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
2020年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九中学2020年九年级语文综合模拟测试一
(一)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回答 8-10 题。(9 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 焉。
8.(2 分)选出文中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1)(1 分)惩:A 苦于 B 出于 ( )
(2)(1 分)迂:A 弯弯曲曲 B 曲折,绕远 ( )
9.(4 分) 给下列句子选出正确的解释。
(1)(2 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A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B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已经九十多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2)(2 分)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A 冬天走了,夏天来了,才往回走。
B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10.(3 分)下列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毕力平险”表现出愚公对移山的决心。
B.“其妻献疑”体现出妻子对移山的怀疑。
C.“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突出了子孙们对移山的支持。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表达了愚公一年才回家一次。
2020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毕业班摸底考试(一模)语文试题
(一)(1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阅读】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B. “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中的“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C.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D.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的目的。
10. 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古文阅读】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乙】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弗敢专也______________
(2)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
(3)有诈冒事觉者_____________
(4)天下无冤狱______________
12. 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何以战/固以怪之矣(司马迁《陈涉世家》)
B. 小大之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C. 擢为大理少卿/及为相(《宋史?赵普》)
D. 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彭端淑《为学》)
13. 请用/划分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只断一处)
上 以 兵 部 郎 中 戴 胄 忠 清 公 直
14. 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B. 甲文中鲁庄公政治上目光短浅,是一个昏聩无能的君主。
C. 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人。
D. 甲乙两文都采用语言描写展现人物性格,乙文中唐太宗是个从善如流,勇于纳谏的君主。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2020年黑龙江省富锦市第二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古诗文阅读(12分)
【古诗鉴赏】
10.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作答。
【古文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②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③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④也,不可施刑⑤,刑其傅⑥公子虔,黥⑦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男有分 分 :____________ (2)秦民大说 说:____________
12.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 故/外户/而不闭
C. 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 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14. 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 ”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
阅读《北冥有鱼》,回答后面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怒:________________
(2)野马:________________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0.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笔下“鹏”的形象。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一)阅读《曹刿论战》,回答8-11题(10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2分)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鼓:??????????????盈:
9.(4分)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夫战,勇气也。
10.(4分)选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庄公的________;“未可”“可矣”表现曹刿_________。而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结局证明曹刿指挥的正确.
黑龙江省大庆市景园中学2020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诗歌鉴赏(5分)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 .《龟虽寿》全诗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并点名主旨。
11.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3分)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补充[去月]上月。
12.解释句中加点词(4分)
(1)晓雾将歇 (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还觅薜萝 (4) 岂徒语哉
13. 选出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3分)
A.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有石门山者
B .实是欲界之仙都 梅溪之西
C.于斯已办 所欲有甚于生
D.自康乐以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
14.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15..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3分)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第二中学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题(一)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2—16题。(共10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节选自《兰亭集序》)
12.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1)野芳发而幽香 发: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修: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4.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仰观宇宙之大
15.阅读甲、乙两文,分别归纳出“乐亦无穷”和“信可乐也”的原因。(2分)
16.请从写景的角度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3分)
黑龙江省
2020年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九中学2020年九年级语文综合模拟测试一
(一)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回答 8-10 题。(9 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 焉。
8.(2 分)选出文中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1)(1 分)惩:A 苦于 B 出于 ( )
(2)(1 分)迂:A 弯弯曲曲 B 曲折,绕远 ( )
9.(4 分) 给下列句子选出正确的解释。
(1)(2 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A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B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已经九十多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2)(2 分)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A 冬天走了,夏天来了,才往回走。
B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10.(3 分)下列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毕力平险”表现出愚公对移山的决心。
B.“其妻献疑”体现出妻子对移山的怀疑。
C.“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突出了子孙们对移山的支持。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表达了愚公一年才回家一次。
答案:
(共2分,每小题1分)(1)A (2)B 9、(共4分,每小题2分)(1)A (2)B
10、(3分)B
2020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毕业班摸底考试(一模)语文试题
(一)(1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阅读】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B. “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中的“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C.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D.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的目的。
10. 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答案】9. C 10. 在群山连绵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描绘了一幅奇异的边塞图景。渲染了西北边境悲凉的气氛,暗示了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为下文抒情做铺垫(蓄势)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赏析。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这句词的意思是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群峰如嶂,狼烟四起,城门坚守。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再加上诗中的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因此这一句渲染了大战来时大漠的荒凉和大战将起时的紧张气氛,为下文抒写思家报国之情做铺垫。
【古文阅读】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乙】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弗敢专也______________
(2)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
(3)有诈冒事觉者_____________
(4)天下无冤狱______________
12. 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何以战/固以怪之矣(司马迁《陈涉世家》)
B. 小大之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C. 擢为大理少卿/及为相(《宋史?赵普》)
D. 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彭端淑《为学》)
13. 请用/划分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只断一处)
上 以 兵 部 郎 中 戴 胄 忠 清 公 直
14. 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B. 甲文中鲁庄公政治上目光短浅,是一个昏聩无能的君主。
C. 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人。
D. 甲乙两文都采用语言描写展现人物性格,乙文中唐太宗是个从善如流,勇于纳谏的君主。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答案】11. (1). 独占 (2). 赐福,保佑 (3). 假冒 (4). 案件 12. C
13.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4. B
15. (1)(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你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不敢独自享用。专,独占。
(2)句意为:神灵是不会保佑的。福,赐福、保佑。
(3)句意为:有个假冒资历的人被发现了。诈,假冒。
(4)句意为:天下就没有了冤案。狱,案件。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凭借\同“已”,已经;
B.助词,的\这;
C.动词,担任\动词,担任;
D.表并列,不译\表转折,却;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故断句为: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根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知庄公能做到在政治上取信于民。以战场上能听取曹刿的意见,获胜以后又虚心向曹刿请教。可知他并不是一个“昏聩无能的君主”。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重点词:(1)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可,可以。以,凭借。(2)欲,想。而,表转折关系。
【点睛】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乙: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个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不久,有个假冒资历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戴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皇上大怒:“你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出于一时的喜怒,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皇上痛恨被选拔的人当中很多有欺诈行为,所以要杀他们。皇上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再交由法律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皇上(称赞戴胄)说:“你擅于依法办事,我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的言论如泉水涌出一般,皇上都依照他的决断,天下就没有了冤案。
2020年黑龙江省富锦市第二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古诗文阅读(12分)
【古诗鉴赏】
10.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作答。
【答案】表现了诗人心忧天下,推己及人的“大爱”情怀。(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详解】1)翻译。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2)分析。结合“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可知,此时诗人的生活境况非常的凄苦,窘迫,但是诗人想的却是天下的贫寒的读书人能够有高大宽敞的房子,希望他们过着有欢笑的日子。忘记自己的困境,关注天下人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心忧天下,推己及人的“大爱”情怀。
【古文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②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③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④也,不可施刑⑤,刑其傅⑥公子虔,黥⑦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男有分 分 :____________ (2)秦民大说 说:____________
12.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 故/外户/而不闭
C. 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 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14. 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 ”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答案】11. (1). 职分,职守 (2). 通“悦”,高兴 12. A
13. (1)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2)招募百姓中能把它搬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14. (1). 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老百姓) (2). 讲信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男有分:男子有职务。分,职分,职守。
(2)秦民大说:秦国的百姓都非常高兴。说,通“悦”,高兴。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把握句子翻译,根据句子的成分、关联词断句。故/人(因此,关联词)不独亲其亲(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独(不仅仅,关联词)/子其子(抚育自己的子女,谓语)。故A错误,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为:是,表判断。(2)募,招募。徙,搬迁。置,放置。予,给。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可知,“立木南门,徙者奖励”的原因是怕百姓不相信制定的法律,故目的是取信于民。2)结合“讲信修睦”的意思“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可知,乙文的行为体现了文的“讲信”。
【点睛】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乙)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然后终于发布法令。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 将依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的百姓都非常高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家家富裕,人人饱暖。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
阅读《北冥有鱼》,回答后面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怒:________________
(2)野马:________________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0.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笔下“鹏”的形象。
【答案】8. (1).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9. (1)乘着旋风撤旋飞至九万黑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10. 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遮、善借长风(写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8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两个古今异义词,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①关键词:“抟”,回旋而上;“九”,表虚数,不是实指;“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以”,凭借;“息”,风。
②关键词:“苍苍”,深蓝;“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10题详解】
考查对文中“大鹏”形象的分析概括。解答此题,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相关句子分析。“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
【点睛】译文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天地间的尘雾,都是生物呼吸不断而起。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一)阅读《曹刿论战》,回答8-11题(10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2分)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鼓:??????????????盈:
9.(4分)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夫战,勇气也。
10.(4分)选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庄公的________;“未可”“可矣”表现曹刿_________。而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结局证明曹刿指挥的正确.
8.(2分)击鼓进军;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9.(4分)(1)鲁庄公与曹刿同乘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2)作战靠的是勇气。
10、(分)急躁冒进;胸有成竹或从容不迫。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
黑龙江省大庆市景园中学2020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诗歌鉴赏(5分)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 .《龟虽寿》全诗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并点名主旨。
11.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3分)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补充[去月]上月。
12.解释句中加点词(4分)
(1)晓雾将歇 (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还觅薜萝 (4) 岂徒语哉
13. 选出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3分)
A.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有石门山者
B .实是欲界之仙都 梅溪之西
C.于斯已办 所欲有甚于生
D.自康乐以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
14.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15..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3分)
10B 11(3分)【答案】参考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曹操以“老骥”自比,(1分)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分)
参考示例二:用比兴的手法,(1分)引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分三个词答出两个就给分)
12(4分) (1)消散 (2)欣赏(3) 寻找 (4)只 13B
14(4分)(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2)我既然一向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每个小句子各一分)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第二中学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题(一)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2—16题。(共10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节选自《兰亭集序》)
12.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1)野芳发而幽香 发: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修: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4.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仰观宇宙之大
15.阅读甲、乙两文,分别归纳出“乐亦无穷”和“信可乐也”的原因。(2分)
16.请从写景的角度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3分)
二、9.示例:“眼睛的秘密”讲座、科学用眼小展览、怎样用眼知识竞赛。
10.示例:爸爸,我们学校开展了以“擦亮你的心灵之窗”为主题的科学正确用眼活动,请您参加,可以吗?
11.示例:科学用眼,给自己一个清晰的未来。
三、12.发:开放 修:高高的
13.(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
14.仰观/宇宙之大
15.甲文因为琅琊山四季风景不同,都很优美,所以“乐亦无穷”。乙文因为集会的天气晴朗,环境很美,参加集会的都是贤士,所以“信可乐也”。
16.相同点:都写了山中的景物,表达了对景物的赞美之情。
不同点:甲文写了山中的四季之景,乙文只写了暮春时节的景物。
【参考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