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 平均数 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 平均数 西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21 09:2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意义,体会平均数的作用,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能熟练计算平均数。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概念。
过程与方法:
3.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简单的统计表,本节课是把已学的统计知识和认识平均数结合起来,学会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移多补少,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平均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多种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多角度理解和先求和再平分的求平均数一般方法的掌握。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来看,平均数是一个持续的学习内容,今后还要学习稍复杂的平均数以及其他常见的统计量。因此,我觉得这节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求简单的平均数,更要引导学生从数据处理分析的角度把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用平均数进行比较,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和特征,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新教材明显地加重了对平均数意义理解的份量,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既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的特征,用平均数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会做起立蹲下的游戏吗?我们挑几个男女生来比一比吧!
挑三个男生两个女生来进行游戏,并做记录。
师:你觉得男生和女生谁的成绩好呢?比总数怎么样?为什么?那要怎么办?
引入平均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然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自主构建
???(一)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上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队活动,我班成立了三个小分队
????1.摆一摆,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代表性。
课件出示图片,生观察相关数据。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表示环保小队每个人的收集情况,用哪个数比较合适呢?14能代表吗?12呢?(如果每人同样多就好了)怎样把他们的瓶子变成同样多?
小组合作学习,用学具摆一摆。并在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把它们变的同样多的。再全班交流汇报。
????生1:可以移动瓶子,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然后每个人就一样多了。(刚才这些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
生2:计算的方法(14+12+11+15)÷4=1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先把四个人的瓶子数合起来,再平均分给四个人)为什么要除以4?除以3可以吗?4表示什么。括号里的表示什么?关系式:总数量÷份数。板书:先求和再平分)
总结:其实无论是移多补少,还是先求和再平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原来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数叫做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2.理解平均数的虚拟性。
师:继续看这个的收集情况:13是小红收集的数量吗?是小兰收集的数量吗?是小明收集的数量吗?13到底是什么呢?是哪个同学收集矿泉水瓶的数量吗?
小结:13是平均每人收集的数量。它代表环保小队收集矿泉水瓶的一般水平。
(二)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出示课前游戏的统计表。
师:男生和女生谁做的好呢?
生:人数不同,应该比较平均数。怎么求男生和女生的平均数呢?
学生列式,再全班交流。
(三)有趣的平均数
???师出示数列,生分别来求出平均数。
1.5、6、7
2.10、20、30
3.148、178、208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每组数列的平均数,其实就是中间的那个数字。向学生介绍这样,等差数列具有这样的特征。
三、应用拓展,巩固提高
1、完成书上92页第1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2、完成书上92页第1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3、小故事
去年小王在网上看到一个公司的招工启事,上面写着“在职工平均年薪3万元”,小王很高兴地去应聘了工作。可年终拿到的是2万元。小王很气愤,认为公司欺骗了他,你们认为呢?
四、回顾反思,结束全课
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说一说。
五、板书设计
平均数
平均数=总数÷总人数
平均成绩=总成绩÷总次数
平均身高=总身高÷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