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下表为2019年我国广西、西藏、黑龙江、江苏四个省级行政区人口统计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省份
常住人口(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广西
4960
13.31
6.14
7.17
甲
8070
9.12
2.08
7.04
乙
351
14.6
4.5
10.1
丙
3751
5.73
6.74
-1.01
1.甲、乙、丙三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
A.江苏、西藏、黑龙江 B.江苏、黑龙江、西藏
C.黑龙江、西藏、江苏 D.黑龙江、江苏、西藏
2.丙省级行政区人口自然增长呈负增长现象,其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产业老化,人口外迁 B.老龄化程度高,出生率低
C.一孩政策落实较到位 D.自然灾害频发,死亡率高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4.“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尼雅古城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繁荣城镇,后来由于水资源匮乏,绿洲萎缩,土地荒漠化,居民弃城外迁,古城逐渐被黄沙掩埋。张同学利用暑假到该地区进行了研学旅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四幅照片中属于张同学在当地拍摄的是( )
A. B.C. D.
6.导致古城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7.造成当今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别 B.国家政策 C.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D.文化背景
8.人口移动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减轻了迁出地就业压力 B.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C.给迁入地带来社会治安等问题 D.促进文化交流、融合与发展
近年来,西亚、北非地区由于战乱不断、持续动荡等原因,大批难民外涌。德国是目前为止接收难民最多的欧洲国家。下图是难民迁移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有关图中所示的难民迁移,说法正确的有( )
①属于国内人口迁移②是西亚、北非的难民迁往欧洲③主要目的是躲避自然灾害④主要影响因素是政治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难民大量涌入德国,对德国产生的影响是( )
A.缓解社会矛盾 B.减轻交通拥堵 C.加剧人口老龄化 D.加大环境的压力
下图为我国春运期间各省区(不含港澳台地区)人口流出、流入首位流(单纯基于一省人口的总流出或总流入的强度)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的粗细代表流入和流出强度。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反映出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 )
①空间距离 ②交通方式 ③经济发展水平 ④地形阻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图中甲、乙两省(区、市)分别是( )
A.广东、安徽 B.山西、青海
C.云南、北京 D.山东、内蒙古
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 )
A.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B.主要向服务业转移
C.以县外、省外转移为主 D.主要向沿海省区转移
14.下列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错误的是( )
A.缓解流出区人口压力,加强地区间联系 B.弥补流入区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
C.易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D.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15.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
注: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1995年-2016年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2004年以来,该地区( )
A.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降 B.人口老龄化进程变慢
C.出现大量失业人口 D.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17.2013年以来,该地区人口净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大量技术人才外流 B.产业升级与转移
C.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D.生态环境恶化
二、综合题
18.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如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
2005年
2010年
东北地区
6.95
6.20
北部沿海
11.97
13.22
大西北地区
3.13
4.13
黄河中游地区
7.98
11.14
大西南地区
10.98
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
9.71
11.01
东部沿海地区
20.58
19.85
南部沿海地区
28.70
20.91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19.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据此并读图回答问题。
(1)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的变化状况。
(2)请分别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3)请分析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20.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我国3个产业工人中有2个来自农村。
材料二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2)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1.A2.D3.B4.B5.D6.C7.C8.C9.C10.D11.C12.A13.A14.D15.D16.B17.B
18.(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19.(1)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2)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户籍人口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
(3)积极影响:①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问题,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②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消极影响:①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②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
20.(1)流向: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主要特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
(2)有利影响: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加剧迁入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