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
教材地位和作用
《复分解反应》是选自第十单元的内容,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也是一个基本反应类型,它涉及的反应多,适用范围广,贯穿对酸、碱、盐学习的始终,在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所以,复分解反应既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是整个单元的重难点,更是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
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而且初步掌握了酸、碱、盐的一些化学性质,知道某些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但对于反应的基本类型以及反应是否能够发生存在很多的疑问。另外,化学中很多实验都是源自于生活中,所以这也为学生们学习化学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条件及特征。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记住“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并学会在复分解反应中应用。
4.知道离子共存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历史典故和生活中常见的事实为素材引入新课,并且通过观察方程式的共同点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和分组探究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通过动画的放映,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和判断离子共存的依据。
通过编记忆口诀识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对常见的沉淀及颜色加以分类整理,提高掌握的效率。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练习等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新课,突出生活与化学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教学难点:对复分解反应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教法与学法
教法:实验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
学法:讨论法、实验法、归纳法
教学用品
实验用品:试管、胶头滴管、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氯化铁溶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鸡蛋与醋的反应
(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提前3天左右>)与本次实验形成对比。
【引用典故】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度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呢?万安溪的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资料提示:
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CuSO4,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OH-)。
观察实验现像并思考该实验的反应原理,是否属于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
根据资料提示,思考安乐泉水可以治哑病的原理,并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组员进行补充。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实为素材引入本节课,加深学生对化学的感情,使其明白化学总是源于生活实际的。
利用典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
新课讲授,
探秘解疑
【找一找】:下面的方程式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在溶液中,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化合物,双交换,价不变。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探究
【问题】是不是任何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呢?复分解反应需要哪些条件呢?
【复习回顾,温故知新】
讨论:上述两个反应是我们学过的酸碱中和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上述两个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分为三个大组:
第一大组:完成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第二大组:完成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第三大组:完成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要求】:各组按要求完成实验操作,并把实验现象完整的记录在学案上。
(归纳总结学生们的回答,不足的加以补充,回答好的加以激励表扬)。
讨论:刚刚我们做的这三组实验都是属于复分解反应,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小结】
结合讨论、讨论、讨论的分析,可以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水、气体或者沉淀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会发生。
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应用
判断某两种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活动】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利用书后附录P114所提供的有关酸、碱、盐溶解性的信息,判断稀硫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
记忆口诀:
溶碱有五位,钾钠铵钙钡。
硝酸盐皆易溶。
碳酸盐溶钾钠铵。
氯化物中银不溶。
硫酸盐中钡不溶
。
讨论④:实验中NaOH和H2SO4的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可以设计哪些实验证明他们确实发生了反应?
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和溶液中的离子共存的条件
(通过放映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的反应、碳酸钾和稀硫酸反应、氯化钡和稀硫酸的反应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共存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在溶液中,酸、碱、盐解离出的离子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水、气体或沉淀时,使反应向离子数目减小的方向进行。
离子共存的条件:离子之间反应之后,无水、气体或者沉淀产生
。
小组合作,一起寻找真理的钥匙。
小组代表回答...
在书上相应的地方进行勾画,并且加以识记。
做笔记
思考?
观察、思考、回答
讨论:都是两种化合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且生成物都有H2O生成。
讨论:都是两种化合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且生成物都有CO2气体生成。
按照分组,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完成后由各组代表进行汇报实验现象,并将涉及的方程式书写在黑板上。
讨论:都是两种化合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且生成物都有沉淀生成。
在书上进行勾画,并理解性的记忆
阅览P114页的溶解性表
记笔记,作参考
记笔记,并要求识记
思考并讨论
讨论④:(方法)
先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再向该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等等。
观看,并思考,最终得出结论
结合老师的分析,总结得出离子共存的条件:离子之间反应之后,无水、气体或者沉淀产生
,则这两种离子能共存,反之,不能共存。
记笔记
抛出问题,结合每一组的共同努力总结归纳出重要的概念性知识,从而引申得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特点及反应形式,这样的教学更能使人刻骨铭心的掌握疑难知识。
学会记关键字来掌握概念性的知识
教会学生学会物质要发生反应,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大部分只是都由学生归纳得出,可以加强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巩固。
由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仅能够加深印象,还能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乐趣,养成主动学化学的好习惯。
识记,勾画,对重难点知识有系统的掌握
初步认识物质的溶解性表,并自己想办法加以记忆
这些物质的特殊颜色是做推断题的突破口,所以要求学生加以识记,并能熟记。
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养成活读书的好习惯。
离子共存的问题是中考的难点,所以我设计用动画直观的展现离子不共存的现象,从而加深对本知识的理解,化抽象为具体,也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方法。
识记哪些离子不能共存,为快速做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环节三:
反馈目标当堂小结
师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
一起总结
对比学过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找出各自的特点,会判断某个反应的基本类型
当堂反馈,加深印象
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本节课的知识相对比,学会对比的学习方法去记忆类似的知识。
环节四:
课堂巩固举一反三
判断下列哪些反应模式是属于复分解反应?
先独立完成,实在有问题的可以小组讨论回答
通过课堂巩固,将重点知识加以及时巩固,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环节五:
课后反馈查漏补缺
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对自己还不熟悉的知识,做相应的记号,可以找时间问老师。
通过课后习题的反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找出自己薄弱的地方,也能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哪些知识是学生不能掌握的,在讲习题的时候就应该放慢速度,多讲几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