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教科版
五年级下
新知导入
绿豆苗和周围的生物构成一个复杂的食物网。食物网是由食物链组成。下面的食物网中有哪些条食物链?
小草→蚜虫→瓢虫→小鸟
小草→蚜虫→瓢虫→青蛙
小草→蚜虫→瓢虫→蜘蛛→小鸟
小草→蚜虫→瓢虫→蜘蛛→青蛙
小草→蚜虫→瓢虫→小鸟
小草→蚜虫→瓢虫→青蛙
小草→蚜虫→瓢虫→蜘蛛→小鸟
小草→蚜虫→瓢虫→蜘蛛→青蛙
落叶→蚯蚓→小鸟
落叶→蚯蚓→青蛙
食物关系
新知导入
绿豆苗周围生物以及绿豆苗之间除了食物关系外,它们间还有什么关系?
动物的粪便及死后的尸体给植物提供肥料,蚯蚓给绿豆苗松土,绿豆苗给动物提供栖息地和氧气。
我们把绿豆苗和这些生物统称为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
新知讲解
探索1:生态系统
绿豆苗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阳光
◆空气
◆温度
◆土壤
◆水
——非生物
新知讲解
绿豆苗周围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物和生物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阳光
空气
泥土
蚜虫
蚯蚓
①非生物为动植物提供氧气、水、阳光等生存条件
②动植物改变土壤、空气组成成分
新知讲解
生物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我们叫作生态系统。
新知讲解
你还知道哪些像绿豆圃这样的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等,地球的生物圈就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新知讲解
你觉得怎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能够使里面的生物和谐共生呢?
应考虑环境、空间、资源因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平衡。
新知讲解
探索2:设计生态瓶
仔细观察池塘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
池塘生态系统
生物
非生物
昆虫、荷花、大鱼、田螺、河蚌、水藻、水鸭、蒲草、小鱼、青蛙、蜻蜓
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水
新知讲解
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是怎样的联系的?
还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是植物生长条件。植物为动物的生长提供食物和氧气。
新知讲解
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制作一个生态瓶
设计目标:我们要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之间、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并达到平衡,让生物很好地生存
下去。
提供材料:小鲢鱼、泥鳅、小龙虾、大鲫鱼、
田
螺、黑藻、金鱼藻、水葫芦、沙子、石
头、池塘水、自来水。
新知讲解
小组讨论
(1)生态瓶中放什么?放多少?
(2)在设计时要思考我们小组为什么这么放。
(3)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新知讲解
观看设计指导视频,小组讨论设计
新知讲解
汇报设计图
(1)准备放什么生物?数量是多
少?非生物环境是怎样的?
(2)设计的理由是什么?
(3)制作时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的顺序
新知讲解
评价设计图
◆我赞同……我想补充……
◆我的观点是……因为……
◆我反对……因为……
◆我不明白你的观点……你能详细地说一下吗?
◆对于这个观点你有什么看法?
评价句式
新知讲解
温馨提示
①选择池塘水,因为池塘水中有微生物,可以供给泥鳅、田螺食物。
②在有限的空间,考虑个体小、行动慢的动物。水葫芦繁殖很快,会遮挡阳光,金鱼藻在弱光下不适合生存。大鲫鱼耗氧量、食量都太大,不适合养大鲫鱼。小龙虾会把所有的生物吃完,而鱼、泥鳅还来不及繁殖。
③生态瓶中水量、各生物数量,课后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
新知讲解
完善设计图
先修改设计表格,对设计图中不要的生物可以用×贴纸。
新知讲解
探索3:制作生态瓶
生态瓶设计完成,按照什么顺序完成生态系统的建设?并说说理由。
先做好非生物环境建设,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生存需要,再放提供食物和氧气的植物,最后放动物。
新知讲解
制作步骤
①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②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
新知讲解
③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④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
新知讲解
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成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生态瓶名称
瓶内生物
制作者
管理者
生态瓶标签样表
温馨提示
新知讲解
观察与记录
(1)观察记录哪些方面?
(2)生态瓶要放在哪里?
日期
植物的情况
动物的情况
水的情况
其他情况
?
?
?
?
?
?
?
?
?
?
?
?
?
?
?
合作探究
改变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开展对比实验研究,观察生态瓶的变化。
合作探究
视频:改变生态瓶
课堂练习
1.在观察生态瓶的活动中,有些同学发现小鱼露出水面的次数逐渐增多了,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
①生态瓶里的水太少了
②生态瓶里的鱼太多了
③生态瓶里的水质浑浊
④生态瓶里的食物没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B
课堂练习
2.关于生态瓶,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建造好的生态瓶,最好放在窗台阳光处
B.制作生态瓶时,小鱼的数量越多越好
C.减少水和添加动植物不会引起生态瓶中生
物的变化
A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会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生态群落。通过观察池塘里生物环境资料,认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以此为蓝本设计生态瓶建造方案,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培养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板书设计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生态系统
生物
非生物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稳定
生物种类平衡
生物数量平衡
作业布置
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改变后,生态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坚持观察记录。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把观察记录的内容写成观察日记。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练习
一、填空题
1、生物群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生物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我们叫作_______。
3、地球的_______就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生物群落中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不会失去平衡。(
)
2、一群大雁飞来,它们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
3、地球上大到整个海洋,小到一片草地都可以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
4、增加或者减少生态瓶中的生物,不会影响生态瓶里生物的生活。(
)
5、在制作生态瓶时,我们不需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建造生态瓶。(
)
6、在半个可乐瓶里,放上水和一条小鱼就是生态瓶。(
)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在观察生态瓶的活动中,有些同学发现小鱼露出水面的次数逐渐增多了,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
①生态瓶里的水太少了
②生态瓶里的鱼太多了
③生态瓶里的水质浑浊
④生态瓶里的食物没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2、关于生态瓶,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建造好的生态瓶,最好放在窗台阳光处
B.制作生态瓶时,小鱼的数量越多越好
C.减少水和添加动植物不会引起生态瓶中生物的变化
3、生态瓶模拟的是池塘()。
A.生态群落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4、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做是一个生物群落的是(
)
A.一片农田
B.一条河流
C.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
5、下列(
)不属于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A.群落与环境联系密切
B.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各自独立存在
C.群落中的所有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6、下列对于生态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等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保持不变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四、连线题:把制作生态瓶的步骤和对应的图片用线连起来。
五、综合题
1、完善生态系统关系图。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内容。
(2)有人认为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任何作用。结合上面图示,判断这句话是否正确,并写出理由。
2、用→将下面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连起来。
3、你住在哪里?是城市还是乡村?是依山还是傍水?无论在哪里,你都处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有序的生态系统。
(1)认真观察如图,以池塘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生态系统。
(2)以概念图的形式描述池塘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员的关系。提示:到概念图的第三层即可。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动物
植物
微生物
2、生态系统
3、生物圈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选择题
1、B
2、A
3、C
4、C
5、B
6、C
四、连线题
五、综合题
1、
(2)不正确。理由是非生物为生物提供生存环境或栖息地,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3、(1)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
(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下1.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
课题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5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1)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2)生态瓶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平衡,生物才能和谐生存。2、科学探究目标(1)能观察池塘里的生物环境图片资料,分析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等因素。
(2)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3、科学态度目标(1)表现出探究生态瓶奥秘的兴趣,能做到听取合理意见、共同协作制作生态瓶。
(2)能在课后坚持观察,关注生态瓶的变化并进行管理观察。
重点
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以此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瓶。
难点
论述生态瓶的设计理由,通过论证完善设计图,制作生态瓶并坚持观察记录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绿豆苗和周围的生物构成一个复杂的食物网。食物网是由食物链组成。下面的食物网中有哪些条食物链?明确:小草→蚜虫→瓢虫→小鸟小草→蚜虫→瓢虫→青蛙小草→蚜虫→瓢虫→蜘蛛→小鸟小草→蚜虫→瓢虫→蜘蛛→青蛙小草→蚜虫→瓢虫→小鸟小草→蚜虫→瓢虫→青蛙小草→蚜虫→瓢虫→蜘蛛→小鸟小草→蚜虫→瓢虫→蜘蛛→青蛙落叶→蚯蚓→小鸟落叶→蚯蚓→青蛙小结:每条食物链中的生物之间是食物关系。2、绿豆苗周围生物以及绿豆苗之间除了食物关系外,它们间还有什么关系?明确:动物的粪便及死后的尸体给植物提供肥料,蚯蚓给绿豆苗松土,绿豆苗给动物提供栖息地和氧气。我们把绿豆苗和这些生物统称为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
引导学生探讨生物间依存关系,帮助学生建构“生物群落”概念,起到聚焦的作用。
讲授新课
一、探索1:生态系统1、绿豆苗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明确:◆阳光
◆空气
◆温度
◆土壤
◆水我们把它们叫做非生物。2、绿豆苗周围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物和生物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明确:①非生物为动植物提供氧气、水、阳光等生存条件
②动植物改变土壤、空气组成成分3、生物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我们叫作生态系统。4、你还知道哪些像绿豆圃这样的生态系统?明确:海洋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等,地球的生物圈就是最大的生态系统。5、你觉得怎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能够使里面的生物和谐共生呢?明确:应考虑环境、空间、资源因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平衡。二、探索2:设计生态瓶1、仔细观察池塘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2、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是怎样的联系的?
明确:
池塘里的一些动物以植物为食,动物的粪便是植物生长的养料,淤泥是一些小动物的栖身之地,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是植物生长条件,植物为动物的生长提供食物和氧气。……3、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制作一个生态瓶。(1)设计目标:我们要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达到平衡,让生物很好地生存下去。(2)提供材料:小鲢鱼、泥鳅、小龙虾、大鲫鱼、
田螺、黑藻、金鱼藻、水葫芦、沙子、石头、池塘水、自来水。(3)小组讨论:
(1)生态瓶中放什么?放多少?(2)在设计时要思考我们小组为什么这么放。(3)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我们应该注意什么?(4)观看设计指导视频,小组讨论设计。
播放视频。(5)汇报设计图
①准备放什么生物?数量是多少?非生物环境是怎样的?②设计的理由是什么?③制作时需要注意什么?(6)评价设计图◆我赞同……我想补充……◆我的观点是……因为……◆我反对……因为……◆我不明白你的观点……你能详细地说一下吗?◆对于这个观点你有什么看法?【温馨提示】①选择池塘水,因为池塘水中有微生物,可以供给泥鳅、田螺食物。②在有限的空间,考虑个体小、行动慢的动物。水葫芦繁殖很快,会遮挡阳光,金鱼藻在弱光下不适合生存。大鲫鱼耗氧量、食量都太大,不适合养大鲫鱼。小龙虾会把所有的生物吃完,而鱼、泥鳅还来不及繁殖。③生态瓶中水量、各生物数量,课后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7)完善设计图先修改设计表格,对设计图中不要的生物可以用×贴纸。三、探索3:制作生态瓶1、生态瓶设计完成,按照什么顺序完成生态系统的建设?并说说理由。明确:先做好非生物环境建设,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生存需要,再放提供食物和氧气的植物,最后放动物。2、制作步骤①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②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③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④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3、温馨提示
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成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4、观察与记录(1)观察记录哪些方面?(2)生态瓶要放在哪里四、合作探究改变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开展对比实验研究,观察生态瓶的变化。视频:改变生态瓶五、课堂练习1.在观察生态瓶的活动中,有些同学发现小鱼露出水面的次数逐渐增多了,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①生态瓶里的水太少了
②生态瓶里的鱼太多了③生态瓶里的水质浑浊
④生态瓶里的食物没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2.关于生态瓶,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建造好的生态瓶,最好放在窗台阳光处B.制作生态瓶时,小鱼的数量越多越好C.减少水和添加动植物不会引起生态瓶中生物的变化六、作业布置
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改变后,生态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坚持观察记录。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把观察记录的内容写成观察日记。
回答讨论交流讨论观察,交流回答讨论观看,设计汇报评价完善讨论制作贴标签观察,记录对比实验练习
帮助学生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同时,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为下面设计制作成功的生态瓶做了铺垫。引领学生设计生态瓶制作生态瓶,坚持观察记录探究生态瓶中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完成达标测评完成课堂没有完成的观察任务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会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生态群落。通过观察池塘里生物环境资料,认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以此为蓝本设计生态瓶建造方案,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培养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