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版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认识信息时代语言文字传播的新现象,了解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能够针对不同媒介,撰写具有相应语言特征的文稿,提高以信息时代为背景的具体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有意识地感受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学习辨识媒介信息,了解辨识虚假信息的基本知识、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提升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利用多种媒介传播信息,掌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信息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技巧、要点等,并进行有效实践,不断提升媒介应用能力与审美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良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媒介素养。
教学重点
有意识地感受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理解、辨析、评判各种媒介带来的信息,多角度分析问题,养成独立判断的习惯,从而以正确的价值观面对海量的信息。
第三部分
辨识媒介信息
活动一:读典籍,谈启示
1.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启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失真,我们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跟从。
2.夔一足(《韩非子》)
原文: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译文:鲁国的国君鲁哀公问孔子说:“我听说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这是真的吗?”孔子回答说:“夔,他是个人,怎么会一只脚?这个人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就只是精通音律。尧说:有夔一个人就足够了。指派他当了乐正(官名)。因此对有学识的人的作用给以很高的评价说:有像夔这样一个人就足够了。不是一只脚啊。”
启示:不要轻信流言蜚语,对道听途说的传言,必须进行考察分析,不然就会是非不分,以讹传讹,把事情搞错,甚至上当受骗。
3.
蒋干中计(《三国演义》)
故事:曹操派遣蒋干往江东游说周瑜,并且打探虚实,周瑜热情地招待他并且和他同榻而眠。蒋干盗得周瑜书信,使曹操误以为蔡瑁、张允与江东内通,愤怒地将他们处死了。曹操事后醒悟,追悔莫及。蒋干将假的信息带给了曹操,导致在孙、刘联军火烧赤壁时,曹操损兵折将。
启示:在传递信息时,需要辨别真伪,否则会误人误己。
4.
田忌失败(《史记》)
故事:战国时,齐国大将田忌、段朋率大军攻打鲁国。他们听说鲁国的将领是名不见经传的吴起时,就很不以为意。田忌暗地里派人去鲁营打探实情,吴起故意把精锐的部队藏于后营,特意让他们看到士气萎靡不振;吴起也请求与齐军议和。田忌听完汇报后,更加轻视鲁军,放松了警惕。深夜,吴起亲率一队精锐偷袭齐营,大败齐军。兵不厌诈,吴起以假象迷惑敌人,取得胜利。
启示:看问题不能仅看表面,要看到信息背后所隐藏的东西。
活动二:收案例,辨特征
1.引导: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有时也带给我们误导和烦恼。我们获取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会有讹误。《吕氏春秋?
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因此,有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就成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
传播过程中信息失真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信息本身真实,但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损耗和扭曲;有时,真实的信息被传播者夸大、隐瞒、剪裁和篡改,以达成某种目的;有时,信息本身就是假的,以讹传讹……
2.每名同学搜集一个虚假信息被揭穿的例子,与其他同学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归纳这些信息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总结辨识媒介信息应遵循哪些原则,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3.虚假信息案例示例
案例一:2020年2月20日左右,一则声称是“湖南省暂定开学时间”的截图在湖南人的微信群中疯传。信息里说,湖南暂定开学时间为:高三、初三3月2日,高二、高一、初二、初一3月9日,小学3月16日。公安局调查证实,该事为余某所为。2020年2月19日17时许,余某在其亲友微信群中发现一条无明确地域的所谓某市学校开学和恢复居民生活正常化具体时间的文字信息(有关部门已对此发布辟谣声明)。余某在此基础上加上“湖南省、湖南省政府”等字样,并私自拼接一张“人民日报最新消息”图片,在其头条号“湖南校园事儿”中发布,被多个微信圈转发并造成一定影响。余某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处罚。
案例二:2020年2月18日左右,在广东有传言称:温州新冠肺炎490个病例里有40%是全新变异的病毒,大家最近别和温州的人近距离接触。广东疾控中心现在要排查3万多人从温州回广东的这批人。广东广州市疾控中心辟谣称:新型冠状病毒未发生明显的变异。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发表论文表示:目前为止,病毒样本之间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几乎完全相同,提示病毒未发生明显的变异。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密切监测也表明,不论是环境中分离的病毒,还是前期在人体中分离的病毒,再到近日分离的病毒,均未发现明显的变异。
案例三:2020年2月15日左右,网传:广州高铁站下车的人全部由政府派车接去宾馆隔离14天,不愿隔离的原路买票回去。广州南站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辟谣称:此信息不实。广东广州南站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称,目前,广州南站对旅客实施体温监测,只对被诊断为疑似病例的发热旅客,转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不存在要求所有旅客原路买票返回的情况。
案例四:2020年2月24日,有网民在微信群、朋友圈发布一则“邵东6个小年轻人结伴开车出去想放松下,结果不小心开车冲进水塘,6人全部淹死”的消息,同时附有视频,引发大量转发与关注。邵东市公安局对该消息立即开展调查,近期,邵东市并未发生此事,此条文字消息系谣言。经查,戴某华捏造此条信息发送在微信群,随后被广泛转发,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戴某华因涉嫌寻衅滋事被邵东市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
案例五:2018年11月15日,一网民在微博上发布一段视频称:“上海华师大三村小区内,楼下快递员冒雨送快递,一车快递被偷得没剩几件了,他在雨中暴哭,一直在嘶吼‘这叫我怎么办’。那个偷快递的人,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视频拍摄者还称,其间有一位大爷前去安慰,“因为他吼得真的很大声,大爷可能是特地下来跟他说了几句,应该是安慰吧,然后就又原路回去了”。快递小哥因快递被偷在雨中暴哭,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心疼。然而,上海普陀公安分局于11月19日上午找到这位快递小哥。快递小哥告诉警方,雨中哭泣并非因为快递被盗,是因与女友吵架。
案例六:2019年3月份,山西临汾网警在巡查工作中发现,临汾本地微信朋友圈中传播着一段关于“外地人来吉县偷小孩”的视频信息,引发大量网民关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公安机关迅速传唤信息发布者张某。经查,3月10日,张某在自己经营的店铺门前看到有几个外地人经过,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就拍摄视频并转发到朋友圈,声称“外地人来吉县偷小孩”。经公安机关调查,“外地人来吉县偷小孩”的事实并不成立。归案后,违法行为人张某对其散布网络谣言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公安机关对其做出罚款的行政处罚。
4.请根据上述失真的案例,概括出信息失真的具体特点。
①网络信息失真扩大化。一些用户和网络媒体为了引起社会关注,或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以提高点击率,故意歪曲、捏造事实,甚至不加核实转发、引用道听途说的消息,以讹传讹、误导受众,使新闻失去了真实可靠的本质。
②捏造事实、无中生有。综观网上流传较广泛的谣言,与历史矛盾、民众怨恨相关的谣传很容易在网民间流传,由于传播过程中挟带了传播者的情绪、怨恨、希冀,最终可能导致群体性的行动。这类谣言具有很强的煽动性、蛊惑性。
③添油加醋、歪曲夸大。在当事人的身份涉及“富、官”这类敏感词语的时候,少数网民会先入为主地为当事人添加形象设定,网络舆论则会不断美化受害者一方的形象,以达到加深对施害者的仇恨的目的,而仇恨的情感一旦过度膨胀,就会左右人们的理性判断,使人们离真相越来越远。
5.辨识媒介信息真假技能“三有”“六注意”
三有:具有独立、客观、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六注意:注意信息来源;注意信息可信度;注意信息的实用性;注意对任何新闻信息不要轻信;注意对所得消息不要偏信;注意对他人行为不要盲从。
图片
活动三:辨真伪,立机制
小组讨论,应该从哪些渠道获得可靠的信息,列出一张真实信息源的表单。
示例:
图片
2.针对媒介信息被扭曲、夸大、隐瞒等情况,从个人与政府两个层面谈谈如何建立网络信息传播规范机制。
个人层面:
①杜绝谣言,传播事实。谣言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带有很强的迷惑性。但谣言之所以成为谣言,就是因为它缺乏事实根据。因此,事实与真相是谣言的天敌,只有用事实才能击破谣言。
②做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在发言之前,应首先考虑自己的发言是否有确凿根据,是否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不捏造事实,不传播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蜚语,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的应尽义务。
政府层面:
①建构伦理原则,明确道德底线。在公布信息、发表言论时,要确定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信息的碎片化、片面化,不能盲目跟风,随心所欲地转发或评论公共事件,更不能未经他人的允许随意公开别人的隐私或诋毁他人的名誉,以免伤及无辜。
②加强技术管理,行政立法并行。对网络使用者的言行进行约束,确保信息内容的安全性和无害性,以减少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风险和政治风险。此外,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对规范网络传播环境有一定的作用,但其法规内容仍有待细化,特别是有关信息传播方面的内容应当完善。
③净化社会环境,提高网民素质。通过学校、媒体等开展道德宣传,从青少年开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文明的语言行为。从个人、组织、行业入手,加强道德修养,构建符合传媒伦理道德的把关体系,扶正祛邪,使人们在精神和物质财富方面平衡发展,从源头上改变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伦理失范现象。
3.
课堂总结:要辨识媒介信息,就要了解应从哪些渠道获取可靠的信息。例如,要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除了辨识信息真伪,我们还要学习分辨信息的良莠。有些信息本身是真实的,但导向不正或格调不高,对此类信息,要有明确的认识,恰当应对。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情感,从根本上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