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wěi
tuō
zhào
bàn
jǐn
jí
bǎng
wén
jūn
lìng
zhuàng
(
)
(
)
(
)
(
)
(
)
bù
zhì
chǐ
xiào
xìng
mìng
zhuì
luò
yì
yǐn
ér
jìn
(
)
(
)
(
)
(
)
(
)
二、选一选。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倚靠(yī)
迸裂(bèn)
碟子(diē)
周瑜(yú)
B.笼屉(tì)
瞑目(mín)
踉跄(chàng)
幔子(màn)
C.忌讳(huì)
楷书(kǎi)
擒获(qíng)
山涧(jiàn)
D.晦气(huì)
顽劣(liè)
霹雳(lì)
丞相(chéng)
2判断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大虫吼一声,振得那山冈也动。
2.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之力,只顾打。
3.那猴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4.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A.夸张
比喻
拟人
对偶
B.拟人
比喻
排比
对仗
C.比喻
夸张
排比
对偶
D.夸张
比喻
排比
对偶
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名著(
)的开篇词。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4.《猴王出世》文是按(
)的顺序写的,表现了石猴(
)的特点。
A.时间推移
B.事情发展
C.神通广大、降妖除魔
D.活泼可爱、机智勇敢
三、按要求连一连。
1.将下列名著与朝代、作者、相关的故事连线。
《三国演义》
清代
曹雪芹
三借芭蕉扇
《水浒传》
明代
罗贯中
三进大观园
《西游记》
元末明初
施耐庵
三打祝家庄
《红楼梦》
元末明初
吴承恩
桃园三结义
2.照样子,将歇后语连线。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打黄盖
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
自不量力
关公门前耍大刀
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照镜子
眼花缭乱
刘姥姥进大观园
巧用天时
四、班级开展“漫话水浒英雄”闯关赛,请你参加,完成任务。
第一关:《水浒》知识我知道
1.《水浒传》以
为题材,成功塑造了
位英雄好汉的形象。
2.下列《水浒》人物与绰号不符合的一项是(
)。
A.黑旋风李逵
B.智多星吴用
C.浪子燕青
D.及时雨柴进
3.下列《水浒》人物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武松醉打蒋门神
C.杨志误闯白虎堂
D.宋江三打祝家庄
第二关:《水浒》英雄我来评
例:我最喜欢武松这位英雄。他路过景阳冈,沿途看到“山上有老虎”的告示,可他偏向虎山行。碰到猛虎后,与之展开激烈的搏斗,最终徒手将老虎打死。足见他武艺高强,胆色过人,实在令人佩服!
我最喜欢
这位英雄。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死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士已经等在江边了。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从“吃惊”一词可以看出鲁肃
;从“饮酒取乐”可以看出诸葛亮
。
2.诸葛亮断定曹操不敢出兵的原因是
。
3.用“
”画出与“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相照应的句子。
4.“神机妙算”的意思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诸葛亮到底“算”到了什么呢?(简要列举两条即可)
5.这个故事的表面结果是
,实际结果是
。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采访录)
张钫
时间:199年8月2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乂》,还能将《水浒传》里绿林妤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就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得通顺呢?
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1.在谈话中,季羡林先生回忆了自己小时候读书的哪两件事?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2.仔细读读季羡林先生与苗苗的对话,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列说法与采访录中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孩子们要多读多背古诗文。
B.不能偏科,语文数学都要学好。
C.读闲书就是好玩,打发时间,所以随便读什么都行。
D.季羡林先生小时候读的闲书基本上都是古典文学作品。
(2)季羡林先生主张看闲书,是因为(
)(多选)
A.要把文章写好,就要多看书。
B.能增长知识,打开眼界。
C.看闲书比上正课重要得多。
D.大人不给看,偷着看很刺激。
3.季羡林先生主张看闲书,你喜欢看闲书吗?说说你的理由。
七、习作。
我们在读书时,常常会被书中的人物深深吸引,跟他们一起经历不同的故事,给你喜欢的或者感兴趣的一位书中人物写封信吧,和他说说自己的读书感想。题目自拟。
(请另附纸)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委托
照办
紧急
榜文
军令状
布置
耻笑
性命
坠落
一饮而尽
二、选一选。
1.D
2.D
3.B
4.B
D
三、按要求连一连。
1.将下列名著与朝代、作者、相关的故事连线。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桃园三结义
《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三打祝家庄
《西游记》——明代——吴承恩——三借芭蕉扇
《红楼梦》——清代——曹雪芹——三进大观园
2.照样子,将歇后语连线。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门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四、班级开展“漫话水浒英雄”闯关赛,请你参加,完成任务。
1.水泊梁山起义
108
2.D
3.C
我最喜欢豹子头林冲这位英雄。他武艺高强,上山比晁盖、吴用、公孙胜这些梁山元老还要早,他也是梁山王伦时代的终结者、晁盖时代的开创者,他为梁山立下汗马功劳,战功煊赫,威望极高,在梁山的显赫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担心曹兵出来攻打
他们胸有成竹
2.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不知虚实,绝不会贸然出兵
3.这样大,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4.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一算周瑜,生性妒忌,定会刁难;
二算鲁肃,生性老实,对人诚恳;
三算曹操,生性多疑,不会出兵;
四算天气,三天之内,必有大雾;
五算地形,掉转船头,顺风顺水等。
5.诸葛亮如期交箭诸葛亮神机妙算,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让周瑜自叹不如。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采访录)
1.第一件事:放学后不回家,偷偷看闲书。
第二件事:跟妹妺一块儿看闲书,叔父来了就把书藏在缸里。
2.(1)C
(2)AB
3.季羡林先生主张看闲书,你喜欢看闲书吗?说说你的理由。
我喜欢看闲书。因为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了解这个奇妙的大千世界;读书给了我们快乐,给了我们光彩,给了我们才干;读书,会让我们进步;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读书越多,精神就越富裕……有一句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好书读得多,写出的东西也就好,所以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
七、习作。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