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夹叙夹议文
夹叙夹议就是作者先叙述某一事情,然后就此事加以分析与评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由此事件引出一个深刻的社会主题。这种表达方式中的叙与议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叙”是“议”的基础,即议论不能脱离记叙,必须在记叙的基础上展开;“议”是“叙”的渗透,即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且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这种文体的语言既有记叙文的特点: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用以表现作者思想,抒发作者情感;时态以一般过去时为主,其他时态为辅;同时又具有议论文的语言个性:语言自然、客观、准确,逻辑性强,且具有概括性。
此类文章难度较大,近几年的高考完形填空题,大多是夹叙夹议的文体形式,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夹叙夹议类的文章是完形填空中比较容易失分的一类体裁,所选文章一般寓意比较深刻,可读性较强。因此考生在解答这种类型的完形填空题时不但要理解文章的字面含义,更要挖掘文章的内涵,这样才能透彻理解文章。
这类体裁的文章有三种结构特点:
1. 先叙述一件事,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引出一个深刻的社会话题,或揭示生活的真理。
2. 先提出观点和看法,然后围绕这一观点和看法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3. 提出一种观点或看法,然后再用事例说明,最后再进一步阐述或总结得出观点。
夹叙夹议类完形填空题解题方法:
1. 首先要读懂第一节,尤其是文章的第一句话,这样就可以迅速找到全文的主旨大意。其次要跟着作者的思路读全文,思维要有灵活性,要随着记叙与议论的转换,及时调整思维方式。记叙为议论服务,而议论是用来论证记叙的,所以既要明白作者所叙述的事件,也要抓住作者的观点,把记叙和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们把叙述与议论割裂开来,只顾选某个部分的答案,而没有注意到事件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2. 考生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弄清文章是先提出观点后议论;还是先叙述,然后再揭示故事所蕴含的哲理;还是先提出观点,后议论,最后再进一步阐述或总结自己的观点。只有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才能更容易地理解文章,做出正确的选择。考生要把握作者的观点,把握作者对某一事物是褒还是贬,是赞成还是反对,而通常把握了作者的观点也就找准了文章的要点。然后再根据自己对文章的把握及各部分的逻辑关系选出答案。
36. C Diana Velez做什么事都是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快的速度,“包括”学习语言。
37. A goal “目标”,文章最后一段提到a fashion (时装) designer, __54__ her achievements to the goal she set。
38. C 和很多来到新国家的人一样,我不想“改变”我所做的事情。
39. B 我“决定”开一家店。
40. B 但是我知道我理所应当“准备”好。
41. A make dream a reality梦想成真。
42. D 意味着要去学校接受“必要的”教育获取证书。
43. D 在哥伦比亚开店和做设计师的经历给了我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44. C 我必须要“学习”在加拿大怎么做事。
45. B (因为不会语言, 要学习)就像是重新“开始”。
46. C 从紧接着的语境可知:她是“幸运”的。
47. A “通过”继续教育……
48. D 她开始参加一些“课程”的学习。
49. A “虽然”Diana Velez遇到了一些语言的障碍……
50. C 但是她总是能够“继续下去”。go ahead 取得进展,向前进,继续下去。
51. B 在她“到”加拿大的两年时间里……
52. A Diana Velez实现了“最初的”目标。从文章第二段 I__39__ to open a store here in Canada可知这是她最初的目标。
53. A 在“成功”的路上平步青云、快速前进。由下文的achievements可知她是成功的。故选success。
54. D __54__her achievements to the goal she set。owe…to…把……归功于……。她把成功“归功于”先前设定的目标。
55. B “最重要的” 是她自己的努力。after all毕竟、终究;at least至少;at first首先。第4讲 说明文
与记叙文相比,高考完形填空中说明文出现的相对较少,但在近几年高考中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说明文的完形填空一般是先提出一个要说明的对象,如某种理论、方法、技巧、活动,然后按照从时间、空间、事情发展的顺序,再运用举例、对比、归纳、演绎等一定的方式进行介绍或说明。说明文一般语言简练,按一定的方法介绍事物的类别、性质、特点、构造、成因、关系或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说明文十分讲究条理性,一般采取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或认知顺序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说明文体的完形填空的解答方法:
1. 弄清楚说明文的种类及其写作特点,有助于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的准确性。把握说明顺序,这是文章的主线,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脉络,增强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2. 逐句精读短文,逐题分析选项,对特定的语境作深入的理解,根据全文大意和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逐项填空。从上下文的角度考虑,注意其内在联系。 从词汇意义及用法,惯用方式和搭配的角度去考虑,准确判断。 从逻辑推理、常识等角度考虑,挖掘文章的隐含意义。
21. A 在下班回家的“路上”。
22. D 看报纸用“read”。
23. C it appears as if 似乎,看来好像。
24. B 好像要把它全“消化”了。
25. D 他睡着了,头靠在“坐在”他旁边的陌生人的肩上。
26. C 从下文中A more embarrassing(尴尬)situation 可知这里是“另一个”。“另外一个”没打算打个盹的地方发生在演讲大厅。
27. A go on 发生、活动进行。
28. C snoring(打鼾)与声音有关,因此选loudly。
29. B 教授不得不要求旁边的同学把睡觉的同学“摇”醒。
30. C 与头有关的是weight,睡着时头的“重量”把手臂从桌上推开……
31. B 从下文的The student wakes up on the floor可知学生手是放在“桌上”的。
32. C 这个动作又把身体的“其余部分”一起带到了地上。
33. A (在这种状态下醒来)学生不“记得”怎么回事。
34. D 从下一个句子people fall into sleep and go __36__ the road. 可知是“驾驶的”时候打盹最危险。
35. D 由后面的定语that occur when people fall into sleep and go __36__ the road. 可知是“事故”。
36. B go off the road 驶出了公路。
37. A 由下一句they are not seriously hurt可知应该是“幸运”。
38. D 对前面的句子进行举例。
39. B 从前面的went into the river可知是water。
40. A 根据常识是“累”的时候才犯困。第1讲 记叙文
记叙文的完形填空是我们平时经常训练的一种文体。记叙文是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用以表达作者思想、抒发作者某种情感的文章形式。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人物传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记叙文一般从交代故事背景开始,渐次推进,环环相扣,条理清楚。记叙文的语言一般以过去时为主,各种时态为辅。英语动词具有时态、语态、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等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谓语动词时态是记叙文的首要的语言特征。
它使记叙文所记叙的动作有了层次感和立体感。多用动词特别是动态强的行为动词是记叙文的又一个明显的语言特点,因此针对动词的考查是完形填空考查的重点。记叙文完形填空多以时间、地点、故事情节的发展或其他线索展开,内容逻辑性强,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考生可以通过观察文章的结构特点,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握主题思想和篇章结构。
记叙文体的完形填空的解答方法:
1. 明确文章信息的分布,重视短文的首句,把握全篇,揣测文章的主旨。短文的第一句是未被挖空的句子,因此信息相对比较完整,它往往会提示这篇文章的有用信息,有助于对文章大意及主题思想的整体理解。明确作者的写作视角、写作人称,理解作者的写作视角所展开的对所叙事件的态度和感情,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的思维、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
2. 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根据人物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活动等去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文章的主线,对故事的发展和结局作出合理的预测。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关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通过人物的活动、语言等反映人们对事件的看法,事件的叙述方式多采用直叙的方式,记叙多以时间、地点为线索。
3.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理清文章中人物、事件发生的顺序、事件脉络,读懂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态度,把握上下文之间的照应关系。上下文的照应关系是高考完形填空最常见的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设题内容。正确把握了记叙文的写作特点,理清了上下文的照应关系,弄清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的思想态度,抓住了记叙文的时间主线,就能较好地完成记叙文体的完形填空。
26. D 只有富人才能设法做到而没有“问题”。
27. B 从紧接的句子when they came to a very __28__village. 可知他们是travel。
28. B 从文章的第一句话可知是一个“穷”的地方。
29. C 因为无法容忍所看到的贫穷,“所以”他从车上拿下金银财宝……
30. A 把“它们”(金银财宝)分给村民……
31. B 第二个富人看到这种“令人担忧的” (贫困)情形。
32. A 第二个富人把他的所有食物和饮料分发给“村民”。
33. A 因为他“能”看出钱对这些贫困的村民“用处”不大。
34. C 同上。
35. D 他确信他们每个人能“获得”平均的份额。
36. B 有这些食物他们就能“维持”一段时间。
37. D 从下文另外的两个富人所评论的“the third rich man lacked sympathy”可知第三个富人没有提供任何同情的帮助,因此陈述他看到贫穷时,是“快步”的走过这个(贫穷的)“村子”的。
38. A 同上。
39. B “第三个富人是‘多么’缺乏同情心啊”,表示感叹。
40. A 他们亲自去提供帮助是“有道德的”。
41. B 他们“遇到”第三个富人正从对面的方向走来。
42. A 从文章的第四段The third rich man, …went straight through the __38__ without stopping,可知此时的 __42__ travelling quickly是still。
43. B 他的马车上“不是”他们所“运”的金银财宝,而是劳动工具和装满了“种子”的袋子。
44. C 同上。
45. D 同上。第2讲 议论文
议论文是通过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观点、意见的一种文体。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说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议论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练、评论合理,重在说理,摆事实,讲道理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是近几年来考查学生完形填空能力常见的题型之一。
议论文的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但有时也要运用到说明、叙述、描写等手法。议论文一般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文章层次。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事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议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议论文体的完形填空的解答方法:
1. 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文章的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论点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开头,也可能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明白了文章的论点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再理解文章就容易多了。
2. 理清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它的常见结构形式有的是段落层次间平行并列的关系;有的是各部分之间的层进关系,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一般来说能说明论据主要内容的答案可以在论点里找得到印证,而论点里的某些答案也能与论据有机结合起来,使论点论据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议论文为了论证的严密,语言很有分寸感,有时正面说了,反面也说,要能辨清主要方面,不要主次不分。
要注意论点和论据间的转换关系。有的分论点作为事实性的结论,在证明中心论点时,它是有力的论据。这个论据当被新的论据证明的时候,它又是论点。因此我们应对文章的系统性和条理性认真梳理,只有对全文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有效地把握才能有效得出正确答案。
1. C 有人“议论”有天赋的孩子应该分在专门的班级里。这种“议论”的看法是建立在……,从前面的argue可知这还是人们争论的问题,故用argument。
2. C 从后面的定语that are designed for the __3__ children. 可知为children设计的是“学习”环境。
3. D 与前面的gifted children相对,average children一般的、普通的、中等的孩子。
4. B 由文章第一段第一句和句中的the gifted children可知,填special。有助于天才学生早毕业的应是“专门的”班级。
5. A 由文章第一段可知从普通班(the regular classes)里分出来的应是“children”。
6. A 从a special class出来的应是intelligent学生。
7. B 与前面的a special class相对,应是a regular class(普通班)。
8. D 由前面的“little”ability to use their own judgment可知,用heavily与之相对,表示“很”依赖。
9. C 由having no worry about keeping up可知,会“自动地,自然而然地”考虑许多问题。
10. B 由后面的lose interest in learning(对学习失去兴趣)可知gifted children感到很烦。
11. A 由前一句的Many are concerned that可知,选concern(担心;忧虑)。
12. B 指上文的parents and teachers,用adults较好。
13. A 指上文中的gifted,talented为同义词,意为“有天赋的”,也与下句中的top students同义。
14. D 根据前一句中的feel bored可知此处选D。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
15. C 由前句可知,anxious是同词复现。