知道的历史知识可多了,当初写下这些历史知识的人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用坚韧和信心终于创造出了我,并用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让我知道了大约3000年的历史。怎么样,很了不起吧?我的身体最初可不是用纸,而是竹简做成的。如果有关于黄帝到汉武帝时候的历史问题,欢迎你们来看我,我们可以一同学习交流。
(1)《史记》的作者是谁?《史记》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2)东汉时谁改进了造纸工艺?纸的发明和改进对《史记》这些古籍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从《史记》的创作到传承,你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
26.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同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材料二:“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 的奋斗目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第二种梦想通过什么中件得到初步实现?

(2)材料二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
27.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
——党的十四大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的各工业部门比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片反映是国家对哪一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请写出在这一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创举。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什么经济体制?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体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党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
28.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工作,获得如此迅速的进展,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但是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后,村民更加关心的是个人自家的田地,而对于修建一些公共水渠和抗旱水坝等水利设施积极性不高,由于这些基础设施的缺乏,结果又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另外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在对于水源的利用和病虫害的防治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了土地的经营权,使得中国的农业效率非常低下。美国一个种田的人可以养活大约一百个不种田的人,而在中国一个种田的人只可以养活0.5个不种田的人。……这种经营方式自然就增加了粮食的成本,使得中国农产品在与国外竟争中处于成本的劣势。
——吴剑平《浅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利弊及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趋势》

(1)依据材料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2)根据所学和对材料问题的探究,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
材料二? 1984年3月22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联合致信省委、省政府,呼吁给他们“松绑”放权。《人民日报》很快刊登和转载了这封信,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同年5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广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承包经营使企业同国家形成一种责任关系。
(1)材料一中小岗村农民于哪一年采用什么办法来进行农业生产?这一生产办法后来得到中央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全国农村推广了什么经济制度?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哪一年?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综合材料一、二,你认为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中国农村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佐证材料中观点的相关的制度名称
材料二:“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2)结合所学回答,1992年后,为继续“走出一条好路”党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发》(2013年12月26日《中国经济导报》)

(3)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D2.B3.D4.D5.A6.A7.C8.B9.A10.C11.A12.D13.B14.D15.B16.B17.C18.B19.B20.B
21.
(1)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3)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2.
(1)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建立经济特区;三个.??????
(3)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3.
(1)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图三,经济发展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3)十一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改革.
(4)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
24.
(1)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发展经济。
效果: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新”:国家干预经济。
影响: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标志: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认识: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突破传统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25.
(1)作者:司马迁。
地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蔡伦。
影响:便利了古籍的流传。
(3)优秀品质:不怕困难、坚韧、自信、创新等。

26.
(1)新中国成立。
土地改革。
(2)由原来粮食欠收到粮食大丰收。
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
(3)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100周年把我们中国建成富强文明现代化强国。
27.
(1)变化:1952~1957年,我国重工业比重显著增长。
原因:实行了“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行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创举:和平赎买,公私合营。
意义: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由私有到公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影响: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要实事求是,立足国情,与时俱进制定合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政策。
28.
(1)原因:农民的要求,符合农村的实际状况。
问题:对于修建公共设施积极性不高,加剧了自然灾害,水源利用、病虫防治不利,农业效率低下。
(2)因素:生产关系的调整,农民的积极性,科技的投入。
认识: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否适应生产力;经济建设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9.
(1)1978年,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984年开始改革。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
(3)提高生产者积极性,解放生产力。
30.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3)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2013年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和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