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燃料
单元总结提升
考点一 燃烧条件的探究及灭火原理
题目通常给出教材实验或创新改进实验的装置图,考查燃烧的条件及其相关的知识。创新装置的改进主要关注装置的密闭性,防止污染物扩散到空气中。
例1 2018年1月20日,威远县消防战士吴俊寰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图6-T-1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
图6-T-1
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当火势较大,应跑离着火区,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__________。
(3)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设计条件性实验探究方案:若导致某一现象(或结果)产生的条件或因素不止一个,需设计实验证明这些条件或因素(如燃烧条件的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探究等),方法是:(1)找出这些条件;(2)保持其他条件相同,逐一掐断某一条件,与条件都满足时的实验形成对照;(3)用对比法逐一分析每组实验现象,得出单一条件的实验结论;(4)归纳总结得出总的结论。
考点二 对化石燃料的认识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在人类生产、生活、科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并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例2 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如图6-T-2所示)。
图6-T-2
(1)请你分析这些变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转化为清洁的燃料,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可以制得较清洁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煤气厂家在家用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的研究
试题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或实验探究题的方式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解题时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仔细观察图中的现象,考虑问题要全面。
例3 某校九年级(3)班的几个同学利用鸡蛋壳制取二氧化碳并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实验装置如图6-T-3所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图6-T-3
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
(1)B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处烧杯中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A处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固液常温型气体发生装置的改进:
气体发 生装置
优点 装置简单 能制取较多量气体,便于向反应容器中添加液体 连续制取且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使用密封性气体收集装置的方法:
(1)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如图6-T-4中A、B),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从a端通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从b端通入。(2)用排水法收集时(如图C),需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然后把气体从b端通入,水从a端被压出。若想测得收集气体的体积,可以在a端接上一个量筒接收被压出的水,通过观察量筒中水的体积推测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体积。
图6-T-4
下面是小明同学考试卷中的部分试题,请你对他的答案进行判断,同时给出讲评并标出解题的关键词。
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只要满足燃烧的一个条件,燃烧即能发生
B.发光、放热的变化都是燃烧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能灭火
我的答案:( )
我的讲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6-T-5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图6-T-5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甲中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乙中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若将图丙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我的答案:( )
我的讲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6-T-6提供的信息,根据CO和CO2的性质,回答问题。
图6-T-6
(1)用A装置区分CO和CO2,烧杯中装有的液体可以是__水__。
(2)图B中,软塑料瓶里充满CO2,向瓶内注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塑料瓶变瘪了__。
(3)如图C所示,将集气瓶中的气体像倒水一样迅速倒入一个纸筒中,观察到该纸筒下沉,由此可知,倒入的气体是__CO__(填化学式)。
我的答案:(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我的讲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
【建构知识框架】
氧气 物质具有可燃性 甲烷
Ca(OH)2+CO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核心考点突破】
例1 (1)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
(2)119
(3)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合理即可)
例2 (1)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2)H2O(气)+CH2+CO
(3)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防止煤气中毒
[解析] 煤是当今社会重要的化石燃料之一,若燃烧不充分,产生的CO、烟尘等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水煤气中含有CO,它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有剧毒,泄漏后不易发现,易引起中毒。因此,煤气厂家在家用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以便泄漏时能及时发现。
例3 (1)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2)Ca(OH)2+CO2===CaCO3↓+H2O
(3)下层 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 (1)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可观察到B处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2)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3)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D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4)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我来当老师】
1.我的答案:D
我的讲评: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燃烧才能发生,灭火只需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目的。物质的着火点属于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降低,用水灭火的原理应描述为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2.我的答案:D
我的讲评: 此实验中,热水中没有白磷,故热水只有提高温度的作用;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若将图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就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则红磷不会燃烧。
3.我的答案:(1)澄清石灰水
(2)塑料瓶变瘪了
(3)CO2
我的讲评: (1)二氧化碳虽然能与水发生反应,但没有现象,故用A装置区分CO和CO2不能用水。(2)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塑料瓶内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塑料瓶变瘪。(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小,将集气瓶中的气体像倒水一样迅速倒入一个纸筒中,观察到该纸筒下沉,由此可知,倒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