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
4、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呼吸道的作用。
2、教学难点
“资料分析”活动的组织和完成。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介绍了四方面的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呼吸与吞咽的关系”和“声音与喉”。其中“呼吸系统的组成”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通过看书填图,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内容复杂,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可以采取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由教师选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能够体现呼吸道作用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教材上的资料分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从中归纳总结出呼吸道的作用。同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引用煤矿工人、纺织工人易患尘肺的实例,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呼吸道的作用,并补充关于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对“呼吸与吞咽的关系”的学习,结合多媒体动画,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对“声音与喉”的学习,采用学生现场发声,直接感受喉部声带的震动,让学生感受人体的奇妙。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新生儿啼哭来到人间的视频。
如果婴儿没哭出来,医生就会拍婴儿的屁股。
为什么婴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婴儿啼哭有什么意义? 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
激发课堂气氛。
自主学习: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 过渡:我们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人体呼吸与哪种系统有关?该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提问:看图识结构。
提问:外界空气要经过一个怎样的路径才能到达肺?
设疑:呼吸道仅仅是一个通道吗?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 观察图4-26,思考呼吸系统的组成。
回答。
倾听教师讲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
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合作探究:呼吸道的作用
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阅读资料分析内容,小组讨论五个问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够保证气流通畅?(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气管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呢?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5、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上同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呼吸道主要作用是,保证气体的通畅,同时对人体吸入的气体有湿润,温暖和清洁的作用。但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长跑时,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吸气,但不要张大嘴巴吸气和呼气。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小组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倾听教师讲解。
回想体育课上长跑时的感受,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充分让学生产生问题的争论,从而得出答案。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拔,并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学生理解。
对知识啊迁移能力的运用。
联系生活:呼吸与吞咽的关系 古人云:食不言,寝不语。为什么要食不言呢?小时候,妈妈也和我们说过,吃饭时大声说笑会呛到,为什么呢?
回忆消化道和呼吸道,看看这两个通道有没有共同的通道?
出示教材图4-27,结合动画,讲解会厌软骨与吞咽和呼吸的关系。
试一试:手放喉处,做吞咽动作,感受喉口的上升。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思考,回答问题。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知识的巩固。
联系生活:声音与喉
动动嘴唇,张张口,我们就能说、能笑,这是嘴巴的功劳吗?
试一试:把手放在喉处微微发声,感受声带的振动。
切身感受声音的发出。。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知识的巩固。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由学生完成知识点的总结。 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课堂练习 讲解:课后习题和课件上的习题 回答 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