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2 15:5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九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练习题
一、单选题
在秦始皇陵西侧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文物全部都是秦时期的器物。其中金骆驼(如下图)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单体骆驼。金骆驼属于“双峰驼”造型,工艺精致,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该文物()
A.
是研究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实物史料
B.
为研究丝绸之路开通前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
C.
证明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
D.
证明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
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从事国际贸易的是昭武九姓。他们是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者其后裔的泛称,有康、安、石、米、史、何等姓。他们以经商著称,长期操纵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由此可见()
A.
丝绸之路是由汉族商人控制的贸易之路
B.
昭武九姓是中国与西方进行交往的中介
C.
丝绸之路上最主要的商品是丝绸和瓷器
D.
昭武九姓控制着丝绸之路上的所有贸易
在印尼海域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结合对他处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靠证据之一。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B.
“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
C.
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直接监管
D.
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具有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被认定为当时国内船体最大的远洋贸易商船,2007年12月22日成功打捞出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沉船的出发地是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港的泉州
B.
沉船上有荷兰东印度公司定制的瓷器
C.
沉船地点位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
D.
沉船上有大量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
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草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指出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
A.
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
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
C.
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
D.
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
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
A.
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
B.
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
C.
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
D.
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
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
传统基督教文化非常崇尚节俭
B.
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
C.
罗马人以穿中国丝织品为奢侈
D.
西方纺织技术的发展
新出土的嘉峪关墓葬壁画研究成果表明,魏晋时期,西域人与中亚、波斯的交流并未中断。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却认为在汉末直到魏晋,由于西域再一次远离中央王朝的控制,丝路断了。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壁画在所有史料中价值最高
B.
人们对丝绸之路有了全面的了解
C.
史料的新发现推动历史研究
D.
史学家长期以来缺少科学的手段
古典时代,欧亚大陆上各个帝国的活动区域几乎完全局限于其各自所在的大河流域,以至于在世界地图上看起来就像汪洋大海中的几座孤岛。然而到公元1世纪时,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这条文明地带(  )
A.
得益于帝国的官方支持
B.
将铁器由西方传入东方
C.
加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D.
促进了四大发明的西传
世界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有两种:和平交流与暴力冲突。下列属于暴力冲突的有()
①亚历山大远征???
②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③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
④鉴真东渡???????
⑤蒙古西征???????????
⑥马可·波罗来华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④⑤⑥
D.
②④⑥
从公元751年造纸术西传开始到1799年长网造纸机发明,在这1048年的时光里,亚洲、欧洲、北美洲各国所使用的造纸方法,就其基本工艺原理来说,一直沿用了中国的造纸术。材料旨在说明()
A.
造纸术影响世界
B.
西方造纸技术已超过中国
C.
纸对文化影响大
D.
中国造纸术迅速向外传播
“厘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泉州遍种刺桐树,外来商人、水手便以“刺桐”名之,这个名字在元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所经各处广泛流传。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①这是我国元朝对外贸易繁荣的一个缩影
②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过泉州
③当时泉州在国际商贸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政府为加强对对外贸易的管理,曾经在泉州设置“十三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古代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A.
产生背景
B.
主要行人
C.
路线走向
D.
开通前提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打造国家合作新平台。古代丝绸之路开通于()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某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佛教传入中国、丝绸之路等素材,其研究主题是()
A.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
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中国瓷器输入东非以后,东非人也像中国人一样,用瓷器作食具、饮具和装饰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装饰材料,模仿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烧制伊斯兰--斯瓦希里风格的陶瓷。“索马里有一种装潢美观的饮器至今一直叫新纳(sina)。”这表明(  )
A.
中国与东非文明互相影响和吸收
B.
东非国家为瓷器生产的适宜地区
C.
东非国家积极学习中国的瓷器文化
D.
中国瓷器文化影响了东非人民生活
二、材料解析题
云南特殊的地理条件为滇缅贸易提供了天然的区位优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上滇缅贸易最迟在汉代就已经开始,“张骞使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因见蜀布、邛(今四川成都西南)竹杖,欲由滇以通印度”。因而,早在西汉时就形成了一条从蜀地(成都)至叶榆(大理),经永昌(保山)、腾越(腾冲)进入缅甸密支那,再到印度、阿富汗的“蜀身毒道”,或从缅甸仰光出海到达阿拉伯国家,进入大秦(古罗马)的“南方丝绸之路”。唐代,随着骠国(今缅甸中部)的兴盛,南诏经骠国通天竺道也兴盛起来,该道“并非仅仅是与天竺交通,还在于沟通云南或南诏与骠国的关系”。元代云南人张道宗在其《纪古滇说集》中所载:“自唐进封之后,永昌诸郡、缅、鲜罗(暹罗)、大秦此皆西通之国,俱以奇珍、金宝、盐、锦、毡布、珲琚、巴贝岁进于王,不缺,于是渐有昌也。”明代,史载当时缅甸北部所需“茶、盐、毛缨诸什物,必仰给中国,由蛮莫而后入也。”清代,随着边民贸易的发展,滇缅贸易空前繁荣。
——摘编自赵小平《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滇缅食盐贸易研究》
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史上滇缅贸易的主要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史上滇缅贸易不断发展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贸易通道,围绕“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这一话题,同学们分成两个研究小组展开交流,下表为两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小组1
材料1: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汉书·地理志》材料2:拓林、黄岗、南澳、樟林、东里、达派、海门、神泉等处皆为出洋之口,巨舶往来海上,运载土货至广州及闽浙,或远达南洋日本,转往外货输入。——饶宗颐《潮州志·实业志》
结论1:汉代已经开通海上丝绸之路。结论2:该地区港口众多,贸易范围广,产品远销海外。
小组2
材料3: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墓葬中最珍贵的是来自波斯的银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这些文物证明南越国早期或更前年代,广州已与波斯和非洲东岸有海上贸易。材料4:依历史阶段统计,广东先秦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有4处、秦汉13处、六朝5处、隋唐五代43处、宋元72处、明代110处、清代188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类型及其文化遗产价值》
结论3:广州已经成为当时中外贸易的中心。结论4:史迹的数量代表历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程度。
(1)哪些结论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同学们所使用涉及的史料哪些属于一手史料?
(2)本次研究交流的话题是“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谈谈对你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医”,被蒙古人看成是“人才”,无论在战争过程中或和平时期,不分其国别和种族差别,都加以保护和重用。蒙古帝国时期,东西方医师和名工巧匠,常被相互调换,为统治者服务。元代有不少阿拉伯建筑师来华,在各地创建清真寺,对中国古代建筑技艺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样,中国的纺织、陶瓷等汉族手工业技术人员也向西迁徙,到达印度、阿拉伯、俄罗斯等地,发挥他们高超的技术和手艺。蒙古西征时,有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他们将中国的医术传给西方。还有不少高明的回回医师,随蒙古汗、王公东来,有的被任命为太医,通过这些回回医生,阿拉伯地区各种医学要籍流传到东亚。
——摘编自阿达利比士《蒙古西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作用》
材料二?
当果断的拿破仑把革命事业掌握在自己手里,当他认为自己就是革命,当他这个“寡头的”民主(一个法国作家就是这样称呼他的)接二连三地派遣军队袭击德国的时候,“基督教德意志”社会就最终地被消灭了。
在法国已完成其任务的恐怖统治,拿破仑以战争的形式把它搬到了其他国家,这种“恐怖统治”德国是十分需要的。
——恩格斯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战争让文明更加文明”。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海洋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汉以后)古代所称的东、西洋航线,大抵都以广州为始发港,东去可以到吕宋(今菲律宾),西去可以到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以至东非等国。广州港地当东、西、北三江汇合点,是海港兼河港码头。广州很早就有很多外国人留居,隋唐时尤甚。宋时官府设“蕃坊”,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宋代重修南海神庙碑文中也说:“先是此民、与海中蕃夷,四方之商贾杂居”。
——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广州在当时中外经济交往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在高纬度地区寻找新海运航线的原因。基于全球化视野,简述这些行动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应该如何重视海洋问题。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C
依据材料可知,这条文明地带连接了从东亚到西欧的几个大帝国,通过商贸、文化交流使得各个帝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相互影响,加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故C项正确。
材料中的这条文明地带是随着各个帝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而自然形成的,与帝国的官方支持无关,故A项错误。
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后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故B项错误。
依据材料时间“公元1世纪”可知,当时处于汉代,结合所学可知,四大发明只有造纸术发明是在汉代,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人类文明的交流。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中这条文明地带的范围,进而得出这条文明地带加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本题考查古代欧亚国家之间的文明交流,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A
15.【答案】A
16.【答案】D
依据材料可知,中国瓷器输入东非以后,东非人也像中国人一样,用瓷器作食具、饮具和装饰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装饰材料,模仿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烧制伊斯兰-斯瓦希里风格的陶瓷,这说明中国瓷器文化影响了东非人民生活,故D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瓷器对东非的影响,而没有体现东非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故A错误。
B、C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人类文明的交流。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得出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瓷器对东非的影响。
本题考查对中国瓷器对东非的影响的把握,认识人类各种文明交流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情况:滇缅贸易开始的时间早,且持续不断;双方贸易商品种类繁多;滇缅贸易呈现不断发展繁荣的趋势。原因:中国先进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汉唐时期南方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提供了条件;双方老百姓日常生活品互补的需要;云南边地特殊的地理条件。
18.【答案】(1)结论1、2一手史料:《汉书》、南越王墓葬出土文物
(2)参考角度:①发展概况:汉代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隋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由盛及衰。
②兴衰原因:兴盛原因:国内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品技艺高超,畅销海内外;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经济中心不断南移;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衰落原因:新航路开辟,新的贸易路线的建立;中国国力逐渐走向衰退;近代中国遭受西方侵略,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③影响: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成为现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历史依托。
19.【答案】战争会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但战争在客观上推动文明的进步。如古代不同地区的战争,有利于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近代战争中,旧的统治秩序收到冲击,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推动文明的进步。
20.【答案】(1)地位: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港与河港的转运码头;国外人口(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地;中外商贸产品的集散地。
(2)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发展对外贸易;西班牙、葡萄牙把控东西贸易新航线,他国只能向高纬度地区探索。影响:①扩大全球视野,加速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②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
(3)建议:重视海洋的控制权,维护海洋主权;充分开发利用海洋,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