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当血液流经如图所示组织(箭头示血流方向),有关毛细血管A、B两端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组织细胞为肝细胞,饭后A端的血糖浓度高于B端
B. 若组织细胞为胰岛A细胞,饥饿时A端的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于B端
C. 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运动时A端的氧气浓度低于B端
D. 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剧烈运动时,B端乳酸的含量低于A端
2.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分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如果增大②侧K+浓度,则a点上移
B. 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
C. b→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
D. b点时,细胞膜①侧和②侧电位相等
3. 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 ①与②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 从以上四个实验中可推测出胰液中含有促胰液素
C. 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D. 实验证明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会产生某种化学物质
4.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的发育从根本上说是激素调节的结果,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存在反馈调节
B. 调节提高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例,可有利于花芽向雌花分化
C. 在受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类似物可获得无子果实,但改变了植株的遗传物质
D. 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只与乙烯有关,与其它植物激素无关
5. 下列关于家庭中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需要严格的灭菌 B. 都需要接种相应微生物
C. 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D. 都利用异养微生物发酵
6. 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需要O2参与的是过程③④⑤
B. 导致过程④⑤差异的原因是糖源是否充足
C. 过程②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
D. 过程①②在酵母菌细胞中的场所相同
7.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 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 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 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
8. 某种果酒的发酵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先逐渐加快,后逐渐减缓
B. 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C. 适当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能更好地抑制杂菌繁殖
D. 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的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9. 下列关于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
B. 培养基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C. 牛肉蛋白胨培养基属于合成培养基,营养全面
D.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
10.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①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
②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③对于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用巴氏消毒法消毒
④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
⑤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⑥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
⑦接种环应采用火焰灼烧方式灭菌
A. ①③ B. ②④ C. ⑤⑦ D. ④⑥
11. 下图是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过程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所用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一定要添加适量的纤维素
B. 过程①不能提高所选微生物在培养物中的比例
C. 过程②纯化经过③培养后获得的单细胞菌落属于种群层次
D. ④的操作是挑取单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并在皿盖及时做上标记
12. 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下列与此有关的各项内容不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食品 果酒 果醋 腐乳 泡菜
主要微生物 酵母菌 醋酸菌 毛霉 乳酸菌
制作装置或操作步骤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13. 制备各种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倒平板的具体描述正确的是( )
①待培养基冷却至 4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②将灭过菌的培养皿盖放在桌面上,左手拔出棉塞
③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④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打开皿盖
⑤右手将锥形瓶中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⑥等待平板冷却 5~10s,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A. ①③④⑤ B. ④⑤⑥ C. ①②④⑥ D. ③⑤
14. 下列关于高压蒸汽锅灭菌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灭菌锅内要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且物品的摆放不能过挤
B. 关闭电源后,打开排气阀,待压力表指针降为0后,打开灭菌锅盖
C. 接通电源加热后,先打开排气阀,以排尽灭菌锅内冷空气
D. 待灭菌锅内的温度降至60℃以下后,方可取出锅内物品
15. 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 打开含菌种的试管后需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蘸取菌种后需要马上塞上棉塞
C. 培养皿盖打开后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 待接种环冷却后再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
16. 如表是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成分 (NH4)2SO4 KH2PO4 FeSO4 CaCl2 H2O
含量/g 0.4 4.0 0.5 0.5 100mL
A. 此培养基可用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
B. 此表中的营养成分共有三类,即水、无机盐、氮源
C. 若除去①,此培养基可培养硝化细菌
D. 培养基中若加入氨基酸,则它可充当碳源、氮源
17. 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CH4N2O)分解为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但分解产物CO2不能为该菌提供营养。下列关于配置分离这一菌种的选择培养基的成分符合要求的是
A. 仅尿素 B. 尿素+葡萄糖 C. 仅葡萄糖 D. 牛肉膏蛋白胨
18. 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3号试管中的菌落稀释倍数为103倍
B. 4号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可能是5号的10倍
C. 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7个
D. 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高
19. 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
B. 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C. 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D. 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20. 下列对发酵工程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细胞蛋白就是从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的蛋白质
B. 用诱变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工程菌并进行扩大培养
C. 根据工程菌所需的营养精确地配制出合成培养基并进行严格地灭菌处理
D. 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唯一措施是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条件
二、多选题
21. 如图分别表示泡菜制作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1可知,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数量增长曲线为“S”形
B. 图2中发酵初期乳酸产生量较少,可能与氧含量较高有关
C. 据图3可知,发酵中期是取食泡菜的最佳时间
D. 泡菜发酵过程中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是了解乳酸菌的生长状况
22. 生物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吃冰激凌后有两人严重腹泻,他们怀疑冰激凌中大肠杆菌超标。卫生部门规定1000mL自来水37℃培养48h后大杆菌菌落数不能超过3个,于是他们设计实验对此冰激凌进行检测。下列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 )
A. 再去小店买一个同样品牌的同种冰激凌,然后配制伊红美蓝培养基(该培养基可用来鉴别大肠杆菌),灭菌、倒平板
B. 取10mL刚融化的冰激凌作为原液进行梯度稀释、稀释倍数为1×10~1×105
C. 取各个稀释浓度的冰激凌液各0.lmL,用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每个浓度涂3个平板,共培养18个平板,在适宜温度下培养48h
D. 统计菌落数目,以菌落数代表大肠杆菌数会导致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23. 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需要设置的对照组分别是( )
A. 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 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 未接种的该选择培养基
D. 接种了的该选择培养基
24. 下表是某同学配制的一种培养基配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蛋白胨 乳糖 K2HPO4 伊红 美蓝 琼脂
含量(g) 10.0 5.0 2.0 0.4 0.065 12.0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A. 若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B. 若用该培养基筛选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应将蛋白胨改成尿素
C. 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菌落颜色呈红色
D. 该培养基中含有维生素,若培养霉菌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25. 在微生物培养和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B. 吸管和培养皿可以采用干热灭菌法
C.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分离微生物
D. 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牛肉膏只能提供碳源,蛋白胨只能提供氮源
26. 图是胰岛素作用于脑神经元后调节其功能的机理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与InR结合后,能促进神经元的变性坏死
B. 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途径②⑤和途径④起协同作用,共同抑制神经元的死亡
C. 细胞表面InR减少后,脑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降低,胰岛素浓度增大
D. 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途径⑥促进神经元以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加强联系
第II卷非选择题
27. 初生犊牛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犊牛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所谓初乳,母牛分娩后5~7天内所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①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25倍。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如下问题:
(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初生犊牛要到4周龄以后才具备自己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是由于__________。
(3)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此细胞是由B细胞活化后分化而来,B细胞的活化除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还需要_____________的作用。
(4)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_____________。人体中的免疫细胞是靠_____________来辨别外来物质的,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__________(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时。
(5)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属于_____________免疫,该过程中_____________细胞也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28. 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氨源应该是_____________。
(2)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3)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即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W的酶(酶E)。为了比较酶上与天然酶降解W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
①在含有一定浓度W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酶E的缓冲液,B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天然酶的缓冲液,C处滴加_____________,三处滴加量相同。
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_____________;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_____________。
29. 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__________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
(2)M培养基中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菌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_________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生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试卷(答案版)
一、单项选择题
1. 当血液流经如图所示组织(箭头示血流方向),有关毛细血管A、B两端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组织细胞为肝细胞,饭后A端的血糖浓度高于B端
B. 若组织细胞为胰岛A细胞,饥饿时A端的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于B端
C. 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运动时A端的氧气浓度低于B端
D. 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剧烈运动时,B端乳酸的含量低于A端
【答案】A
2.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分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如果增大②侧K+浓度,则a点上移
B. 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
C. b→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
D. b点时,细胞膜①侧和②侧电位相等
【答案】A
3. 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 ①与②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 从以上四个实验中可推测出胰液中含有促胰液素
C. 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D. 实验证明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会产生某种化学物质
【答案】B
4.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的发育从根本上说是激素调节的结果,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存在反馈调节
B. 调节提高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例,可有利于花芽向雌花分化
C. 在受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类似物可获得无子果实,但改变了植株的遗传物质
D. 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只与乙烯有关,与其它植物激素无关
【答案】B
5. 下列关于家庭中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需要严格的灭菌 B. 都需要接种相应微生物
C. 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D. 都利用异养微生物发酵
【答案】D
6. 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需要O2参与的是过程③④⑤
B. 导致过程④⑤差异的原因是糖源是否充足
C. 过程②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
D. 过程①②在酵母菌细胞中的场所相同
【答案】C
7.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 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 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 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
【答案】B
8. 某种果酒的发酵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先逐渐加快,后逐渐减缓
B. 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C. 适当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能更好地抑制杂菌繁殖
D. 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的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答案】B
9. 下列关于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
B. 培养基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C. 牛肉蛋白胨培养基属于合成培养基,营养全面
D.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
【答案】A
10.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①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
②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③对于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用巴氏消毒法消毒
④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
⑤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⑥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
⑦接种环应采用火焰灼烧方式灭菌
A. ①③ B. ②④ C. ⑤⑦ D. ④⑥
【答案】D
11. 下图是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过程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所用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一定要添加适量的纤维素
B. 过程①不能提高所选微生物在培养物中的比例
C. 过程②纯化经过③培养后获得的单细胞菌落属于种群层次
D. ④的操作是挑取单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并在皿盖及时做上标记
【答案】C
12. 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下列与此有关的各项内容不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食品 果酒 果醋 腐乳 泡菜
主要微生物 酵母菌 醋酸菌 毛霉 乳酸菌
制作装置或操作步骤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13. 制备各种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倒平板的具体描述正确的是( )
①待培养基冷却至 4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②将灭过菌的培养皿盖放在桌面上,左手拔出棉塞
③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④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打开皿盖
⑤右手将锥形瓶中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⑥等待平板冷却 5~10s,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A. ①③④⑤ B. ④⑤⑥ C. ①②④⑥ D. ③⑤
【答案】D
14. 下列关于高压蒸汽锅灭菌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灭菌锅内要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且物品的摆放不能过挤
B. 关闭电源后,打开排气阀,待压力表指针降为0后,打开灭菌锅盖
C. 接通电源加热后,先打开排气阀,以排尽灭菌锅内冷空气
D. 待灭菌锅内的温度降至60℃以下后,方可取出锅内物品
【答案】B
15. 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 打开含菌种的试管后需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蘸取菌种后需要马上塞上棉塞
C. 培养皿盖打开后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 待接种环冷却后再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
【答案】D
16. 如表是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成分 (NH4)2SO4 KH2PO4 FeSO4 CaCl2 H2O
含量/g 0.4 4.0 0.5 0.5 100mL
A. 此培养基可用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
B. 此表中的营养成分共有三类,即水、无机盐、氮源
C. 若除去①,此培养基可培养硝化细菌
D. 培养基中若加入氨基酸,则它可充当碳源、氮源
【答案】C
17. 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CH4N2O)分解为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但分解产物CO2不能为该菌提供营养。下列关于配置分离这一菌种的选择培养基的成分符合要求的是
A. 仅尿素 B. 尿素+葡萄糖 C. 仅葡萄糖 D. 牛肉膏蛋白胨
【答案】B
18. 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3号试管中的菌落稀释倍数为103倍
B. 4号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可能是5号的10倍
C. 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7个
D. 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高
【答案】B
19. 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
B. 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C. 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D. 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答案】C
20. 下列对发酵工程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细胞蛋白就是从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的蛋白质
B. 用诱变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工程菌并进行扩大培养
C. 根据工程菌所需的营养精确地配制出合成培养基并进行严格地灭菌处理
D. 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唯一措施是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条件
【答案】B
二、多选题
21. 如图分别表示泡菜制作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1可知,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数量增长曲线为“S”形
B. 图2中发酵初期乳酸产生量较少,可能与氧含量较高有关
C. 据图3可知,发酵中期是取食泡菜的最佳时间
D. 泡菜发酵过程中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是了解乳酸菌的生长状况
【答案】ACD
22. 生物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吃冰激凌后有两人严重腹泻,他们怀疑冰激凌中大肠杆菌超标。卫生部门规定1000mL自来水37℃培养48h后大杆菌菌落数不能超过3个,于是他们设计实验对此冰激凌进行检测。下列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 )
A. 再去小店买一个同样品牌的同种冰激凌,然后配制伊红美蓝培养基(该培养基可用来鉴别大肠杆菌),灭菌、倒平板
B. 取10mL刚融化的冰激凌作为原液进行梯度稀释、稀释倍数为1×10~1×105
C. 取各个稀释浓度的冰激凌液各0.lmL,用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每个浓度涂3个平板,共培养18个平板,在适宜温度下培养48h
D. 统计菌落数目,以菌落数代表大肠杆菌数会导致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答案】ABC
23. 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需要设置的对照组分别是( )
A. 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 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 未接种的该选择培养基
D. 接种了的该选择培养基
【答案】AC
24. 下表是某同学配制的一种培养基配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蛋白胨 乳糖 K2HPO4 伊红 美蓝 琼脂
含量(g) 10.0 5.0 2.0 0.4 0.065 12.0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A. 若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B. 若用该培养基筛选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应将蛋白胨改成尿素
C. 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菌落颜色呈红色
D. 该培养基中含有维生素,若培养霉菌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答案】ACD
25. 在微生物培养和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B. 吸管和培养皿可以采用干热灭菌法
C.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分离微生物
D. 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牛肉膏只能提供碳源,蛋白胨只能提供氮源
【答案】AD
26. 图是胰岛素作用于脑神经元后调节其功能的机理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与InR结合后,能促进神经元的变性坏死
B. 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途径②⑤和途径④起协同作用,共同抑制神经元的死亡
C. 细胞表面InR减少后,脑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降低,胰岛素浓度增大
D. 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途径⑥促进神经元以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加强联系
【答案】CD
第II卷非选择题
27. 初生犊牛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犊牛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所谓初乳,母牛分娩后5~7天内所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①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25倍。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如下问题:
(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初生犊牛要到4周龄以后才具备自己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是由于__________。
(3)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此细胞是由B细胞活化后分化而来,B细胞的活化除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还需要_____________的作用。
(4)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_____________。人体中的免疫细胞是靠_____________来辨别外来物质的,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__________(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时。
(5)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属于_____________免疫,该过程中_____________细胞也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答案】 (1). 抗体 (2). 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及时清除抗原 (3). 机体由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形成能够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间 (4). 浆细胞 (5). 淋巴因子 (6). 过敏原 (7). 细胞表面的受体 (8). 再次 (9). 体液 (10). 辅助性T
28. 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氨源应该是_____________。
(2)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3)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即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W的酶(酶E)。为了比较酶上与天然酶降解W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
①在含有一定浓度W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酶E的缓冲液,B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天然酶的缓冲液,C处滴加_____________,三处滴加量相同。
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_____________;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_____________。
【答案】 (1). W (2). 乙 (3). 乙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能降解W (4). 将甲、乙菌分别接种在无氮源培养基上,若细菌能生长,则说明该细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 (5). 缓冲液 (6). 缓冲液不能降解W (7). 酶E与天然酶降解W的能力相近
29. 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__________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
(2)M培养基中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菌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_________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生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菌 (2). 选择 (3). 碳源、无机盐 (4). 蛋白质、DNA、RNA (5). 碘液 (6). 淀粉遇碘显蓝色,产淀粉酶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 (7). 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