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评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评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1 18:5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测评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归省(shěng)
行辈(háng)
撺掇(duo)
旺相(xiàng)
B.凫水(fú)
家眷(juàn)
欺侮(wǔ)
挑剔(tī)
C.斡旋(wò)
震撼(hàn)
拘束(sù)
蓦然(mò)
D.羁绊(jī)
亢击(kàng)
挑衅(xìn)
糜子(mí)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

A.照例
晦暗
瞳仁
大彻大悟
B.红棋
革命
磅礴
戛然而止
C.亢奋
闭塞
冗杂
叹为关止
D.灯蛾
繁星
鳞火
人情世故
3.古诗文默写。(6分)
(1)式微式微,胡不归?


式微式微,胡不归?


(《诗经·邶风·式微》)
(2)
,悠悠我思。纵我不往,

(《诗经·郑风·子衿》)
4.名著阅读。(4分)
《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在傅聪长大成才的道路上,作为父亲的傅雷,从哪些方面给予儿子悉心指导?请结合书信内容具体分析。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1),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2),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1)
(2)
6.综合性学习。(10分)
民间文化忠实地映射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是民族文化的一条主脉。请你参加家乡“民间文化艺术节”活动。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2)为开幕式设计一份节目单。(2分)
(3)就保护民间文化献上一条计策。(3分)
(4)向大家推荐一种你所了解的民间艺术。(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共15分)
听戏
公司后面的一块平地上,突然不知何时搭起了一座戏台子。绿色的帐篷,高高的架子。觉得在这冬日的时分,这样的场景倒有几丝过年的气氛。
回想从前在自己老家,每年过年村里都会请小百花越剧团的人前来唱戏。在村里的戏台上,上演一出又一出的传奇和经典。戏台下的观众多半是老人或几个看热闹的孩童,只是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这丝毫引不起我们的兴趣。觉得那哼哼叽叽的唱腔和慢条斯理的动作,实在让人听着心焦看得急躁。
有时候也想不通,老人为何这般地喜欢戏曲。还记得每当我们村里开戏,外公就会不远千里地赶来,是不是很像一个铁杆戏述?但他们却对电视中的那些戏曲没有这样的热情。对于这个问题我倒是思量了许久。某一日,百思不得其解的我也跑去凑了会儿热闹,说实话还真的从来没有这样真实而近距离地听过戏曲。站在台下,觉得平日在电视中所看的人物陡然间成了真人在眼前走动,比电视中的一下子大了许多,心中生出许多的不习惯。而对于那些唱词,除了能听懂“相公”“娘子”之类的称呼,对其他都是一无所知,一头雾水。猛然惊觉,这汁原味的艺术对于我显得那般遥不可及。再看看身边听戏的老人,坐在那里听得有滋有味。他们在冬日的阳光下,或是半眯着眼睛,或是用手打着拍子,或是和身边的人低语几句,各个显得那般地悠闲而自得。我想他们多半对那些老调重弹的戏曲已经十分熟识,戏还没开唱就知道下面的故事将如何发展。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听戏的心情,看来听戏完全不同于我们看一般的电视或电影故事。听戏的过程就在于这听时的享受,那些千转百回的唱词,那些真实感人的情节,总是会一次次地打动人心。而对于那些老人而言,听戏无异于有机会互相聚在一起,说着话,晒着太阳,让人的心跟着冬日的阳光一起温暖。
只可惜,我听不懂那些优美的唱词,也分享不了老人们那种悠然自得的听戏感觉。呆了一会儿,我便退出了。如今在异乡之地重见戏台,没有太多的热情,倒是勾起了几分思乡的心。想起那座小小的村落,还有那红漆斑驳的戏台。这些场景总是让我心里有许多说不清的情绪,感觉是那样温暖而向往。很想回去再看一眼,重温旧日的时光。回想每次回去时,信步走在回家路上的兴奋,刚踏进家门时渴望看到那张熟悉的面容和他们般般目光的迫切之心……
夜色渐深的时候,我已经躺进温暖的被窝。远远地听到戏台里锣鼓喧天,还有忽远忽近的音乐传来。想着外面寒冷的空气中,一定会有许多人围在一起看台上的悲欢离合,也一定会跟着唏嘘,跟着一起动容。而他们,也一定会因为人多而感觉不到这冬日的冷风。
7.本文主要采用插叙手法,这种写法有何好处?(3分)
8.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9.“戏曲”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作者对戏曲持一种什么态度?(2分)
10.文中特别提到老人们喜爱戏曲,他们喜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11.有人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必然会走向灭亡,你对此有何看法?(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共20分)
我为白菜狂
莫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警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
……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蒙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莱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截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场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呲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莱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莱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12.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4分)
13.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4分)
14.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4分)
15.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16.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7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7~19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7.首联中的“五津”是指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诗人在长安是无法望见五津的,这里却说“风烟望五津”,为什么?(2分)
18.离别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这首诗和大多数送别诗在情感基调上有何不同?(3分)
1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广为流传的佳句?(2分)
四、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家乡,一个令人感到亲切的字眼!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风土人情,家乡的今昔变化,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以“家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情。
③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