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六节《巴西》精品教学设计(2课时,含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六节《巴西》精品教学设计(2课时,含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22 10:4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走近国家
第六节
巴西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的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讨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态度,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
【教学难点】
巴西的自然条件与热带雨林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狂欢节、桑巴舞、足球王国
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会想到哪个国家?(学生回答)
明确:这些图片描述的是巴西风情。
过渡: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这个热情奔放的国家,首先来学习它的自然概况。
二、新课学习
(一)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
(1)国土面积
巴西国土面积851.5万千米2,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一半,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在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居世界第五位。
(2)地理位置
活动:
1.巴西最北、最南的纬度大约是多少?在地球的“五带”中,巴西主要位于哪一带?(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巴西最北纬度大约是4°N,最南纬度大约是32°S;在地球“五带”中主要位于热带。
纬度位置:赤道穿过巴西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巴西南部,大部分位于热带,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海陆位置:巴西位于南美洲的东部和中部,东临大西洋,北面和西面与多个国家相邻。
半球位置:赤道穿过巴西北部,因此巴西地跨南北两个半球;从东西半球看,巴西位于西半球。
活动:
2.找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马瑙斯。(学生读图找图,培养读图能力)
(3)地形
提问:巴西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有何特点?(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巴西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地势南高北低。
(4)气候
展示南美洲气候类型图,
提问:读图说一说,巴西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巴西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东南一小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展示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图
提问:这两种气候分别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干湿两季。
活动:填表对比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巴西高原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有干湿两季
播放视频:《热带雨林——地球的绿肺》
阅读:亚马孙热带雨林
据估计,亚马孙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至少可占到地球氧气供给量的20%以上。因此,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此外,在合作作用的过程中,热带雨林还能够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大气对地面的增温作用。然而,近些年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这里的热带雨林面积不断缩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巴西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里的热带雨林。
展示图片:原始的热带雨林、遭砍伐的热带雨林、恢复中的热带雨林
亚马孙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这里森林茂密,幽暗潮湿,人烟稀少,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活动:面对乱砍滥伐热带雨林的现象,人们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假如你是一位地理学家,说一说你的观点。(学生讨论回答)
世界环保组织官员:热带雨林能够提供大量氧气,大规模砍伐会破坏生态环境。
政府官员:不砍树,当地居民的收入难以提高,就业问题也不好解决;可树砍多了又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这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啊!
当地居民:砍树可以增加经济收入,但把树砍光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
开发商:这里的木材质量很好,有不少还是珍贵的热带硬木,多砍树就会多赚钱。反正这里多的是树,我们多砍一些也没什么关系。
明确:在开发资源的同时要保护环境,既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环境效益,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5)亚马孙河
发源地:安第斯山脉
流向:自西向东流
流经地形区:亚马孙平原
流经气候区:热带雨林气候区
河流特征: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2位,支流众多,水流平稳,航运便利。
活动:读图
,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图中四条河流的流向、所在大洲及注入的水域。
2.根据地形和气候,说一说亚马孙河河口年平均流量巨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1.尼罗河自南向北流,位于非洲,注入地中海;亚马孙河自西向东流,位于南美洲,注入大西洋;长江自西向东流,位于亚洲,注入太平洋;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流,位于北美洲,注入墨西哥湾。
2.亚马孙河流经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大;地形北、西、南三面高,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故亚马孙河河口年平均流量巨大。
拓展延伸:你知道吗?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刚果河;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多瑙河;最长的内流河是伏尔加河。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巴西的自然概况,包括位置、地形、河流与气候,了解了亚马孙的热带雨林作为“地球之肺”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懂得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对巴西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西面濒临太平洋,东面濒临大西洋
B.国土全部位于南半球
C.东临大西洋,北、西、南与众多国家为邻
D.位于西半球且是西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
2.关于亚马孙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该河注入太平洋
B.该河流域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水量巨大
C.该河流域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城市密集
D.该河流域植被稀疏,河流含沙量大
3.下列对亚马孙热带雨林的认识,正确的是(
B

A.唯一的价值是提供木材
B.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C.没有受到破坏,保存完好
D.保护它是巴西一国之责,与他国无关
4.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该雨林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有(
C

①提供大量木材
②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
③调节全球气候
④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
地理位置
)
(
地形地势
)
(
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
)
(
气候
)
(
河流
)
(

西
)
【教学反思】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一提到巴西,同学们首先会想到狂欢节、桑巴舞和巴西足球,所以在新课导入时,以这些材料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进入学习状态。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就是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多留一些思维空间,沿着学生思路走,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地理联系。例如:在讲到巴西的气候特征时,引导学生关注热带雨林的现状,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思想。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掌握巴西工农业发展特征。
(2)了解巴西的人口、种族、城市等人文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巴西的经济、人口和种族等人文地理特点,树立国际合作和种族平等的意识。
【教学重点】
巴西工农业的发展特征。
(2)巴西的人口、种族和城市特征。
【教学难点】
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掌握巴西工农业的发展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提问:巴西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明确:巴西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
过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巴西的经济以及人口和城市。
二、新课学习
(二)发展迅速的经济
(1)资源
铁矿资源:巴西铁矿储量巨大,且大部是富铁矿,铁矿石产量和出口均居世界前列。
水力资源:巴西水利资源丰富,水电在全国发电量中所占比重大。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
(2)经济
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工业:
发展特点:目前,巴西已形成较完事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较高。
工业部门:钢铁、机械、汽车、化学、食品、纺织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农业:
现状:巴西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主要农产品:咖啡、可可、蔗糖、柑橘、大豆和牛肉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展示图片:采摘咖啡、可可、甘蔗
(三)人口与城市
(1)人口
人口数量:巴西总人口达1.94亿(2009年),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种族构成:巴西人种复杂,白色人种约占一半,混血人种占1/3,其余为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
官方语言: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拓展延伸:你知道吗?
巴西历史上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其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而拉丁美洲的其他国家大多数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
活动:
1.归纳巴西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想一想,这一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2.
找出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巴西利亚。想一想,巴西政府迁都巴西利亚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
1.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里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开发较早,这里是巴西主要的工农业地区,经济较为发达。
2.
为了加快内地的开发建设,同时减轻里约热内卢的人口压力,巴西政府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
展示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的图片
阅读: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座落在巴西高原的中部,城市建筑美观、布局独特,如同一架停泊在大地上的巨型飞机。巴西利亚是在一片荒野上建立起来的新首都。1987年,巴西利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众多耀眼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年轻的一个。
播放视频:《巴西利亚》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巴西的经济、人口和城市,了解了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首都是巴西利亚。
四、课堂练习
1.巴西矿产资源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的是(
C

A.煤矿
B.石油
C.铁矿
D.锰矿
2.下列关于巴西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西部地形以安第斯山脉为主
B.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属于发达国家
C.以混血人种为主,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
D.首都为巴西利亚,圣保罗为全国第一大城市
3.下列有关巴西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拥有大片的热带雨林
B.人口显著特征是混血人种多
C.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高
D.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
4.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C

A.亚马孙平原上
B.巴西高原上
C.东南沿海地区
D.河流沿岸地区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
(
资源
)【板书设计】
(
工业
)
(
发展迅速的经济
)
(
农业
)
(

西
)
(
人口
)
(
分布
)
(
人口与城市
+
)
(
城市
)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内容量上来看不算大,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容易,对于国家地理的学习方法学生已基本掌握,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还要大胆放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只是浅尝辄止,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可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