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精品教学设计(2课时,含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精品教学设计(2课时,含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22 10:3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走近国家
第一节
日本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图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根据图文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通过读图和资料,分析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3)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树立防震减灾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日本的岛国地形及多火山地震。
(3)日本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国家自然地理的学习方法,防震减灾的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富士山、樱花、和服
提问: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学生看图片回答问题)
明确:图片反映的是日本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日本这个国家。
新课学习
(一)东亚岛国
(1)地理位置
读图说一说日本地理位置的特征。(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日本是西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东临太平洋,西北隔日本海与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相望。首都是东京。
活动1:
找出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其中哪一个面积最大?(学生读图找图回答问题)
明确:四个大岛中,本州岛最大。
(2)领土组成
明确: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以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面积37.8万千
米2。
活动1:
2.找出太平洋、日本海、东京湾、濑户内海、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富士山和关东平原。(学生读图找图)
读图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是平直的还是弯曲的?这对日本有什么影响?(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日本海岸线曲折,长约3万千米,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二)多山的地形
提问:读图说一说日本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
明确: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丘陵约占全国面积的3/4以上。
提问:
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且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阅读:富士山
富士山山体呈圆锥形,山顶常年积雪,山坡森林葱郁,山麓瀑布、温泉和湖泊广布。富士山火山口直径约800米,深约200米,公元800年、864年、1707年有过3次大规模的喷发。
播放视频:《富士山裂缝》
展示图片:日本地震中裂开的公路、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木质房屋、防震演习
拓展延伸:歌诀记忆日本多山的地形
日本山地丘陵多,平原狭小关东阔。地处环太交界处,地震火山危害大。河流短小水流急,富士山是活火山。
(三)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提问:日本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学生回答)
明确:日本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展示“东京气温和降水图”引导学生分析东京的气候特征
明确:四季分明,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活动2:
读图,说一说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北海道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1个多月,你了解其中的原因吗?(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日本领土南北狭长,所跨纬度较大,南北热量差异显著。
归纳总结:
日本的气候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四周临海,海洋性特征明显;季风气候显著;领土狭长,南北跨纬度较大,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夏秋季节,常受台风袭击。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日本的自然地理概况,了解了以岛国为突出特征的地理位置,领土主要由四个大岛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以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四、课堂练习
1.日本最大的岛是(
A

A.本州
B.北海道
C.四国
D.九州
2.有关日本地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日本是多山的岛国,领土面积的3/4以上是山地丘陵
B.日本多火山、地震
C.平原分布在岛屿的中间
D.富士山是著名的活火山
3.日本的气候与同纬度大陆相比(
D

A.冬季较为凉爽,夏季较为温暖,降水较少
B.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炎热,降水较多
C.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炎热,降水较少
D.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多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
东亚岛国
)
(
多山的地形
)
(
日本
)
(
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各种读图活动,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通过地图获取所需的地理知识。活动中,充分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怎样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在教学难点上,巧设练习,突破难点。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资料,分析自然条件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2)了解东西方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3)了解日本的人口及主要城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日本自然环境特点,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理解其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加深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经济合作意识,增强主人翁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日本的经济特点及日本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
(2)日本的工业布局及原因。
【教学难点】
日本工业布局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战后日本经济复苏》(学生观看视频)
过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日本的经济和文化。
新课学习
(四)高度发达的经济
提问: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却能迅速恢复,成为亚洲目前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那么,日本的经济是怎样迅速恢复的呢?(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学习)
讨论:日本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有利: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效率的管理;
不利:矿产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地质灾害频繁。
活动:
日本为什么要大量进口能源矿产?
2.读图,看一看,日本进口的铁矿石、石油、煤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但工业发达,对能源和矿产的需求量大,因此需要大量进口能源和矿产。
2.铁矿石主要来自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和加拿大;石油主要来自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煤主要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
小结:日本利用便利的海运,进口原材料,加工成工业制成品,出口到世界各国。
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
提问:说一说,日本的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哪些国家和地区?(学生回答)
明确:美国、中国和欧洲各国。
介绍: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工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节能节材方向发展,主要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精密机械、造船、钢铁、化工和医药等,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提问:你能说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日本品牌吗?(学生回答)
明确:佳能相机、丰田汽车、松下电器、索尼电器等。
找到日本主要工业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想一想,日本工业为什么大都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明确: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有众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有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因此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讲解: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不多,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以使用小型农机具为主,精耕细作,科技含量高,农业生产水平高,主要农产品有:稻米、水果、蔬菜和茶叶等。
读图分析:北海道渔场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渔场?(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日本沿海大陆架宽广,寒暖流在北海道附近海域交汇,海水搅动,浮游生物众多,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形成了世界闻名的大渔场。
讲解:日本交通运输业发达,已形成以海运为主,海、陆、空密切配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国际航运中,货运以海运为主,客运以航空为主。国内客运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货运以公路和海运为主。
读图找出日本著名的海港: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学生读图找图,培养读图能力)
(五)东西方融合的文化
展示图片:和服和寿司
讲解:古代日本受中国影响很大,在服装和建筑上有所体现。在近现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方面。当代日本既保留有东方民族的传统内容,又兼有西方文化特色。
阅读:日本与外来文化
日本民族善于学习外来文化。日本与中国很早就有文化交流,在文字、传统建筑、宗教、传统服饰和饮食等方面都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影响。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积极吸收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文化,形成了东西方融合的文化特征。如,有些日本青年结婚,先到基督教堂举行西式婚礼,然后再穿上和服在传统的氛围中举行日式婚礼。
歌诀记忆:歌诀记忆日本经济和文化
资源贫乏国土小,原料进口不可少。加工经济规模大,产品依赖对外销。文化兼容东西方,大和文化色彩浓。
(六)人口与主要城市
讲解:日本总人口1.28亿(2009年),其中城市人口约占78%。居民绝大部分为大和族,通用日语,多信奉神道教和佛教。
主要城市:
东京——地处关东平原南端,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人口达1200多万。
筑波是一座科研机械云集的新兴科学城。
京都和奈良是日本著名的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
日本较大的城市还有大阪、名古屋、横滨、神户等。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日本高度发达的经济,工业呈进口—加工—出口型;农业生产水平高,海洋渔业和交通运输业发达。日本的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日本人多地狭,主要的城市有东京、京都、奈良、大阪、名古屋、横滨、神户等。
四、课堂练习
1.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是(
D

A.沿海地带风景优美
B.沿海地带矿产资源丰富
C.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
D.因原料大部分需要进口,产品需要出口
2.日本的工业制成品主要输往(
A

A.美国、中国、欧洲各国
B.美国、加拿大、中国
C.美国、加拿大、欧洲各国
D.美国、中国、澳大利亚
3.下列关于日本工业的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工业原料全部依赖进口
B.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C.工业产品主要在国内消费
D.工业集中分布在日本海沿岸
4.有关日本文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古代日本受欧美文化影响大
B.近现代,中国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社会
C.当代日本文化既保留有东方民族的传统内容,又兼有西方文化特色
D.日本人平时大多穿和服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
高度发达的经济
)
(
东西方融合的文化
)
(
日本
)
(
人口与主要城市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国家地理的第一课内容,学好这节课对以后的国家学习会直到良好的带动作用。教材中设计了较多的活动,鼓励学生认真读图、分析讨论,小组合作,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